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商業帝國的第一步
- 那年搞軍工,我的無人機賣爆了
- 繪梨衣的貓
- 2127字
- 2025-04-08 12:16:33
販賣軍火?
這個想法讓他自己都嚇了一跳。
在這個強調和平共處、反對霸權主義的年代,主動去思考“賣軍火”似乎顯得格格不入,甚至有些離經叛道。
但姜晨迅速調整了心態。
他不是一個空想家,也不是一個道德潔癖者。
他是一個工程師,一個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實干者。
眼前的現實是,國家需要發展,工業需要升級,科技需要突破,而這一切的基礎,都需要錢,大量的錢。
指望別人施舍?
不可能。
指望按部就班地慢慢積累?
太慢了。
世界可不會停下來等待龍國的發展。
無論是北方還是西方,他們在這十到二十年的科技發展更是到了一個可怕的程度。
看看系統日志里那些代表著更高層級科技的光點。
從基礎材料到能源系統,從信息技術到空間探索,哪一項不需要天文數字般的投入?
僅僅是解鎖最基礎的幾個技術分支,恐怕都需要遠超龍陽軍工廠,甚至整個地區工業體系的財力。
而軍火貿易,盡管名聲不佳,卻是一個利潤豐厚、能夠快速積累資本的行業。
許多老牌工業強國,在其原始積累階段,都或多或少地從軍火貿易中獲益。
對于此時的龍國來說,這或許是一條充滿荊棘,但又不得不考慮的“捷徑”。
這不是為了戰爭販子,而是為了生存和發展。
用出口武器換來的外匯,可以用來引進更先進的技術設備。
就像這次嘗試的羅馬尼亞機床一樣,但可以擴展到更多領域,可以用來改善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用來投入到更尖端的科研項目中。
最終目的是提升國家的整體實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這是一種務實的選擇,一種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為了追趕世界步伐,不得不采取的策略。
姜晨深吸了一口氣,努力平復有些激動的心情。
他開始更具體地思考這個計劃的可行性。
首先,產品。
龍國能拿出什么?
依靠【星際軍工系統日志】,他有信心在現有國產武器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升級。
甚至拿出一些超越當前時代水平,但又符合“皮實耐用、成本低廉”特點的“定制化”產品。
比如,對現有的56式槍族進行深度改進,提升精度、可靠性和人機工效,使其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或者,開發出簡單高效、威力適中的單兵火箭筒,專門滿足某些特定戰場的需求。
甚至,利用系統提供的先進材料和工藝知識,生產出性能遠超同類產品的常規彈藥。
這些產品的技術起點不能太高,必須是國內現有工業基礎能夠支撐,或者通過適度改進就能達到的水平。
這樣才能快速形成產能,控制成本。
同時,又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優勢,才能在國際市場上賣出好價錢。這個平衡點,需要他利用系統日志仔細拿捏。
其次,市場。
誰會買?
目標客戶自然不是那些發達國家,而是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特別是那些正處于沖突、動蕩,或者急需提升國防能力但又缺乏資金和技術的國家。
中東、非洲、東南亞……
這些地區存在著巨大的潛在市場。
當然,這涉及到復雜的外交關系和國際準則,不是他一個技術人員能夠決定的,必須由國家層面來統籌。
但至少,他可以提供“產品”和“技術方案”。
再次,渠道和保密。
軍火貿易極其敏感,必須通過國家嚴格控制的渠道進行。
如何生產、如何運輸、如何交易、如何規避風險,都需要一套極其嚴密和專業的體系。
同時,利用系統日志進行的技術升級,也必須嚴格保密,不能讓核心技術外泄。
這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保密制度和反間諜措施。
最后,風險。
政治風險、外交風險、技術泄露風險、甚至是被卷入不必要沖突的風險……每一個環節都潛藏著巨大的不確定性。
盡管如此,姜晨越想越覺得,這條路雖然艱難,但值得嘗試。
它不僅能解決眼前的資金困境,為解鎖系統科技、推動工廠乃至國家工業升級提供“燃料”,更能通過武器出口,間接提升國家在某些地區的影響力,服務于國家整體戰略。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他能拿出真正有競爭力的產品,并且能夠說服足夠高層級的決策者,讓他們看到這條路背后的巨大利益和戰略價值,并愿意承擔相應的風險。
“第一步,還是要把眼前的任務完成好。”
姜晨收回了飄遠的思緒,眼神重新變得專注。
無論是引進羅馬尼亞機床,還是未來可能涉足的軍火貿易,都需要他首先在龍陽軍工廠站穩腳跟,用實實在在的成果證明自己的價值。
那1000支改良步槍,就是最好的試金石。
他需要盡快熟悉車間的每一個環節,掌握所有設備的性能極限,優化加工工藝,培訓工人,確保在現有條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同時,也要開始利用系統日志,悄悄地對步槍的設計進行更深層次的優化,不僅僅是滿足軍方提出的指標,更要為未來的“出口版本”打下基礎。
比如,能否在不顯著增加成本和工藝復雜度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升槍管壽命?
能否改進供彈機構,使其在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更高?
能否優化人機工效,使其更適合不同體型的士兵使用?
能否簡化某些部件的設計,使其更便于大規模生產和維護?
這些細節上的改進,看似不起眼,但在真實的戰場上,卻可能直接影響武器的效能和使用者的評價。
而在軍火市場上,口碑和實戰表現,往往就是最好的廣告。
想到這里,姜晨的腳步加快了。
他需要立刻回到辦公室,整理關于羅馬尼亞機床需求的詳細報告,同時,也要開始著手,對那款寄托著無數期望的改良步槍進行小規模量產,最好是能在南方的“試驗場”上充分展示其龍國獨有的暴力美學。
未來的路還很長,挑戰也很多,但姜晨的心中,已經有了一幅模糊而又堅定的藍圖。
他要做的,就是一步一個腳印,將這幅藍圖,變成現實。
而這一切的起點,就在這座機器轟鳴、充滿鐵銹與汗水味道的龍陽軍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