第20章 合作
- 系統離開后,一切從華娛開始
- 隱知秋
- 2629字
- 2025-04-03 11:06:19
京城的早春還帶著刺骨的寒。
寧言縮著脖子鉆進常去的早餐店,瓷碗里的豆腐腦騰起的熱氣,在玻璃上凝成霧氣。
“老板,兩根油條,一籠小籠包。”
他往報亭晃了晃,遞過硬幣時,瞥見老板娘正在給零錢哈氣取暖。
報紙油墨未干,頭版赫然是趙薇的大幅照片,軍旗裝事件的后續報道占了四分之一版。
寧言咬著油條翻看,油漬在娛樂版留下淺黃的印子:“還真夠執著的,狗仔比我拍膠片還敬業。”
他忍不住笑出聲,想起在柏林電影節,外國記者總追問他“中國女演員是否都像章子怡”。
那時他就知道,娛樂頭條永遠需要話題的燃料。
寧言繼續看報紙。
學生勇奪金熊獎,張一謀驚慌失措坐不住,有消息傳出,張大導超級大片拍攝進度過半,電影預算國內電影有史以來絕無僅有,欲創華夏電影新輝煌。
翻到第三版,標題《學生導演掀翻影壇?張一謀新片緊急追加預算》讓他挑眉。
配圖里,張大導站在戈壁灘上,身后是浩浩蕩蕩的劇組。
對比自己拍《出租車》時只有不到十人的攝影組,恍若兩個世界。
“八卦小編倒會找話題?!?
他抬手把報紙扔到一邊,拿起另一份報紙。
‘上影掀翻中影?新年剛過,兩大巨頭就分勝負’
碩大的標題很是吸引人,內容如下:
中影集團與上影集團關于進口影片發行權的首次政策調整和競爭在2001年3月爆發。
在2001年之前,華夏電影集團公司(中影)是唯一擁有進口影片引進權和發行權的公司,長期壟斷外國大片的進口與發行。
這一壟斷地位使得地方電影公司和院線無法參與進口片發行,引發了行業內的廣泛爭議。
同為國企的上影首先開出第一槍,對中影發起挑戰。
2001年華夏加入WTO后,電影行業面臨國際規則調整的壓力。國內電影市場亟需改革,以應對開放競爭的需求。
同時,地方電影公司呼吁打破壟斷,希望通過競爭機制提升國產片制作和影院建設能力。
去年三月,在全國電影工作會議上,首次明確提出將打破中影對進口大片的發行壟斷。
允許包括中影在內的多家有實力的公司競爭發行權,但引進權仍由中影獨家保留。
在去年的魔都國際電影節上,中影董事長楊步庭進一步確認進口影片發行權將放開,強調“有序競爭”和“實力優先”原則。
上影集團總經理朱永德則公開表示“打破壟斷的日子為期不遠”,并透露華東電影協作中心的組建計劃,試圖通過區域聯合爭取更多話語權。
有意爭奪中影手上的進口片引進權。
上頭已有小道消息傳出,今年上半年,中影將正式啟動進口片發行權改革,首次將部分進口影片的發行權下放。
但是中影仍掌握進口片的引進權,發行權通過市場化競爭分配。
地方公司需通過國產片票房表現(如達到5000萬票房)爭取進口片發行指標,形成“國產片與進口片聯動”的機制。
總結起來就是,上影挑戰中影地位失敗,雖然往上鬧了,但是上頭只是安慰性的給了個補償,分出了進口片發行權,核心的引進權還牢牢握在中影手中。
看完報道,上午約了中影和上影談事,簡單收拾了一下直接出門。
還是那家學校附近的咖啡廳。
咖啡廳二樓,暖氣開得太足,孫經理的西裝后背洇出汗漬。
寧言推門進去時,劉經理正在給服務員比劃“卡布奇諾不要糖”,指甲上的碎鉆在燈光下一閃一閃。
“金熊獎得主來了,我們可等得花兒都謝了?!?
孫經理起身握手,力道大得像在掰手腕:“昨天集團開會,韓總說要給你配專屬法務團隊?!?
“我離大導演還遠著呢,這話我權當是對我的鞭策?!?
