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各方態勢
- 三國:我攜交州扶季漢
- 為買鍵盤寫小說
- 1283字
- 2025-07-27 23:59:31
八月秋高風怒號,襄陽城中一片肅殺……
荊州牧府之中,氣憤壓抑,劉琦坐于主位,面色難看,劉備、鄧義、文聘等文武分坐堂下,疲憊不已,
自曹操采納蒯越計策,分化荊州之后,果有荊州大族起兵叛劉應曹,以圖曹操平定荊州之后,封官于朝廷,
一時之間,竟有十數個縣城響應曹操……
甚至襄陽城中也掀起一番不小叛亂,一些本地豪族在蔡、蒯舊將攛掇之下,試圖劫持劉琦及家小,以奪取襄陽,獻誠曹操。
雖然叛亂很快平息,但致襄陽城中兵禍四起,殺傷枕眾,處處火光,
劉備家小也是叛軍照顧重點,糜夫人沒死在當陽長板,卻死在這場動亂之中,
甘夫人和才一歲的劉禪,也差點死與這場叛亂。
由是城中人心浮動,不斷外逃……
這是陽謀,曹操手握朝廷大義,劉琦又是新主繼位,此前并無在荊州樹有威信,詔令一出,自有不看好劉琦之人“奉詔討賊”。
但劉琦這荊州刺史得益于士紹提前布局,手中兵馬掌握還算牢靠,
加上劉備、鄧義、文聘支持,這些叛亂很快便得到壓制。
但是荊州戰況卻日漸惡化:
因忙于平息荊州內部各縣叛亂,荊州軍除與曹軍對峙漢水南北,并無余力主動主動進攻尚立足未穩的曹軍,而眼看曹軍兵馬糧草日漸聚集;
毫無意外,在劉琦解除蔡瑁兵權之后,其也率南郡水軍反叛,
并在長沙、武陵二郡攻城掠地,江南孱陵、作唐、漢壽、益陽、羅縣,以及江北州陵等縣盡數被其奪取,并威脅臨湘、臨沅兩座郡城。
若非其兵力有限,恐江南之地已被其攻略,
便是如此,蔡瑁仍是派人前去臨湘、臨沅兩座郡城勸降,
水師戰船更是順著湘水不斷游弋,以作威脅。
還有荊州不知的是,陰溥回到成都將曹操封賞說與劉璋后,劉璋不顧楊氏及其他親信勸說,決定接受曹操封賞,并同意派兵助陣曹操攻伐荊州,
但又因楊氏等益州本地勢力和東州士反對,只讓張嚴率八百叟軍前去助陣,并為曹操奉上貢物;
而在吳郡議事廳堂之內,燈火通明。
曹操那封措辭強硬,隱含命令書信被攤開在孫權面前案幾之上。
堂下文武,濟濟一堂,爭論之聲不絕于耳,
主降者引經據典,陳述朝廷兵盛,曹操勢大,難以匹敵,若與之對抗,恐揚州生靈涂炭;
主戰者慷慨激昂,力陳江東基業不可拱手讓人,主辱臣死。
孫權端坐主位,年輕臉上看不出太多表情,只有那雙碧眼在燭光映照下顯得格外深邃,
他只沉默傾聽著,手指無意識摩挲著腰間漢劍刀柄,時不時聽到主張歸順朝廷話語之時,便會緊握刀柄。
爭論持續良久,孫權面色逐漸變得難看起來,
廳堂之內,諸臣僚也注意到孫權面色,空氣仿佛開始凝固。
當最后一位發言者安靜下來,并退回班列,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孫權身上。
便見他緩緩站起身,動作沉穩而有力,目光如電般掃視全場,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自然散發:
“曹操托名漢相,實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心叵測。
荊州乃江東上游屏障,唇亡則齒寒。
我意已決:不受曹命,更當趁曹軍立足未穩聯結荊州,共抗此賊!”
乾綱獨斷,一錘定音,底下再無反對之聲。
他畢竟年輕,始終受不了書信之中那番頤指氣使。
隨即轉身看向侍立一旁魯肅,眼神中充滿信任與期許:
“子敬,汝速速準備,以吊唁劉景升為名,親赴荊州,
務必探明其虛實,與劉琦及荊州賢士共商聯合抗曹大計!”
魯肅面色肅然,深深一揖,眸種精光熠熠:“主公明斷,肅必不辱使命!”
他轉身離去,步履沉穩而迅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