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蔡鄭矛盾
書名: 三國:我攜交州扶季漢作者名: 為買鍵盤寫小說本章字數: 1536字更新時間: 2025-06-26 23:57:49
次日,士紹便與止策一起前往鄭翔處拜訪。
但卻非如劉表所想那般,結交鄭氏只為在入劉表幕府后站位跟腳,
而是為更加詳細了解鄭氏在南郡地位,尤其是在江陵影響。
既然已經決定投資劉備,當然便要想法為后路走得更順準備。
士紹到達鄭氏在襄陽府邸之時,鄭翔已在前門恭候,顯然對士紹拜訪極為重視。
當被引入大堂之后,堂中已落座四五個峨冠博帶的中年男子,這些都是鄭氏在襄陽城中主要人物。
他們親自出面招待,足見鄭氏對士紹重視。
這也不奇怪,士紹不但救了鄭翔,還進入劉表法眼,很快就要進入荊州幕府,這自然不是鄭氏在襄陽混跡數年,都未混的一官半職的地方土豪能比。
現下自家子弟能夠搭上荊州牧幕府未來掾屬機會,自然是不能放過。
既然雙方都有所求,那想出自然十分融洽。
“哎……想我鄭氏在江陵也是數一數二人家,當年王使君治江陵,我鄭氏是何等風光,現在卻流落得連荊州牧府都難得進入地步!”
說話者是個五十余歲男子,名曰鄭銘,鄭翔稱他叔公,是鄭氏在襄陽主事者。
他口中王使君自然便是上任荊州刺史王睿,
王睿但任荊州刺史之時,荊州治所還在江陵,自然需要借助當地勢力,
鄭氏便是他最主要助力,江陵鄭氏達到勢力巔峰,當時荊州別駕鄭均便是鄭氏子弟。
但自從王睿被孫堅逼殺,鄭氏便開始走下坡路。
作為王睿主要支持者,鄭氏也受到孫堅針對,
然鄭氏畢竟是本地大族,也是有族兵護衛,孫堅又著急北上,也不愿跟鄭氏死磕,故而鄭氏雖有損失,但未傷筋骨。
讓鄭氏衰落的根本原因還是荊州治所北遷。
自劉表治荊州,治所襄陽,當然啟用當地氏族,收服荊州諸郡,蔡、蒯、龐、黃諸族出力頗多者,又多是襄陽附近氏族,
鄭、陳、李、霍等江陵附近氏族稍一觀望,劉表已經基本平定江北諸郡,他們再想助力劉表,謀取政治資本,已是可有可無,
還是那句話,權利蛋糕就那么大,你來了我就會少分,
襄、宜氏族尚且覺得權利不夠分,憑甚還分給你江陵氏族?
但世家大族又不可能遠離政治中心,否則墮敗是遲早之事,所以鄭氏才讓鄭銘率族人前往襄陽拜見劉表,結交各個襄陽氏族,希望進入荊州政治圈層。
然數年下來,錢財花出不少,卻成果寥寥,故而鄭銘方才如此嘆息。
“叔公也毋需心憂,世間之事沉沉浮浮,有起有落,那有一直處于高位道理。
鄭氏一時困頓,說不得下一刻便順勢而上!”
鄭銘倒苦水,士紹自然要安慰,還要往以后扯:
“且鄭氏不是與劉豫州交好,今劉豫州接掌樊城水陸城防,已得荊州牧青睞,劉豫州難道還會忘記鄭氏不成?”
堂中鄭氏聞言,皆哈哈大笑,顯然這話說到他們心坎。
就在堂中眾人歡顏盡展之時,士紹卻問出一句比較掃興的問題:
“只是小子還有一事不解!
鄭氏既是江陵望族,蔡得珪作為南郡太守,為何不曾舉薦鄭氏子弟?”
士紹這么問,自然還是要挑起蔡氏與鄭氏矛盾:
因為通常情況下,官員出任地方都是需要當地大族配合,才能治理好地方,
如鄭氏這等地方大豪,按理說蔡瑁該結好才是,
但是鄭翔對得罪蔡氏之后畏懼之色可知,并不是這樣。
原因無他,人家蔡瑁是帶兵上任的,而且也是荊州本地大豪族,自然知道豪族德行。
相比與當地豪族合作,打壓才是最為有效且快速徹底掌握地方的好手段,
想也知道,你要與之合作,就要講條件,倒是稅賦徭役還不是要看他們顏色。
以前之所以選擇合作,不過是實力不足,
現在人家蔡瑁帶兵上任,還怕你翻天不成,自然選擇打壓。
且以前襄陽、江陵都屬南郡,王睿治江陵之時,鄭氏等江陵當地豪族也是極力阻止宜城、襄陽等郡北諸縣豪族進入荊州政治權利圈層,
現在蔡瑁打壓起來更是毫無道德包袱。
“哼……”
果然,士紹話語才將出口,堂中原本歡快氣憤,立刻冷了下來。
“他蔡瑁對我江陵氏族少些打壓已是奢求,還指望他舉薦?”
士紹仿佛才明白其中原委:
“哎……這蔡南郡也太過苛狹!”
“明日小子將往劉豫州府上拜訪,不若叔公與我一起前往如何?”
士紹這樣做,自然是為進一步加劇鄭氏和蔡瑁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