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的半日。
由于都是在紅蓮坪吃飽喝足了出發。
彭剛的隊伍和蘇三娘、陳阿九的艇軍隊伍沒有拉開明顯的差距。
艇軍的隊伍因為每個人都只有十幾斤的負重,走得反而要比彭剛的隊伍更快,更輕松。
這更讓陳阿九覺得,羅大綱對彭剛的評價言過其實,彭剛的這些后生仔團丁們,不過是花架子罷了。
步操走得雖然好看,一旦長途跋涉,就原形畢露了。
到了后半日,情況就不一樣了,有兩三名艇軍隊伍中的新人掉隊失蹤,最后只有一人被找了回來。
彭剛的隊伍里由于負重原因,體力消耗比艇軍更大,也有兩名新人因體力不支掉隊。
不過彭剛要求每組的組長必須在每次造飯就餐、休息的時候列隊報數,仔細本組清點人員。
掉隊的兩名新人都被及時發現,并都被找了回來。
蘇三娘若有所思,明白了彭剛為什么要在燒炭場的教場里讓這些后生仔不厭其煩地列隊走步操,并不時報數。
這些訓練并不是為了好看,也很實用。
艇軍每次點人頭都要一個個逐一清點,常有遺漏。
彭剛的隊伍點名只要組長吹一哨子,下命令整隊要求組員報數。
短則十一二個呼吸,長則十七八個呼吸,就能完成人員的清點,并且不會出現差錯。
畢竟只有在有組員缺席的情況下,組長、副組長才需要專門單獨確認到底是誰沒有及時歸隊。
而且確認哪名組員缺席也很快,不需要組長、副組長一一查驗人員,只需要讓隊伍里的組員向左右看齊,看看左右兩邊的人是不是平日列隊時的應該站在自己旁邊的人即可,效率很高。
還有解手方面,艇軍這邊是想解手就解手,連聲招呼都不用打。
有一名掉隊失蹤的新艇軍就是因為解手時一去不復返。
彭剛隊伍里的組員想要解手,是要向組長匯報批準了才能去,而且必須是兩個人結伴而行,一起出去,一起回來。
組長、副組長想要解手則需要向彭剛進行報備,并且組長和副組長不能同時去解手。
因而彭剛的隊伍從未發生有人因解手而掉隊失聯的情況。
日漸西沉,兩支隊伍趕在天黑之前尋了處相對空曠干燥,距水源不遠的地方安營扎寨,以作休整。
一天行軍下來,彭剛這支一百二十二人的隊伍,無一掉隊失蹤。
艇軍八十七人的隊伍,竟少了足足三人。
生火造飯的時候,彭剛的隊伍是吃的是熱騰騰的竹筒飯,還有腌肉、腌菜、白水雞蛋下飯,比在家里吃飯的小地主平時吃得還好。
艇軍那邊只能啃干巴巴的干糧,或者烤個紅薯,就著鹽水煮一鍋洋芋、野菜應付了事。
換做是平時,這對于艇軍而言并非難以接受的事情,畢竟他們平時就是這么吃的。
這年頭有口吃的就不錯了,由不得他們挑三揀四。
然而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看著彭剛隊伍里的后生仔們不僅能吃上熱乎乎的白米飯,還有菜有肉。
無論是新艇軍還是老艇軍都覺得自個兒手里的吃食沒那么香了。
不少艇軍央求蘇三娘和陳阿九問彭剛買點米飯和帶葷腥的吃食。
央求蘇三娘和陳阿九的艇軍太多,很多還是老艇軍,群意洶洶,蘇三娘和陳阿九只得答應下來,硬著頭皮來找彭剛。
蘇三娘和陳阿九來到彭剛營地的時候,彭剛已經支好帳篷,開始燒熱水泡茶喝。
吃完飯的后生仔們或是鋪設草席,蓋上薄被入眠,或是在營地周圍薰燃艾草驅蚊蟲,井然有序,無人喧嘩。
和亂哄哄,鬧騰騰,三五成群,甚至還有人喝酒劃拳的艇軍營地儼然兩副截然不同的景象。
蘇三娘和陳阿九不得不承認,在治下和御下方面,彭剛確實很有一手。
能做到他說什么,底下的人都能照著做,如臂使指。
“彭相公,能否賣咱們一些竹筒飯和腌肉?弟兄們嘴饞。”蘇三娘有些不好意思在篝火前坐下,征求彭剛的意見。
隨山風左右搖擺的篝火將蘇三娘麥色的小臉映得紅彤彤的。
