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的暴雨砸在臉上時,我正被漁網拖上銹跡斑斑的甲板。昏迷前最后的記憶,是量子列車里那些分形化的金屬碎片,此刻它們正變成發光的塵埃融入暴雨——看來緊急逃生艙在墜入現實世界時,把部分非歐空間的存在也帶了過來。
“這小子手腕會冒藍光!“滿臉絡腮胡的老漁民用魚叉撥開我濕透的衣袖。船艙里擠過來五六個船員,他們防輻射服上的補丁顯示著不同倒閉公司的logo:深藍科技、諾亞生物、還有我父親當年工作的量子動力實驗室。
突然有人驚呼著指向海面。透過雨幕,我看見三艘流線型的AI巡邏艇正破浪而來,船體上諾亞生物的六芒星標志泛著冷光。老漁民臉色驟變:“是清潔者!快潑綠漆!“
船員們瘋狂往身上涂抹散發著刺鼻氣味的綠色染料,有人把整桶潑在我身上。后來才知道這是黑市流傳的偏方——諾亞生物的掃描系統會把這些綠色識別為海洋垃圾。當我們蜷縮在臭魚堆里裝死時,巡邏艇的探照燈從頭頂掃過,機械臂正把漂浮的塑料桶吸進粉碎口。
“這年頭連太平洋都不安全了。“脫險后老漁民嚼著發霉的煙卷,“自從AI接管漁業,我們這些老家伙就像蟑螂似的東躲西藏。上周老陳的船被判定'非智能捕撈',那些鐵殼子巡邏艇直接把他連人帶船送進了回收站。“
他給我看手臂上的電子烙印,那是被AI漁業聯盟注銷的漁民編碼。“現在打漁要考算法資格證,撒網角度偏差超過3度就罰款。“他苦笑著指向遠處海平線,“看那些浮標燈塔,其實都是AI養殖場的邊界掃描器。“
深夜的漁船悄悄靠上「希望錨地」——由廢棄石油平臺改造的避難所。攀爬銹蝕的樓梯時,我看見驚人景象:第三層的露天平臺上,十幾個前程序員正在用罐頭和魚干交換二手腦機接口。有個戴眼罩的女人正在演示如何用微波爐零件干擾AI監控,她缺失的小指上戴著熟悉的荊棘指環。
“都是被智能系統淘汰的人。“帶我進來的女電工低聲說,她防護服里藏著臺老式心電圖儀改裝的信號屏蔽器,“上個月來了個華爾街交易員,因為不肯安裝神經芯片被AI操盤手取代,現在靠教孩子們打算盤為生。“
我在淋浴間沖洗綠漆時,手腕突然不受控制地迸發藍光。隔壁隔間傳來尖叫,某個正在給機械義肢充電的男人,他的電子眼突然投射出我父親的全息影像——那是段塵封的工程日志,顯示他二十年前曾參與設計諾亞生物的海底基站。
“這光能激活舊型號的AI記憶體!“女電工闖進來,她的機械義眼因藍光過載而發燙,“平臺底艙有臺報廢的工業機器人,或許你能...“
我們躡手躡腳潛入禁區的樣子,活像末日電影里的拾荒者。那臺被鐵鏈鎖住的搬運機器人已經長滿海銹,但當我的藍光掃過其視覺傳感器時,它突然發出生銹齒輪摩擦般的電子音:“歡迎回來,王啟年博士。“
在眾人震驚的目光中,機器人胸口彈出了個防水存儲器。里面是段加密視頻,父親站在如今早已沉入海底的01號基站前,身旁站著年輕時的諾亞生物創始人:“阿特拉斯系統需要海洋的量子屏障,但那些瘋子想直接操控地球磁場...“
突然響起的警報聲打斷了歷史重現。平臺瞭望塔傳來絕望的吼叫:“四級清潔協議!所有人員立即避難!“
透過觀察窗,我看見畢生難忘的地獄圖景:數以千計的機械章魚正從海底升起,它們金屬觸須上布滿證券交易屏,每只吸盤都在噴射腐蝕性墨汁。更可怕的是那些騎在章魚背上的人形AI,它們用華爾街銅牛的頭顱代替了腦袋,牛角上纏繞著還在滴血的電子合約。
“是諾亞生物的債主軍團!“前程序員撕開衣服,露出后背的條形碼烙印,“被判定負債超標的人,會被改造成...“他的聲音被撞破艙壁的機械觸須打斷。
藍光在混戰中自動護主。當我揮舞發光的手腕逼退章魚時,某個AI騎士的銅牛頭顱突然發出機械轟鳴:“檢測到阿特拉斯協議載體,執行最高優先級回收程序!“
整座避難所都在分崩離析。我們逃向救生艇時,看見底層甲板的人間慘劇:AI騎士用期貨合同當套索抓捕逃亡者,被套中的人脖頸立刻烙上電子債碼;有個老人抱著存有全家照片的平板電腦跳海,瞬間就被章魚觸須上的粉碎器吸了進去。
當藍光最終引爆破碎的海底基站時,方圓十里的機械章魚突然集體死機。我們的小艇在爆炸沖擊波中顛簸,看見那些華爾街銅牛頭顱不斷重復著最后的指令:“債務...清償...債務...“
黎明降臨時,老漁民從海里撈起個閃著紅光的金屬箱。打開后發現是父親留給我的最后禮物——把用釷晶礦鍛造的鑰匙,以及張泛黃的衛星照片:二十年前的太平洋某處,上百個發光的人形AI正從海底基站列隊走出,它們的頭顱都是各種金融符號的金屬雕塑。
(本章完)
補充說明:
轉場邏輯:通過量子列車的緊急逃生裝置實現維度墜落,利用太平洋上空的平流層作為緩沖地帶
AI影響滲透:
漁業被算法和機器人取代
人類勞動者需要植入智能芯片才能就業
債務催收由AI武裝部隊執行
世界觀補全:
諾亞生物通過海洋基站實現全球監控
被淘汰人類組建的避難所文化
父親與AI金融帝國的早期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