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1章 彼其娘之

大殿內。

王融叫人取來一副地圖。

地圖上顯示著的是青州、兗州、冀州三處地形地貌。

其中,衛(wèi)河(大沙河)從中間穿過,途徑青州的平原國、兗州的東郡、冀州的甘陵國。

王融指著地圖上的衛(wèi)河說道:“只要守住衛(wèi)河東岸,背靠黃河水利,冀州的兵馬就別想從甘陵國殺進青州。”

除非他們從冀州渤海郡南下,可渤海郡現在是公孫瓚的地盤,境內騎兵遍布。

袁氏兵馬想越過公孫瓚的騎兵,走渤海郡地界南下青州,談何容易?

“占得黃河天險,據守衛(wèi)河需要水師,而我徐州部眾,是最不缺水師的。”

王融十分慶幸他提前投資并組建了屬于徐州人的水師艦隊。

哪怕是徐州在漢域長江北部,王融也沒有因此而放棄水師建制。

徐州地處淮、泗、雎水等河流縱橫之處,東部又濱海,南部是長江,作為穿越客的王融,沒理由不發(fā)展水師的。

砸鍋賣鐵也在所不辭。

“前線作戰(zhàn),自有朝廷水師和軍中將士負責,只請諸君負責后勤糧草、軍械的提供和督運。”

在漢末,世家門閥獨大的時代,本土望族豪杰在本土作戰(zhàn)時,優(yōu)勢極大。

不管是袁紹號令河北士族對戰(zhàn)公孫瓚,還是陳宮帶著呂布號令兗州士族反對曹操,都取得了大捷。

公孫瓚號眾數萬,騎兵滿萬,冀州又處于華北平原,一馬平川,如此局勢和戰(zhàn)力,都無法戰(zhàn)勝有著河北本地士族支持的袁紹。

要知道漢末軍閥里,除了先前的董卓和后來的曹操外,其余諸侯,一輩子都沒能湊滿一萬騎兵!

兗州戰(zhàn)事里,曹操麾下人才濟濟,文有荀彧、程昱、毛玠、郭嘉等等,武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樂進、李典、于禁等等。

還不是被本地人陳宮給干翻了,一度只剩下了范縣、東阿、甄城三座城池。

打仗,打的不僅僅是雙方戰(zhàn)力和陣容,還有后勤。

后勤才是取勝之本。

也就是俗稱的國力比拼。

“我等皆愿聽從衛(wèi)尉安排。”

青州一眾代表現在已經沒有什么退路了。

之前押注袁氏的那批本地人被當前的眾人戰(zhàn)勝,他們才剛剛享受到投資徐州朝廷的甜頭。

對于回報,還遠遠沒有滿足。

所以他們只能硬著頭皮,繼續(xù)給徐州軍提供海量的糧草和軍械,甚至部曲。

大戰(zhàn)將啟,平原國首當其沖,境內以高唐華氏為代表,他們將家中的所有部曲私兵都集合起來,要交給王融指揮。

反正這些部曲打光了也無關緊要,這世道多的是賤命,平原門閥很快又能從別的地方拉攏起新的部曲勢力。

只要平原國的田地還在,繼續(xù)生產糧食,他們就能源源不斷的吸納、征募家奴。

“請衛(wèi)尉帶領我平原兵馬,擊退來敵。”

平原門閥見識過王融麾下將領的作戰(zhàn)指揮本領,他們自詡在戰(zhàn)略造詣上不如對方。

索性直接交兵,只為保得平原無虞。

他們也相信以王融的信用程度,不至于侵占了平原人的部曲。

畢竟,王融可是致力于讓每一個青州家族都喝上湯的衛(wèi)尉呀!

“好。”

王融沒有拒絕,坦然接受。

他把平原國各家門閥的部曲私兵以家族為單位,分批輸送到張飛、張郃等將的部隊里。

“你們把部曲送出,還需將家中的佃戶奴仆都動員起來,負責運糧。”

同樣是世家出身的王融,知道門閥家中除了部曲等武裝力量外,還有大量耕田的佃戶,以及府宅奴仆。

養(yǎng)佃戶奴仆對于世家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給一口吃的就行。

相反,佃戶、奴仆還是世家手中的生金利器。

花極小的代價養(yǎng)著,就能源源不斷產生新的效益。

而尋常百姓想要在混亂的世道里活命,也只能依附于大族。

漢末的世道,就是這個樣子,對于朝廷、官府、百姓來說很無奈,對于世家大族來說,卻是天堂。

“衛(wèi)尉只管放心,我們都清楚。”

眾人表態(tài),說一定不會耽誤后勤。

王融點頭,沒有多說什么,他命水師大將朱桓即刻帶領青州境內的所有水師部隊,奔赴黃河、衛(wèi)河流域,占據險地、渡口。

江河邊上,密密麻麻都是水師營寨。

這些營寨里面,也不盡是水師,只有前寨是徐州水師兵馬,中寨、后寨全都是陸戰(zhàn)之兵,虛張聲勢。

步騭被王融提攜了起來,成為朱桓的副將,也走水師培養(yǎng)的道路。

“水軍,大有可為。”

在王融的規(guī)劃里,徐州的水師艦隊不僅僅在漢域沿海、沿江一帶逞威,在將來,還要環(huán)球征戰(zhàn)!

