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背叛
- 三國:我攜交州扶季漢
- 為買鍵盤寫小說
- 1324字
- 2025-05-27 23:58:34
曹操自建安元年將天子奉迎許都,常以天子之名征討不臣,借天子之勢穩定諸侯,以諸侯貢奉天子之物壯大自身,卻不增天子之力。
天子虎賁、羽林空有其名,多為曹操兵士充之,不事天子之命,且常稟天子事于曹操;
軍事、兵向,天子親近之人也無法插手……
總而言之,天子幸許都以來,衣食之屬不缺,天子權柄旁落,比之在李、郭二人手下,也好不到哪去。
畢竟李、郭把持朝堂之時,天子羽林、虎賁尚為天子親信,
現在曹操把持朝堂,卻只借天子之勢,竊天子之實。
尤其曹操用兵,董承等天子親信不能插手就不說了,還征伐在天子眼中的忠臣劉表,這讓天子十分不滿。
須知,劉表不僅是漢室宗親,其為荊州牧期間,不論朝堂在長安、洛陽,甚至是許都,貢奉從來未曾斷絕,
便是天子東歸洛陽,宮室損毀,糧草不濟,劉表也是遣人北上,修復宮室,朝奉糧食。
其余不說,止這些舉動,于天子眼中,劉表便是絕對忠臣。
如此忠臣,卻被曹操屢次討伐,天子當然不滿,然曹操仍行不顧。
再則便是陳王劉寵,其被袁術暗殺,曹操討伐袁術,袁術敗走,陳國為曹操所據,卻不嗣陳王之繼,也算是觸碰天子逆鱗。
加上不久之前,曹操又并河內之地,讓天子不滿達到極致。
須知河內本為張楊所有,這也是天子眼中忠臣,
天子東歸落難,張楊率兵救援;天子缺糧少食,張楊從河內運糧;天子宮室殘破,無落腳之處,張楊派人修造。
若說劉表、陳王尚有不及時解難天子之嫌,那張楊卻是實實在在忠于王事,無半點忤逆天子之舉,甚至為避嫌,主動回歸河內,抵抗外擄。
這位劉協親封的大司馬,卻死于其部下楊丑之手。
其雖非曹操所為,然楊丑卻投靠曹操,天子便不得不多想了。
是故,天子越發對曹操不滿,欲奪其權。
然自幸許都以來,天子權柄大削,周遭皆是曹操之人監視。
天子便以血書下詔,縫與衣帶,密傳董承,聯絡忠臣,以振朝綱。
然許都畢竟是曹操地盤,朝堂之臣多事曹操而輕天子,董承事密大而察不足,以致事泄,朝堂忠于天子之人,被清洗一大波。
天子勢力再次大減,曹操跟天子矛盾徹底公開化。
于曹操而言,鄙行周公、齊桓之事,供食天子,事事敬待,又替天子討伐不臣,整頓天下,
今天子卻欲收其權,妥妥恩將仇報。
而衣帶詔另一參與者劉備,因見機不妙,幸而走脫,復歸小沛,
后衣帶詔事泄,劉備知曹操遲早來攻,索性以計襲殺車胄,憑其與徐州名望,重新取得徐州。
又北聯袁紹,準備討伐曹操。
袁紹與曹操本是發小,且對曹操多有護佑,曹操受難之際,袁紹也多次援手。
但隨著兩方勢力漸豐,分歧逐漸增多,尤其在曹操迎奉天子之后,曹操手越伸越長,與袁紹漸成矛盾。
尤其曹操奪取河內,北近河北,袁紹更覺其利益被曹操所侵。
這簡直就是對他袁紹的背叛,雙方矛盾已是不可調和。
當下劉備來聯,言天子有詔,討伐曹操,袁紹立刻有了借口。
遂起檄文,昭告天下,討伐叛逆曹操。
是時袁紹已討平河北,成世祖之勢,曹操實力不及袁紹遠矣。
東部劉備據豫徐要沖,南邊劉表擁荊襄富庶,北方袁紹兵精糧足,其皆仇敵……
關西,河內也不算順服……
江東態度更是曖昧……
曹操處境急轉直下,迎來又一死生難隘,隱有輕覆之危。
交州雖處極南之地,遠離中原,但檄文也傳將過來。
張津、士氏也到了抉擇之時:
是繼續忠于把持朝堂,擁有正統的曹操,
還是與劉表停戰,轉而支持[奉詔討賊],實力更強的袁紹聯軍……
似乎并不是什么難以抉擇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