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洞大開的科幻童話:萬有圖書館(世界大獎少年科幻小說書系)
- 未來事務管理局主編
- 3604字
- 2025-04-22 14:23:42
《地心游記》節選
〔法〕儒勒·凡爾納/著
陳偉/譯
八月十五日,星期六。
這地下洞穴里的大海依舊單調乏味,看不到一絲陸地的影子。地平線似乎非常遙遠。
我想起出海前,教授曾經估計這片地下海的長度是七十五英里[1]左右。可是我們現在已經航行了他估計的三倍的距離,南方的海岸還是遙不可及。
“我們并沒有在下降!”教授說,“這一切都是在浪費時間,再說,我來這么遠的地方,可不是為了在這個池塘里劃船!”
他稱渡海是劃船,稱這片海洋是池塘!
“可是,”我說,“既然我們走的是薩克努塞姆指明的道路……”
“問題就在這兒。我們走的真的是他走過的那條路嗎?薩克努塞姆是否也碰見了這片廣闊無邊的海洋?他是否也渡了過去?那條為我們指引方向的小溪會不會把我們帶上歧路?”
“不管怎么樣,我們來到這里一點都不遺憾。這里的風景太奇妙了,而且……”
“我們不是來看風景的。我為自己確定了一個目標,我要實現它!所以別和我談什么欣賞風景!”
我牢牢記住了他的話,于是便聽任教授獨自咬著嘴唇心急如焚。晚上六點,漢斯要求發工資,叔叔給了他三塊銀幣。
八月十六日,星期日。
一切如舊。天氣照常。風力稍稍增強了一些。我醒來時,首先關心的便是光亮。我總是擔心這電光會逐漸暗淡,直至熄滅。這種擔心并沒有變成現實。木筏的影子清晰地投射在海面上。
這海真是無邊無際!它可能和地中海,甚至和大西洋一樣寬。為什么不呢?
叔叔測量了好幾次水的深度。他拿出一根一千兩百英尺[2]長的繩索,將一把沉重的鐵鎬系在頂端,然后放入水中。可是它碰不到底。我們費了好大的勁才收回鐵鎬。
鐵鎬被拉上木筏后,漢斯指給我看上面明顯的痕跡。它似乎被兩個堅硬的物體猛烈地夾擊過。
我看著向導。
他說了一個丹麥詞。
我聽不懂,回過頭去看叔叔,叔叔正陷入沉思。我不想打擾他,便重新回頭看著冰島人。他張開嘴,然后又閉上,重復了好幾次,才使我明白了他的意思。

“牙齒!”我仔細地看了看鐵鎬,驚詫地說。
是的,這的確是嵌進鐵鎬內的牙印!長著這些牙齒的頜骨一定力大無比!難道在海水深處,活動著一種比鯊魚更為兇猛、比鯨魚更為可怕、在地球上早已滅絕了的怪獸?我盯著這把幾乎被咬斷的鐵鎬,心想昨夜的夢難道真的要變成現實了?
我整整一天都被這種想法折磨著,后來,我睡了幾個小時,才勉強平靜下來。
八月十七日,星期一。
我試圖回憶第二紀古代動物的特性,這些動物出現在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魚類之后,哺乳動物之前。當時整個地球屬于爬行動物。這些怪獸主宰著侏羅紀時期的海洋,侏羅山脈的地層就是由第二紀時期的海洋上升構成的。自然給了它們最為完善的構造。它們的體形何等巨大!力量何等神奇!如今的爬行動物,不管是鼉龍[3]還是鱷魚,不管它們多么巨大、多么兇猛,和它們早期的祖先相比,只是些軟弱無力的小爬蟲罷了!
想到這些怪獸,我不禁打了一個寒戰。沒有人親眼見過這種活的動物。盡管它們在人類出現的幾十萬年之前就生活在地球上,但是根據在石灰質黏土里發現的、被英國人稱為“下侏羅紀化石”的骨骼化石,人們可以復制出它們的結構,了解它們巨大的體形。
我曾經在漢堡博物館看到過一具長達三十英尺的爬行類動物骨骼。難道我這個地球的居民命中注定要和這些古老的動物見面嗎?不,不可能!可是鐵鎬上確確實實刻著有力的牙印,從這些牙印來看,這頭怪獸的牙齒是圓錐形的,和鱷魚一樣。
我驚恐地注視著大海,生怕看到一個海底洞穴的居民躥出來。
我想,即使布洛克教授不像我這樣害怕,至少也同意我的看法,因為他在檢查了鐵鎬之后,目光也轉向掃視著海面。
“這主意真見鬼!”我自言自語道,“他怎么會想到測量水深的!他一定是打攪了某個動物的休息,要是我們在海上不受到襲擊……”
我看了看武器,它們的性能良好,我稍稍放心了一點。叔叔看著我,用手勢對我表示贊同。
水面劇烈地動蕩著,這已經說明了水底的騷動。危險在逼近,必須小心。
八月十八日,星期二。
夜晚降臨了,確切地說是睡意來臨的時候到了,因為這片海上沒有黑夜,直射的光線使眼睛很疲勞,仿佛我們是航行在陽光照耀著的北極海面上一樣。漢斯把著舵。他值班的時候,我睡著了。
兩個小時后,一陣可怕的震動將我驚醒。木筏被一種難以形容的力量從水面上掀起,拋到一百三十多英尺以外的地方。
“怎么了?”叔叔叫道,“是不是觸礁了?”
漢斯指著一千三百英尺開外的海面,有一頭黑乎乎的東西正在起伏著。我驚叫了起來:“是一頭巨大的鼠海豚!”
“對,”叔叔回答說,“現在又來了一條異常巨大的海蜥蜴!”
“遠處還有一條可怕的鱷魚!你看它的頜骨有多寬!還有牙齒!啊!它消失了!”