他沒有張冠李戴,強行讓一些本是精通陸戰(zhàn)、騎戰(zhàn)的將領去走水師之路。

只把歷史上朱桓、步騭、徐盛、周泰、蔣欽這些江東水師將領走原本的路。

因人制宜。

步騭對于王融的安排沒有任何的排斥。

他是王融一手提攜和栽培起來的,王融要求他去水師,他就去水師。

沒有二話。

衛(wèi)河東岸,水師營寨里,步騭看著對面齊聚的袁氏兵馬,微微皺眉。

“我們已經據住了衛(wèi)河東岸,他們根本就無法渡河過來,還在那邊徘徊什么呢?”

步騭疑惑不已。

對岸。

高干是叫苦不迭。

“我就說一開始不應該先到甘陵各地去號召兵馬,兵貴神速,兵貴神速啊!”

當時,高干和辛評率軍南下,進入甘陵國地界時,高干的意思是兵貴神速,由他先率軍度過衛(wèi)河東岸,占住地利。

由辛評號召當地兵馬,隨后渡河。

現在好了,敵軍比他們先一步據得河岸渡口。

怎么過河?怎么收復平原?怎么救出大公子?

“將軍也未免太小看徐州軍了吧?”

辛評冷聲道。

“將軍都知曉要先占據衛(wèi)河東岸,讓大軍渡河,難道徐州軍眾人就不懂?”

“將軍兵貴神速過去了,不僅占據不了東岸,反要被他們埋伏一場。”

“運氣好還能突圍回來,運氣不好,就像大公子那樣成為戰(zhàn)俘。”

辛評解釋。

袁譚戰(zhàn)敗于青州的速度太快,辛評只認為是審配和袁譚之間不對付。

審配的個人能力,辛評還是認可的,估計就是出于矛盾沖突導致上下不合,被徐州軍揪住了機會。

“哪怕遭受埋伏,干亦能殺出去,何至于成為戰(zhàn)俘?”

高干羞憤道。

“我今天并非有意和將軍爭執(zhí),實在是以大局為重。”

辛評說他不想和高干產生矛盾,出現間隙。

“大家開誠布公,勿存芥蒂方有戰(zhàn)勝的契機。”

“他們雖然占據了衛(wèi)河東岸,但也沒什么好怕的。”

辛評已經有了破局之策。

“現在我們陳兵于野,擺開陣勢,讓他們以為我軍要強渡衛(wèi)河。”

“實則不然,暗中遣一支兵馬南下,借曹孟德的兗州東郡道路,迂回到平原國南部。”

“徑取高唐、齊河等縣,兵鋒直指平原城,則衛(wèi)河東岸的兵馬不戰(zhàn)自亂矣。”

他和高干商議過后,決定請高干去借道東郡,去攻平原南部。

“如果我們去了高唐、齊河等城,徐州部眾惱羞成怒,要加害于大公子,該當如何?”

高干問。

他是袁紹的外甥,年長于袁譚,亦是袁譚的表兄。

自己這位表弟要是因此而喪命,高干想著舅父袁紹不會輕易饒了他。

“加害?絕不至于!”

辛評斬釘截鐵。

“徐州軍要殺死大公子,早就動手了,如今劫持囚禁于青州,無非是想換些利益籌碼罷了。”

“等高唐、齊河等城池歸于我軍之手,他們自然就會提出交換條件。”

“勿慮。”

辛評擺手,示意高干兵貴神速。

高干張了張嘴,話到嘴邊終究是沒有多說。

你現在知道兵貴神速了?

......

兗州,東郡。

曹操自從按照袁紹吩咐去攻打徐州不成之后,退了回來,就開始一直在關注青州戰(zhàn)事。

徘徊于東郡、濟北國一帶。

他本想趁著徐州軍在青州征戰(zhàn)之際,圖謀兗州的泰山郡。

可誰知道新來的泰山郡守是儀謹慎無比,憑著泰山地勢進行防守,絕不出擊。

反間計也沒什么效果,泰山歷經諸葛豐、諸葛玄管轄,內部門閥早已和瑯琊士族綁在一起,同進共退了!

泰山人吃到了來自徐州朝廷的大量好處,他們只認這些,不認曹操。

在泰山豪杰看來,徐州軍代表朝廷,是正義之師。

曹操則是割據兗州、豫州的反賊。

“你要去攻平原,只怕是無功而返。”

博平縣,曹操對著高干嘆氣一聲。

“不去試試,焉知成敗?”

高干沒有理會曹操的提醒,他執(zhí)意要向東而去,執(zhí)意要親自嘗試。

曹操不再勸阻,任憑高干率眾而去。

高干的部隊從東郡博平縣飛速向東,轉眼間就進入了平原國的南部地界。

越過了界碑之后,不見前方人影,高干想著徐州軍果然把全部精力放在了防守衛(wèi)河東岸上。

這里防守空虛,正好突襲一場。

可這種美好念想很快就遭逢現實打擊。

前方三十里地處,黃河在平原國高唐縣域里因地形由東西走向轉為南北走向,橫亙于前。

東岸遍布營寨,不見首尾,旌旗蔽日,迎風飄蕩。

寨中人影重重,來回晃動。

“彼其娘之!乃翁噗嗤...”

高干破口大罵,一口氣沒順過來,氣沖腦門當場吐血昏厥過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宁| 南投市| 竹山县| 上高县| 楚雄市| 涞源县| 松原市| 余干县| 四川省| 南开区| 上犹县| 化州市| 左贡县| 社会| 房产| 黔南| 秀山| 大厂| 民乐县| 共和县| 葵青区| 涿州市| 深泽县| 武清区| 赫章县| 鲁山县| 耒阳市| 福州市| 清徐县| 道孚县| 双鸭山市| 平和县| 和平区| 洛南县| 桂林市| 怀宁县| 商洛市| 惠安县| 阿勒泰市| 大足县| 谢通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