迎著兩人的客套,寧言拉過椅子坐下。
他掃過桌上兩份合同,燙金封面印著“戰略合作”,比在柏林時的版本厚了一倍。
“寧導,之前談好的合約,是不是可以簽了?!?
“不急”
“寧導,您這是什么意思,不會要反悔吧?”
孫經理和劉經理兩人面色都是有些急了。
寧言的合作,公司那邊很看重對方,全權交給他們,這次一定要簽下合同。
“談好的合約我不會反悔,只是份額…”
劉經理長出一口氣,“嗐,我還以為寧導說的什么事呢,這是合約,您先看看。”
兩份合約,在很多地方都做了修改,看的出來這些天中影和上影一直在溝通。
《風吹麥浪》原定預算1000萬,現在改為1500萬,由中影和上影共同出資,中影出資500萬,上影出資 500萬,留出500萬份額,這份額一看就是留給自己的。
中影、上影共同負責發行,版權歸寧言,賣片及票房收入中影占30%,上影占30%,寧言占40%,導演及編劇費用作價150萬,所有角色寧言有最終決定權。
《孤獨的女人》原定電影預算400萬,現在增加到600萬,上影出資300萬,中影出資100萬,份額留出200萬,上影負責發行,版權歸寧言,中影占15%,上影占55%,寧言占30%,導演及編劇費用作價150萬,角色寧言定。
一座金熊獎,讓國內兩大電影公司做出了極大的讓步,吃到嘴里的肉又吐了一些出來。
由此能充分說明,不是寧言想捧西方臭腳,實在是當前的國內環境,對于國外大獎,它是真認啊。
“我沒問題了,留下的份額我自己吃下?!?
別人都把事情考慮好了,寧言還有什么可挑刺的,爽快的就把合同簽了。
“電影有不少江邊戲,取景地放在金陵、武旱、長砂三座城市,工作人員上影來安排吧,提前去采風。”
“立項審核的事情就麻煩孫經理了?!?
劉經理的睫毛顫了顫,孫經理卻突然笑了:“早就知道寧導會提這個。”
他抽出附加協議,“中影上影聯合出具‘導演自主權承諾書’,連廣電總局的備案我們都跑好了?!?
合作談成,很多事情開始有序推進。
離開咖啡廳后,寧言找中介給自己找辦公場地。
中介帶著寧言看寫字樓時,電梯里的香水味讓他想起劉經理的碎鉆指甲。
二百平米的辦公室里,前任租戶留下的外貿公司招牌還沒拆,“風尚傳媒”的銅牌在墻角積著灰。
“就這兒吧?!?
寧言踢了踢生銹的文件柜,陽光從臟窗戶透進來,在地面畫出歪斜的格子。
“把墻刷成淺灰色,前臺擺盆綠蘿,別弄那些花里胡哨的?!?
又找黃牛將自己的工作室更改為——風尚傳媒有限公司,地址也做了更改。
經過一個星期的忙碌,風尚傳媒脫離以前的一人式小作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公司現有前臺一人,人事經理一人,財務經理一人,負責公司日常運營的副總經理一人,其他人員正在招募中。
前臺叫李念念,本人跟名字一樣甜甜的,是個萌妹。
招聘會上,李念念的簡歷讓他笑出聲:“應聘前臺,特長是‘能記住200個明星八卦’?”
小姑娘緊張得絞手指:“我想當經紀人,現在先從基層做起!”
人事經理劉青,馬上三十還沒結婚的職業女性,樣貌中等,氣質清冷,夢想成為一名女強人。
財務經理劉夢茹,黃佳琪介紹過來的。
來報到那天,拎著Prada包卻穿著運動鞋,央財碩士的學歷證書壓在一摞賬本下。
“黃佳琪說您需要能把每分錢掰成兩半花的人?!?
副總經理趙建鵬,入職時,帶來了整個院線的排片表:“我在新影聯干了十年,全京城的銀幕數比我老婆的首飾還清楚?!?
公司不遠處的一家火鍋店,五人舉行了第一次聚餐。
“干杯!”
放下杯子,寧言準備講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