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五年春,江都。
晨霧尚未散盡,隋文帝楊堅的龍舟已緩緩靠岸。他身著素色常服,腰間只懸一枚白玉佩,看似尋常富家翁的打扮,卻掩不住眉宇間那股不怒自威的氣勢。身后,左仆射高颎、右武侯大將軍賀若弼等一眾心腹大臣緊隨其后,人人面色凝重。
“陛下,江都水寒,還請加件外袍。“內侍捧著狐裘上前。
楊堅擺手拒絕,目光越過碼頭,望向遠處江畔連綿的船塢。那里,數百工匠正如螻蟻般忙碌,叮叮當當的敲打聲隨風傳來。
“周羅睺何在?“楊堅開口,聲音不大卻讓周圍人立刻屏息。
“回陛下,周總管已在船塢恭候圣駕。“江都郡守伏地稟報,額頭滲出細密汗珠。
楊堅不再多言,邁步向前。高颎快步跟上,低聲道:“陛下,昨夜星象有異,太史令言今日...“
“朕不信這些。“楊堅打斷道,腳步不停,“江南未平,陳叔寶尚在建康逍遙,朕哪有閑暇觀星問卜?“
一行人穿過繁忙的碼頭,沿途工匠、兵卒紛紛跪伏。江風漸起,吹動楊堅的衣袍,露出腰間若隱若現的劍柄——那是他年輕時隨北周武帝征戰時佩戴的佩劍,登基后仍不離身。
船塢前,水軍總管周羅睺與將作大匠宇文愷早已跪候多時。見圣駕至,周羅睺以頭搶地:“臣周羅睺恭迎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楊堅目光在兩人身上掃過。周羅睺原是南陳降將,歸順后屢立戰功;宇文愷則是他一手提拔的能工巧匠,督造大興城、廣通渠等大工程。此二人搭檔督造戰船,正是他南征大計的關鍵。
“平身。“楊堅淡淡道,“朕要看的五牙戰艦,進展如何?“
宇文愷急忙上前:“回陛下,首艦已完工七成,可載士卒八百,設五層戰樓...“他邊說邊引路,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
步入船塢,巨大的艦體骨架如巨獸肋骨般聳立。楊堅仰頭望去,只見數千工匠在腳手架上穿梭,木材的清香與桐油氣味混雜在空氣中。
“好!“楊堅難得露出笑意,“有此利器,何愁長江天塹?“
就在此時,一陣刺耳的銅鑼聲驟然響起,緊接著是撕心裂肺的呼喊:“走水了!走水了!“
眾人愕然回首,只見船塢西北角已騰起濃煙,火舌正以驚人速度吞噬干燥的木材。春風助長火勢,轉眼間半邊天空都被染紅。
“護駕!“賀若弼一聲暴喝,親衛立刻結成盾陣將楊堅團團圍住。
混亂中,周羅睺卻逆人流沖向火場,邊跑邊吼:“救火!先救圖紙庫!“他的親兵愣了一瞬,隨即紛紛提起水桶跟上。
宇文愷面色慘白,突然掙脫侍從,朝另一方向狂奔。高颎急喚:“宇文大人!危險!“
“戰艦圖紙!“宇文愷頭也不回地喊道,“全在那里!“
楊堅被親衛護送至安全地帶,卻執意不肯登船遠離。他站在高處,望著肆虐的火海,臉色陰沉如鐵。火光照亮他眼角的皺紋,也映出眸中跳動的怒火。
“陛下,請暫避...“高颎勸道。
“查!“楊堅從牙縫中擠出一個字,“給朕徹查!“
兩刻鐘后,火勢終于被控制。周羅睺灰頭土臉地回來復命,官服下擺燒焦了一片:“陛下,火源已查明,是桐油庫被人縱火...“
“人呢?“楊堅問。
周羅睺跪地:“臣...臣已命人封鎖船塢,但...“
宇文愷此時也踉蹌歸來,懷中緊抱一摞焦邊的圖紙,雙手被燙得通紅。他跪倒在地,聲音哽咽:“陛下,核心圖紙...保住了...“
楊堅目光在兩人之間游移,最終停在宇文愷血肉模糊的手上。他解下腰間玉佩遞給內侍:“傳太醫。另外,召刑部侍郎即刻來見朕。“
當夜,臨時行宮內燈火通明。刑部侍郎元巖戰戰兢兢地呈上初步勘察結果:“陛下,火油痕跡明顯,且有目擊者稱看見可疑人影...“
楊堅背對眾人,望著墻上懸掛的南朝地圖,久久不語。高颎知道,這是皇帝震怒的前兆。
果然,楊堅突然轉身,一掌拍在案幾上,茶盞應聲而碎:“南陳舊部!好大的膽子!“
“陛下息怒。“高颎勸道,“也可能是...“
“是什么?“楊堅冷笑,“巧合?天災?朕不信!“
周羅睺上前一步:“臣有罪!未能防范...“
“你當然有罪!“楊堅打斷他,“但眼下不是問罪的時候。“他深吸一口氣,轉向宇文愷,“戰艦建造,延誤多久?“
宇文愷計算片刻:“若增派人手...三個月可補回損失。“
“一個月。“楊堅豎起一根手指,“朕只給你一個月。“
宇文愷張口欲言,卻在皇帝凌厲的目光下低頭:“臣...遵旨。“
楊堅又看向周羅睺:“至于你,戴罪立功。加強船塢戒備,再出紕漏,提頭來見!“
待眾人退下,高颎單獨留下:“陛下,此事恐怕不簡單。臣懷疑朝中有人...“
楊堅抬手制止他繼續說下去,走到窗前。遠處,船塢的余燼仍在黑暗中泛著紅光,如同不祥的預兆。
“高卿啊,“楊堅忽然嘆道,“你說,這火是沖著戰船來的,還是沖著朕來的?“
高颎心頭一震,不敢作答。
楊堅也不需要回答。他轉身時,眼中已恢復清明:“傳旨,明日啟程回京。另,密詔晉王來見。“
窗外,一顆流星劃過夜空,轉瞬即逝。楊堅望著那道光痕,握緊了腰間的劍柄。統一大業,絕不會被一把火燒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