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陶朱之術
- 三國:我攜交州扶季漢
- 為買鍵盤寫小說
- 1311字
- 2025-07-08 23:57:36
楊宏這話雖是實情,但荊、交和解之下,湘水通道通暢,楊氏運往荊州的交州特產將更為方便,獲利更豐,這就是先發優勢咯。
就像士紹,既知將要發生之事,便有更加充裕時間,以為應備,比如事先謀劃南郡,更如提前將益州拉入劉備陣營。
宴引既畢,賓客已歸……
便只留下士紹和楊宏對坐暢談。
“早知子麟已與劉豫州結識,某便懶得自成都千里迢迢奔赴荊州了,這襄陽天時也著實太過寒冷……”
楊宏一邊靠著火爐一邊對士紹玩笑道。
士紹也玩笑答道:
“好你個楊懷宇,原來你信中所書恨不得早與某相見,以探陶朱之術,都是些糊弄之言。
難怪你今日糊弄公子琦如此自然,原是慣犯!”
楊宏自幼聰穎,有過目不忘之能,舉一反三之智,幼時便將詩書通讀,被蜀中楊氏給予厚望;
然此子慧則慧矣,對入仕做官毫無興趣,理學著書更是不屑一顧,唯獨對商賈之道獨鐘。
因而士紹在與他通信之中,說了后世一些爛大街的營銷套路后,楊宏如獲至寶,頓覺仿若得遇久違知己,尤其想與之相面而談,探討經商之術。
后士紹托請他為劉備提供資助,以建立關系,便于后續楊宏將士紹引薦給劉備,楊宏才會豪不猶豫答應。
對于士紹調侃,楊宏也不否認,反問道:
“子麟又是與劉豫州資援,又是結交劉豫州,到底所謂何事?”
士紹回道:
“懷宇不是說要與弟探討陶朱之術?弟結交劉豫州,資援劉豫州,自然也是為效陶朱公舊事!”
“哈?”
楊宏本來盯著火爐烤火的眼睛在聽聞士紹回道之后,轉眼看向士紹,有些不屑道:
“劉豫州可不是個好的投資對象:其兵不過萬人,將不過關張,屢戰屢敗,數失其地,今客居荊州,地不過一縣,還為劉荊州所有,
你是怎么覺得自己會有回報?”
士紹當然不會說,是為了活命,為了保全家族,而且劉備有了自己加入,未必就不能改變歷史,改變士氏,改變大漢命運。
“兵不過萬人,將不過關張,數失其地……比之當年越王如何?
屢戰屢敗,卻能不屈不撓,比之越王又是如何?”
楊宏聞言,詫異之色,無以復加,
他本以為士紹跟他說討論陶朱之術,是做生意,
最多這生意也就效呂不韋故事,奪取一郡國為主,
未曾想自己這初次見面知己好友野心更大,竟是要效陶朱公之前故事,
不止是要助劉備謀奪荊州,是要助劉備稱霸天下!
但楊宏怎么也看不出劉備有這方面潛質啊。
楊宏思索片刻,搖了搖頭,仍是不置可否,笑問道:
“子麟如何覺得劉豫州會有稱霸天下潛質?
便是劉豫州當真稱霸天下,難道就忘卻陶朱公曾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士紹當然怕,但有什么辦法?
交州位置就是那么尷尬,兵甲不利,戰兵不猛,各方牽制之時,尚能獨善其身,一旦天下大勢一成,交州這塊肥肉遲早是要被人覬覦的,
本來士氏在原本歷史投靠孫權被滅族,難道還去?
投靠劉備,總比孫權靠譜吧!
人家至少對自己人不錯,
對于投資自己的糜家一直優待,糜竺能力不行,卻能位至安漢將軍,地位超然,
當時手中大城只有成都、雒城、江陵,卻愿意讓沒啥能力的糜芳但任南郡太守,
便是糜芳叛國,糜竺地位仍是超然,其子弟仍受重用;
廖立不戰而逃,也是仍受重用,黃權投魏,劉備待其家人如故,
更不用說舉國托政葛氏,最后遺詔也是囑托劉禪行仁德之政……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世道喪亂,能有幾人如此?
士紹當然不能將這些說出,于是反問楊宏:
“懷遠只知陶朱公之言,而不知竇氏之故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