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神女(求收藏!推薦!追讀!月票!)
- 西游:開局拜師太上老君
- 姑妄言芝
- 2053字
- 2025-04-24 18:15:00
這咒語是請李長生的丁丑神將的,李長生編寫給他們。
李長生寫下文字后,將那咒語交給了陳老三。
李長生笑道:“若是還有劍仙找你麻煩,你爺孫就閉目凝神,念動此咒語,不要外傳了。”
有了這請丁丑神將的律令,李長生給這咒語設了有效時間,約莫是三月以內,這樣也就免的李長生整日跟在身邊。
陳老三疑惑地接過那紙張,他看第一眼臉色就微變,越看下去,面色驚訝越濃,最后已經是滿臉不可思議之色。
聯想起那日疑似灶君的老者,朝著這道長作揖行禮,陳老三已經是完全確信,眼前這位定然是了不得的神仙。
“多謝先生,我陳家沒齒難忘。”陳老三收起那張紙,身體站直,朝著李長生恭恭敬敬,行了叩拜之禮。
陳老三將自己兒子,兒媳的那兩柄飛劍以及玉佩都奉上給李長生。
“先生,這些寶物與我家,只有害處并無益處,我家九兒想要成為劍仙,走這一條路太過兇險,倒不如一生一世成為凡人好,我全部都奉送給先生。”
李長生搖了搖頭說道:“這兩柄飛劍與我無用,你家留著此物,只會招來禍患,倒不如徹底埋了。至于這塊玉佩。”
李長生見過那塊玉佩,但見上面刻滿祥云,瑞雨之紋,中間刻著兩行字:
“二人隔江兮望斷水,一歲除夕兮萬物新。”
陳老三說道:“這是我那兒子與兒媳在一座山洞中尋得的,據他們說那山洞是一位隱士高人的洞府,這背后可能藏著一個秘寶。傳說得了此物,便可以向一位神明祈求許愿。”
陳老三在滔滔不絕的敘述,陳九卻是半個字也沒有聽清楚。
陳九在一旁用灼灼目光望向楊戩,接著又望向李長生,他準備做一個決定,這個決定或可改變他的一生。
他突然跪倒在李長生面前,說道:“先生,陳九愿拜先生為師,哪怕先生不愿意收留,陳九也愿意隨侍在先生左右,愿終生服侍先生。”
陳老三聽聞自己這孫子要拜師,心中不由生出了一個光亮有這樣的師父,可比成為勞什子劍仙強太多了。
李長生搖了搖頭,說道:“我未有收徒的打算。”現在收了一個楊戩為徒,李長生感覺都有些教不過來。
聽到李長生拒絕,陳老三原本希冀的臉上,有些暗淡了。
陳九哀求道:“先生,弟子誠心志禮,愿請先生收留。”見到陳九臉上的苦苦哀求之意,李長生想起了自己求道之時,跪拜老君的懇求之意。
“這樣,我也不拒絕你,我給你一晚上的時間,這玉佩上的兩行字,日光破曉時,你如果參悟出來,我便收你為徒。否則,你我無緣。”
陳九望向那玉佩,死死記住那玉佩上的兩行字。
這一夜,陳九苦思冥想那兩行字到底是什么意思。那塊玉佩,陳老三有時候也會取出來看看,但是總也看不出來。
應離庭與綰青到了子時,雙雙跪在茶肆門口,稟告一切都已處理停當,李長生便放他二人離去。
……
第二日,當陽光透過窗柵,射進房中的時候,一夜未睡的陳九,滿面灰敗。他苦思冥想了一夜,終是無所得。
“陳九,參悟不出來那兩句話的意思。”陳九將玉佩高舉過頭,交給了李長生。
李長生接過玉佩,說道:“那說明你我無緣了。”
李長生與楊戩飄然而去,陳九站在破敗的茶肆門口,只感覺昨晚的一切都是一場夢似的。
待得李長生騎在白驢上,沿著山道往上的時候。李長生問道:“二郎,你可知道那兩句詩的意思?”
楊戩昨晚也是一夜苦想,但同樣也是沒有頭緒。他想著,我既然已經是拜在師父門下,師父總不能因為我沒參悟便是將我趕出去。
楊戩硬著頭皮道:“徒兒也沒有想出來。那兩句詩難不成真有玄機?”
李長生悠悠說道:“那是兩個字謎,‘二人隔江兮望斷水’,江斷水為工,二人隔江,則是一個‘巫’字。‘一歲除夕兮萬物新’,歲除去夕則是一個‘山”字,山為天地變換之見證。兩個字合起來就是……。”
“巫山!”楊戩脫口而出道,眼中異彩流轉:“師父,您昨晚便想到了么?個中玄機,您一見便堪破了!”
李長生從懷中取出那玉佩,但見上面祥云與瑞雨紋路,隱隱成一個人形。
“妾在巫山之陽……旦為朝云,暮為行雨……”
巫山云雨便是來源于這位神明,巫山神女。
李長生確信:“這玉佩與巫山神女有關。這位巫山神女只在先秦古籍中有所載,極為低調,有傳言其為天帝之女,有傳言其為西王母之女……”
李長生雖不明白其到底為誰,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就是巫山神女位格極高。其極為擅長行云布雨。
“天庭地位之所以尊崇,便是來源于對風雨的掌控。未來不管進哪一部,習得此法都有莫大裨益。
師父那天突然與我聊起,未來想要進哪一部。又說蜀地于我有一機緣,難道指的是讓我來找巫山神女學藝。學習行云布雨之法?”
“也有可能不是這個意思,機緣另有所指。”李長生胡思亂想:“如果真是如此,師父為何不直言。這些大人物行為處事,都喜歡繞圈子。
說起來楊戩的娘親云華天女,也是云,這位巫山神女也是代表著云,也真是巧了。”
李長生心想:“等把代師父收徒尹喜后,便去巫山走一趟,看看是否可尋摸到機緣。”
李長生拉著楊戩,架起云頭,便是往東行去,目標便是一百二十里外的錦城。
錦城是蜀地數一數二的大城。
蜀地的蠶桑業極為發達,這里有著大量的絲綢布帛交易。
錦城街道上,商販吆喝聲此起彼伏,挑夫,車馬絡繹不絕,市井相連,煙火萬家,極為熱鬧繁華。
錦城因為地處交通要道,商隊通過金牛道,五尺道與中原相通。這里的蜀布與玉石漆器遠銷南贍部洲各地。
進了錦城,李長生便是找路人,詢問青羊肆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