蘇三娘底子不錯,在一眾兩廣的客家女子中,算是中上之姿,稍加收拾打扮一番,也能算得上漂亮。
可要說相貌出眾,國色天香,那倒不至于。
蘇三娘早年隨夫天地會的夫君蘇某闖蕩江湖,經營天地會的運輸產業,常年拋頭露面。
前夫死后蘇三娘又帶著殘部為夫復仇,常年四處征戰,日曬雨淋,皮膚有些糟糕。
蘇三娘的丹鳳眼尾已經出現了幾道亂刀劈出來似的魚尾紋,左眉被舊傷疤斬成兩段。
但對于蘇三娘此等女中豪杰而言,美貌只是點綴,不是那么重要。
彭剛對蘇三娘沒有什么想法,倒不是因為他是無欲無求的賢者。
雖說蘇三娘有幾分姿色,可蘇三娘沒長在他的審美上,他喜歡體態更豐腴一點的女子。
再者,他是成年人,雖然羅大綱和蘇三娘沒有明說,他看得出羅大綱和蘇三娘之間的關系并非單純的搭伙合作。
艇軍那么多部署,蘇三娘偏偏把把自己的走私渠道給羅大綱用,而不是給大頭羊和大鯉魚用,說明兩人早已暗生情愫。
比之蘇三娘,彭剛對那些老艇軍說葷話時經常提及的另一位同樣守寡的艇軍美女邱二嫂更感興趣。
畢竟沒見過真容,更加引人遐想。
好比有時候看慣了島國啟蒙教育電影,偶爾看看劉備文也會覺得更刺激。
“腌肉我能勻艇軍的兄弟三十斤,不過竹筒飯和蛋都是出發前按人數做的,我不好勻給艇軍的兄弟。”彭剛交代主管后勤的張澤交代了幾句。
羅大綱、蘇三娘的艇軍好歹也是來幫忙的,以后還有用得著他們的地方。
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勻些吃食給他們不是什么大問題。
前提是他要先保障自己的隊伍。
竹筒飯是定量做好的,不可能勻給艇軍。
雞蛋這種寶貴的高蛋白食品平日里是作為獎勵和生日禮物發放的,也就這次帶后生仔們出來打仗,為了提振士氣彭剛才專門給每人煮了三個雞蛋帶著路上吃。更不可能勻給艇軍了。
“好,我代艇軍的兄弟謝過彭相公。”蘇三娘謝過彭剛,帶著陳阿九心滿意足地去張澤那里領了三十斤腌肉回到自己的營地。
經過兩天半的翻山越嶺,彭剛一行人跋涉至大沖。
不出意外的,他的隊伍遭受到了大沖王大作的族人、護院練丁的阻截。
彭剛多少還是有點高估了團練出身的王家。
王大作弟弟王大發所帶的八九十人,在百步之外就急不可耐地朝彭剛的隊伍濫施槍炮。
動靜聽著唬人,隊伍里不少新組員也確實被嚇到了,然而卻無人中彈。
艇軍隊伍站的實在太密,倒是有兩個倒霉彈被流彈擦傷,慶幸的是都是小傷,沒有大礙。
見彭剛的隊伍里有騾馬,超過半數人背著大包小包。
王大發麾下的族人、護院練丁們見財起意,放完一輪槍炮就烏泱泱,嗷嗷叫地沖了上來,試圖沖散彭剛的隊伍搶了彭剛的補給。
王大發想攔都攔不住,只能硬著頭皮一起沖了上去。
彭剛望著迎面而來的前紫荊山團練,臨敵不僅敢施放槍炮,居然還敢沖陣,上勇無疑。
“鳥銃組聽令!檢查火繩!倒藥!裝彈!”
“炮組聽令!裝霰彈!”
迅速列好隊,彭剛對排成三排的三組鳥銃手和卸下劈山炮炮組下達了裝填的指令。
彭剛的吼聲撕裂了凝滯的空氣。
鳥銃手們齊刷刷抬起槍托,取出隨身攜帶的火折子,吹著火折子引燃火繩,隨即牙齒咬住油紙火藥包的邊角。
三組的一名新組員太過緊張,手不住地顫抖,紙包被撕開時撒出一縷黑褐色的粉末,立刻被熱風卷走。
旁邊參加過實戰的三組組長黃大彪恨鐵不成鋼地罵了句慫貨,讓他不要把紙包里剩下的藥都撒了,以免裝藥不足導致啞火打不響。
好在這套動作平日里三組鳥銃手已訓練了無數遍,即使部分新組員臨陣過于緊張,可還是憑著肌肉記憶趕在敵人沖到距離陣前還有三十多步的距離時完成裝填。
第一排的一組鳥銃手舉起長短不一的鳥銃對準前方的敵人,屏息凝神,只等彭剛下達開火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