“鯨魚!一條鯨魚!”這時候教授叫道,“我看到它那碩大的鰭了!你看它鼻孔里噴出的水柱!”
果然,海面上升起了兩根高高的水柱。面對這一群海獸,我們驚恐萬狀。它們大得異乎尋常,即使是其中最小的海獸也能用牙齒把木筏一口咬斷。漢斯瘋狂地轉著舵,想讓筏子順風行駛,以便逃離這群危險的動物;可是他在木筏的另一側看到了同樣可怕的敵人:一只四十英尺寬的海龜和一條三十英尺長的海蛇,后者那巨大的腦袋正伸在水面上。
逃不掉了!
這些動物在逼近。它們圍著木筏迅速地轉著,就是高速行駛的火車也沒有它們快。它們以木筏為中心,畫出一個又一個圓圈。我拿起了槍。可是子彈打在這些動物厚厚的鱗片上,又有什么用呢?
我們嚇得連氣都不敢出。它們來了!一邊是鱷魚,另一邊是海蛇。其他海獸全都不見了。我想開槍,漢斯用手勢制止了我。兩頭怪獸在離木筏三百多英尺遠的地方游過,相互朝對方猛撲過去,它們是如此狂怒,所以根本沒有看到我們。
戰斗在離木筏六百多英尺遠的海面上展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兩頭怪獸的搏斗。
現在其他海獸似乎也趕來參加戰斗了:鼠海豚、鯨魚、海蜥蜴、海龜。我每時每刻都能見到它們。我指給冰島人看,可是他搖了搖頭。
“兩頭。”他說。
“什么!兩頭?他說只有兩頭怪獸……”
“他說得對。”叔叔叫著說,他一直用望遠鏡注視著怪獸。
“怎么會!”
“沒錯!第一頭怪獸長著鼠海豚的嘴、海蜥蜴的頭和鱷魚的牙齒,所以我們會看錯。這是古代爬行動物中最可怕的魚龍!”
“另一頭呢?”
“另一頭是長著龜殼的海蛇,它叫蛇頸龍,是魚龍的死敵!”
漢斯說得沒錯。僅僅兩頭怪獸就把海面攪得天翻地覆。在我眼前的是兩頭原始海洋里的爬行動物。我看到魚龍血淋淋的眼睛大得就像人的腦袋。自然給了它強有力的視覺器官,因而它能承受水的壓力,生活在深海。人們曾稱它是海蜥蜴中的鯨魚,這不無道理,因為它有著和鯨魚一樣大的體形、一樣快的速度。魚龍在水面上豎起垂直的尾鰭時,我估算出了它的大小:它至少有一百英尺長。它的顎骨也十分巨大,自然學家們認為它至少有一百八十二顆牙齒。

蛇頸龍的身體呈圓筒形,尾巴很短,四肢像船槳一般。它的身體蓋滿了甲殼,天鵝般柔軟的頭頸高高地伸在離水面三十英尺的空中。
兩頭海獸狂怒地廝打著。它們掀起像山一樣高的浪濤,甚至波及我們的木筏。我們有好幾次幾乎就要沉沒了。海面上傳來極為尖厲的叫聲。兩頭海獸纏繞在一起,我無法辨認出它們。勝利者的憤怒令人心驚膽戰。
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戰斗進行得依然激烈。兩名戰士一會兒接近木筏,一會兒又離它而去。我們一動不動,時刻準備開槍。
突然,魚龍和蛇頸龍都不見了,水面上形成了一道名副其實的漩渦。好幾分鐘過去了。難道戰斗將在大海深處結束嗎?
猛然間,一只巨大的腦袋伸出海面,這是蛇頸龍的腦袋。怪獸受到了致命的打擊。我再也看不到它的甲殼,只見它的長頸伸起來,落下去,再伸起來,再落下去,就像一根巨大的鞭子抽打著波濤,它的身體猶如被截斷了的蠕蟲一樣扭曲著。海水濺到很遠的地方,蒙住了我們的眼睛。但是,這頭海獸的垂死掙扎不久就接近了尾聲,它的動作幅度逐漸減弱,身體也逐漸不再扭曲,最后這條長蛇一動不動地躺在平靜下來的海面上。
至于魚龍,它是回到自己的海底洞穴去了呢,還是會重新出現在海面上?
(節選自原文第三十三章)
儒勒·凡爾納,19世紀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有《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被稱作“世界科幻小說之父”,也是黃金時代“科幻三巨頭”之一。
凡爾納被翻譯的作品數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在莎士比亞之上。在法國,2005年被定為“凡爾納年”,以紀念他百年誕辰。
名師大語文
法國“科幻之父”凡爾納將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巧妙地穿插在小說的情節及對人物的刻畫上,在向讀者展示出一個神奇的地下世界的同時,也描繪了曲折生動、淺顯易懂的冒險故事。
凡爾納擅長設置懸念,在不緊不慢的故事節奏中悄悄埋下伏筆,短短幾百字,就讓海上的神秘巨獸通過巨大的牙印一步步現身,烘托出緊張刺激的氣氛。很快,體型龐大、兇惡異常的魚龍和蛇頸龍在海上搏斗的場面就出現了,整個過程讓人膽戰心驚又大呼過癮。這個故事生動演繹了“在奇異世界里的奇異旅行”這個經典的科幻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