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灊山大營
- 三國:我攜交州扶季漢
- 為買鍵盤寫小說
- 1570字
- 2025-08-10 23:57:45
自淮南賊眾受江東蠱惑,反曹叛亂以來,除起始乘曹軍不備,進占博安、灊縣之后,戰事便一直不甚順遂。
想來也是正常,曹操征荊州,怎會不全盤算計,留夠足夠兵力威懾不服?
淮南賊眾進占兩縣不足一月,便被夏侯惇、張遼、張郃等將率大軍奪回,損兵折將數千人,只得逃回灊山大營。
喚灊山大營,其實并非營地,而是一眾軍事鄔堡統稱,這些鄔堡乃江淮之間流民首領各自動用人力物力,于灊山山間臺地之中陸續修筑。
灊山大營位于灊縣西南三十里,此處背靠灊山,北面沘水,山河環繞之間又有盆地適合耕種,是處難得修養聲息之地。
夏侯淵在打敗雷緒,奪回灊縣之后也曾派兵進攻,然卻受阻與山水地勢,難有進展,
只得以重兵將淮南賊眾出山隘口封鎖,再以精銳敢死之士深入,奪取淮南賊把守隘口,一步一步慢慢將之拔除,然后聚兵殲之。
而此時灊山大營之中,士紹正在充當說客,努力說服淮南賊眾首領雷緒。
自趙云與所率兩千余軍行至西陵休整一夜后,士紹便與趙云商議,率先攜向導及止策等部曲前往灊山之中尋找雷緒、梅乾等淮南賊眾,并將之說服;
趙云大隊與后,休整道路,并與險隘出布設防守,以為后續撤退準備。
士紹十余騎先沿官道北上,然后在往西沿著山中峽谷之中行進十余日,在一處淮南賊駐守隘口處,被人攔下。
士紹自稱受荊州刺史囑托,前來與淮南豪杰商議共同抗曹,便被淮南賊帶往灊山大營。
待又行近一個時辰,地勢便變得開闊起來,道路也有休整痕跡,
頭上夕陽透過兩邊群山,將昏暗山地照得亮堂起來,這就到了灊山大營。
接待士紹之人并非雷緒、梅乾這等淮南賊首,而是一名叫雷銅的三十來歲漢子,
其人身型雄壯,氣勢迫人,雖著儒服梁冠,但那眼神之中所攜帶侵殺之意,無不說明其乃是個久經殺伐的領兵之人。
他上下打量了士紹一眼,眼中疑色盡顯:
“我淮南諸將與荊州素無來往,荊州來使何故便突兀要與我等商議共抗曹賊了?
莫不是荊州戰事不利,欲要求助我等?”
聽這語氣,便明白淮南賊眾對曹操態度,直接連掩飾都不帶的開罵,
當然,對荊州看來也沒什么特別好感,且看樣子對荊州戰事還頗有了解。
“哈哈哈哈……”
對此冒犯言行,士紹卻不甚在意,倒是先笑了出來。
雷銅眉頭大皺,心頭不喜,面上嘴上更是不做遮掩:
“小子何故發笑,莫不是荊州已將曹賊卻退不成?”
“我笑爾等淮南賊眾死期已至,尚不自知……”
士紹也不再客氣,直接已賊相稱。
雷銅怪眼一翻,對士紹以賊相稱并不在意,對這恐嚇之語更是不屑,嗤笑道:
“我等本就是賊,然你主刺史一州還不是要受曹賊討伐……”
他干脆直接一屁股坐了下來,兩腿一盤,十分沒品相拿起茶壺就對嘴而飲,這番舉動與他一身儒袍相稱,顯得頗為怪異,
對于士紹,簡直就是輕慢至極了:
“州中官吏更是叛亂應曹,這是哪門子刺史,哪門子官府?”
“說我等死期將至而不自知,你荊州倒是大勝得要與昔日仇敵結盟,以抗曹賊,真是贏得一手好勝!”
雷銅一番話下來,倒是令士紹有些訝異,他是萬沒想到這赳赳武將,竟有是如此口舌銳利。
見士紹沒應自家話語,雷銅更是火力全開:
“我淮南諸豪能進能退,曹賊遣將派軍數萬,尚不能進我大營,試問來使,死期何來?”
淮南賊眾能在袁術敗亡之后,與江淮橫行十余年,連曹操都奈何不得,自有其憑借,這憑借便是此處的灊山大營,
灊山大營依托地形,與錯落分布之間分建鄔堡,延展分布無規則,彼此用步道連通,
再以天然陡坡與溪流為金城湯池,
鄔堡多為土木巖石構合,外觀粗獷質樸,牢固異常,每隔一段,還另設府柱、塹壕、拒馬等防御設置。
建安四年,袁術敗亡之時,曾經領大軍投奔灊山大營,欲據此而為己有,以待天時有變,卻于此處遭舊部雷薄、陳蘭反戈一擊,最終士卒崩散,
如此,曾于極盛之時橫跨三州十一郡的天下第一強藩,就此走向末路。
灊山大營之險固,可見一斑。
由是雷薄收納袁術離散部眾,勢力更為強大,
彼時起,此地便成為那許多活不下去的各種流民、敗兵、賊寇、亡命之時,暫時得以喘息的淵藪之地。
昔日雷薄,也成了今日雷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