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成功出欄
- 小王龍重生一九八五
- 已然陌生何必回首
- 2558字
- 2025-03-31 12:13:02
原本計劃好的是,第一批小豬崽回來后,小王龍的家人每人先養一只。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些之前說要領養的人都紛紛前來,堅持要自己先養。面對這種情況,小王龍的爸爸也感到十分無奈,畢竟大家都很熱情,不好拒絕。
經過一番考慮,最終決定讓小李東先認養一只小豬崽。這樣一來,既能滿足大家的需求,又能保證小豬崽得到妥善的照顧。接下來,剩下的四只小豬崽則由有養豬經驗的人優先認養。
為了更好地管理這些領養者,小王龍的爸爸還特意將沒有領養到小豬崽的鄰居們記錄下來。不僅如此,他還將大人和小孩的信息交叉記錄,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方便日后溝通和交流。一旦有小孩子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可以隨時向大人請教。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王龍爸爸預定的小豬崽一批又一批地回來了。每一批小豬崽的到來,都伴隨著更多人前來認領和喂養。就這樣,越來越多的人都擁有了自己的小豬崽,可以盡情享受養豬的樂趣了。
結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小王龍開學的時候,養豬場竟然已經購進了五十三頭豬,而且每一頭豬都已經被人領養了!這可真是讓人始料未及啊!
王龍一家子眼巴巴地看著那些被領養的小豬崽,心中充滿了無奈和失落。他們原本滿心歡喜地期待著能有自己的小豬崽來養,可現在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帶著小豬崽去喂養。
不僅如此,每天都還有人不斷地來到養豬場詢問是否有新的小豬崽回來可以喂養。這讓王龍一家子更加感到沮喪,他們只能一次次地告訴別人,目前已經沒有小豬崽可供領養了。
然而,那些先領養到小豬崽的人們卻都把小豬崽養得胖胖的。畢竟,大家都指望著這些小豬崽能在過年的時候換些錢呢!所以,小孩子們一放學就趕緊寫完作業,然后迫不及待地去割草喂豬。
那時候的作業可比現在少多了,哪像現在的孩子,一天到晚都有寫不完的作業。而且,還有幾個小孩子特別有趣,他們非要比賽看看誰養的小豬崽在過年時能長得最胖。
于是,養豬場里到處都充滿了大人們和小孩子們喂豬的歡聲笑語。為了讓自己的小豬崽更聽話,大家都給它們起了各種各樣可愛的名字。
小王龍爸爸看著滿豬場的豬就想到了自己養母豬配種,這一想法得到了家人同意后就買了兩頭母豬開始喂養,這樣也給自己找到了活,小王龍和小李東每天放了學就去一起割草一起喂豬,隨著時間的推移小豬崽慢慢的都長大了。
在這段時間里,小王龍和他的哥哥都需要去上學,而他們的爸爸媽媽則要忙于田地里的農活。為了確保領養豬的人們能夠順利進入養豬場,小王龍的爸爸想出了一個辦法——請村里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孤寡老人住在養豬場。
這位老人從戰場上歸來后,就一直在飼養處負責喂養牲口。然而,隨著人民公社的解散,他失去了工作,從此無所事事。平日里,他只能在東家幫幫忙,到西家串串門,靠蹭飯度日。由于當時沒有零工可做,小王龍的爸爸便邀請他到養豬場看守大門,并送給他一頭小豬仔讓他喂養。
如此一來,無論何時,養豬場都有人看守,領養豬的人們去了也不用擔心喂不上豬。這個安排不僅解決了老人的生活問題,還保障了養豬場的正常運營。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氣逐漸轉涼,小王龍的爸爸意識到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保持豬圈的溫暖。于是,他決定在棚里建造一個類似于村里人辦事時使用的火爐。
這個火爐的構造非常簡單,就是用磚頭壘起一個鍋大小的圓圈,高度大約有一米左右。在這個圓圈的頂部,放置著一口大鍋,而這口大鍋里始終都溫著一些水。這樣一來,當人們需要給豬喂食時,就可以隨時有溫水可用,確保豬能喝到溫暖的水,避免因飲用冷水而引起身體不適。
不僅如此,還有人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在豬圈上方橫擔了幾根棍子,并將自己清理豬圈的工具放置在上面。這樣既方便取用工具,又能避免工具被豬弄臟或弄亂。
不得不說,人多力量大,大家集思廣益,想出了這么多實用的辦法,讓豬圈的環境變得更加舒適和便利。
時光荏苒,轉眼間已臨近年底。八九月份領養的那批豬,如今都已喂養得膘肥體壯,每頭豬的體重都超過了一百斤。面對這一成果,一些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將豬賣掉換取現金,畢竟當初與領養人簽訂的合同明確規定,只要豬的體重達到一百一十斤,就可以隨時出售并平分所得款項。
于是,許多人都不遺余力地將自家養的豬喂得胖乎乎的,甚至有人還把秋收后的玉米拿來喂豬,使得好幾頭豬的體重都超過了一百三十斤。按照合同約定,無論這些豬最終賣出多少錢,領養人和豬場都將對半分成。
為了能讓這些豬賣出好價錢,人們可謂是各顯神通。有些人有親戚開飯店,便直接將豬肉供應給飯店;有些人則自己懂得銷售之道,會把豬肉拉到集市上去售賣。總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辦法來處理這些豬肉。
不僅如此,隨著人們的口口相傳,小王龍的這個養豬場逐漸聲名遠揚。周圍的人們紛紛得知這個消息,有的前來送小豬崽,有的送來飼料,還有的詢問豬肉價格,甚至有肉店專門前來預訂。很快,這個養豬場的名氣就在四鄰八村傳播開來,大家都知道這里有一個免費喂養豬的好地方。
還沒到過年呢,小王龍爸爸的養豬場里就沒剩幾頭豬了。這可真是讓人意想不到啊!不過,王龍一家并沒有因此而感到沮喪,相反,他們對這一年的收成還是挺滿意的。
經過仔細地算賬,王龍一家發現,除了所有的開支之外,最小的一頭豬也能帶來五十塊錢的收入呢!而那些稍微大一點的豬,收入更是有六十七十之多。算下來,總共出欄的五十六頭豬,純收入竟然達到了將近三千塊!
更讓人高興的是,由于頭一批豬出欄后,很多人都看到了其中的甜頭,所以這些人不但又認領了一頭小豬仔,還帶來了十幾個新的領養者。這一下子,豬圈就明顯不夠用啦!
可現在已經臨近過年了,再建新豬圈顯然不太現實。沒辦法,王龍一家只好想了個臨時的辦法:讓頭一批領養豬的和后來領養的兩個小豬先共用一個圈。等過完年,春天來了,豬也長大了一些,再建新豬圈把它們分開。
而小王龍媽媽則嘗到了母豬生小豬仔的甜頭,一下子喂了三頭母豬,這三頭母豬每年能產兩次,每次也能產四五個或者六七個,這個每年下來也有一兩千的收入。這算下來養豬場一年的收入就快把貸款給還完了。小王龍一家高興壞了,美美的過了個好年。小李東爸爸媽媽看到小李東也拿回家幾十塊錢,也高興的破天荒的給他買了一身新衣服。把小王東高興的天天來小王龍的養豬場看他后來領養的小豬。
慢慢的鄉里都都知道小王龍的這個養豬場了,鄉里知道這件事后還專門讓別得村里的書記村長來學習,鼓勵別的村里也這樣喂豬。
誰能料到,剛過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小王龍一家能應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