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短視
- 三國:我攜交州扶季漢
- 為買鍵盤寫小說
- 2075字
- 2025-04-07 23:52:47
張超一行人南下真正目的,是為攪亂交趾,拖住士燮,以方便交北諸郡絞殺刺史,而非與士氏為敵。
因此,與士氏的沖突能免則免,傷害士氏之人更不在考慮之類……
這是代表交北諸豪強一行人作出的共識。
畢竟在座誰家跟士氏沒有姻親、故舊,同在州郡,抬頭不見低頭見,士氏也不是在座之人能招惹的。
張超本以為此共識深入人心,應無人犯忌,卻未曾想到有人會因私害公,派出自家部曲追殺桓方。
桓氏作為士氏姻親,當然也屬士氏之人,他是怎么敢的?
你說你背著大家做也就做了,處理干凈,大家就當不知道;
但是此人搞出這么大動靜,卻被桓方殺光部曲,逃之夭夭。
要是桓方回去,將之告知士氏,你說這與他人無關,士氏如何肯信?
這人捅出如此大簍子,卻不告知同伴,還是同行之人從津市奴隸口中得知,這如何讓張超不惱火?
本來這件事,就夠讓張超惱火了,沒想到止氏族老也不安生。
攻取北部都尉,取得兵甲只是目的之一;
控制此城,打開禁谷之中諸豪強進出禁溪通道,并以此為基,遮護禁溪,以此作為攻虐交趾縣鄉(xiāng)的前進基地,攪亂交趾,才是張超的最終目的。
按道理本應重兵留守,以防郡府來奪,但止氏族老卻要撤兵……
撤兵理由十分荒唐,竟是因為在都尉所武庫之中的武器、甲胄。
要知道,止氏身為越人豪強,肯定也是有些甲胄、兵器,
畢竟交州生產(chǎn)犀象,犀牛是上佳的制甲原料……
但疏于生產(chǎn)工藝的原因,大多粗制濫造,只是粗粗鞣制一番,便制成甲胄,不說防御如何,光是外觀,郡兵甲胄都吊打他們十條街。
在攻下都尉所后,四百余止氏族兵便全部裝備上武庫之中的郡兵甲胄。
所謂人靠衣裝,馬靠鞍,止氏族兵換裝之后,頓時面貌一新,比之從前天差地別,根本不是谷中族內(nèi)其他族兵能比,頃刻讓止氏族老眼前一亮。
加之出兵之前,族長千般阻攔,如今取勝,自家兒郎如此風姿,怎能不讓族長看看。
張超苦口婆心,試圖勸止氏族老改變心意,但他們就是充耳不聞。
還沾沾自喜地對張超等人說道:“富貴不還鄉(xiāng),豈不如錦衣夜行……”
此話一出,張超便知族老心意難改了。
但接下來止氏族老的行為,卻讓他破了防:止氏非但自己要率兵而回,就連城中武庫裝備止氏族兵后,剩下的多余兵甲,他們都要帶走。
如此貪鄙,張超氣極,當場就要破口大罵,但他終究是心思深沉之人,問道;
“如若郡府派兵來攻,該當如何?難道就靠這千余奴隸,和我等幾十部曲抵抗嗎?
若此城丟失,諸君可還有機會,重新將之奪回?
若無法奪回,諸君之后還有其他途徑走出禁溪否?”
張超即便將此城得失說得如此淺白,卻仍是無法按捺住止氏族老的貪鄙,只聽他得意答道:
“城中千余人,某已留下足夠兵甲、錢糧,據(jù)城而守,當不憂郡兵來攻……”
可實際上,他所說留下的那些所謂甲兵,都是從戰(zhàn)死郡兵身上扒下來的破損之物,根本不堪使用。
至于糧草,如果不是實在運不走,他們又怎會留下來呢?
大概張超臉色確實難看,族老也怕他著惱,撂挑子走人,直接把這新得之城丟了,那谷中諸豪強豈不是真就再無機會,走出禁谷了。
況且,后續(xù)諸般謀劃,也需得依靠此人,便又安撫張超道:
“城中諸事,全部交由張君我等是放心的……”
“況且我等將這批兵甲錢糧運回谷內(nèi),才有理由說服族長,并其余諸族出兵嘛……”
張超心中冷笑,你這運回這批兵甲,是為說服族內(nèi)出兵嗎?不過是為炫耀自家功績,打臉族長決策才是吧!
見張超仍舊冷著臉,族老也神情嚴肅起來:
“張君放心,旬日之內(nèi),某定會帶更多兵士出谷,匯合張君!
屆時我七郡齊心,必能推翻刺史,行諸雒舊制!”
話都說到這里了,張超還能怎么辦?只能無奈點頭……
看著身穿新甲的止氏族兵,將一船船裝備、錢糧運出都尉所,張超只能自我安慰:
哎……想必在損失如此多兵力后,郡府當不會在情況不明狀況下,提兵來攻的吧!
嗯,城中千余人,就算郡府之兵來攻,憑城而守,當也能撐到諸越豪強前來營救吧……
郡府當下連北部都尉什么情況都不知,遑論派兵收復。
但另一股外來勢力卻已有人摸到了都尉所附近,領頭之人正是桓方和他口中的楊家阿兄。
這位楊家阿兄名叫楊毅,乃蜀中楊氏子弟,排行十五。
楊家祖上本是弘農(nóng)楊氏,新莽之亂,他們這支為避兵禍,遷往益州;
哪知才出火坑,又進泥潭,以往少有兵禍的蜀地,這次卻卷進了天下紛爭:
新莽滅亡,公孫述割據(jù)蜀地,為方便掌控地方,自然要征辟當?shù)厥兰液雷濉?
弘農(nóng)楊氏,天下名望,雖在蜀地無甚根基,架不住名聲大,理所當然在公孫述征辟名單之中;
而楊氏初至蜀地,根基不穩(wěn),當然也需找個靠山,以保族人平安;
兩方可說是一拍即合……
之后楊氏通過在公孫“成家”朝廷為官,扎根蜀地,迅速壯大。
然而好景不長……
光武皇帝迅速掃蕩天下,普天臣服,唯獨蜀地公孫負隅頑抗。
然蜀地一隅,如何對抗整個天下,‘成家’政權覆滅理所當然。
作為曾在‘成家’為官的楊氏,自然遭到清算,之前積累的家產(chǎn)一朝盡喪,頓時淪為赤貧。
為求生計,便只得讓部分族人從事低賤的商賈之事,經(jīng)過數(shù)代,家產(chǎn)已經(jīng)豐厚到難以想象的地步。
待到劉焉入蜀,楊氏已是家有族兵兩千,生意版圖更是擴展至雍涼、關中、荊交之地。
侑于蜀地甲兵之利,這些族兵裝備精良,且經(jīng)常外出護佑遠行商隊,戰(zhàn)力極強,是劉焉也要拉攏的強大勢力。
桓方遇到那兩百余騎,就是楊氏護衛(wèi)商隊的族兵。
楊毅,便是護送楊氏商隊護衛(wèi)隊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