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彩莫高窟
- 敦煌研究院編 王慧慧著
- 1642字
- 2025-04-16 18:05:29
莫高人的莫高情

常書鴻
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轉世,不過,如果真的再有一次托生為人,我將還是常書鴻,我還要去完成那些尚未做完的工作。到目前為止,我的人生選擇沒有錯,我沒有一件讓我后悔的事。

段文杰
當我身臨其境,面壁觀賞敦煌壁畫和彩塑之后,感到原來打算搞個一年半載的想法是太短了,對于這樣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面對如此眾多的藝術精品,不花個幾年十幾年的時間來臨摹和研究,是理解不透的。我下定決心,要在敦煌住一個較長的時間,沒想到,這一住,是一輩子。

樊錦詩
與千年洞窟相比,人的一生非常短暫,我們能在短暫的一生中與敦煌為伴,為保護莫高窟盡一份綿薄之力,就是極大的幸福。當更多的朋友能走近敦煌,了解它的歷史與現實,珍視這片寶貴的文化遺產,讓它可以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這也是我們每一個“敦煌人”最大的心愿。

竇占彪
高爾泰曾記錄石窟保護部的老工人竇占彪是個奇人……臉狹長而腦門特大,下巴向前抄出,個子瘦小佝僂,走路有點瘸。讀書無多,木訥寡言。但技藝高超,而且絕頂聰明。十多年來,在石窟保護和加固工程中出過許多好點子,也解決了不少專家們束手無策的難題。說到他,全所上下,沒有人不敬佩。

霍熙亮
在洞窟里的時候,感覺就像是在和古人對話,內心非常的平靜,有一種置身于當年開鑿洞窟現場的感覺。

歐陽琳
這里是一方凈土,進入洞窟繪畫時,會洗去人世間的煩躁情緒,得到心靈的安靜。

孫儒僩
這次去敦煌,我放棄重慶不錯的工作,遠離母親、家人和朋友以及熟悉的城市、熟悉的環境。母親為我收拾行李,我對媽媽說我去那里工作兩年就回來,想不到這一去竟成永訣。

史葦湘
回想起來一生中,還沒有一次可以與初見莫高窟時,心靈上受到的震撼與沖擊可以與之比擬。是的,我是在衰老,而偉大的敦煌藝術卻青春永在,魅力長存,將會一代又一代激勵著后來的獻身者,他們會在你偉大懷抱里繼續發掘我們民族無窮的智慧。

李其瓊
敦煌成了我生命的全部,也許光榮來源于苦難,最高的愛來自深淵。

關友惠
一個人在洞窟臨畫非常安靜,除了偶爾可以聽到窟外樹葉經風吹動,輕輕的沙沙聲,就只有畫筆運行時發出的氣息與心音。臨畫思想高度集中時,有時會忘掉自己,據說禪僧入定時就是這樣。

萬庚育
自1954年我和(李)貞伯決定從北京到敦煌莫高窟那天起,我們就沒為當初的選擇后悔過,因為我們熱愛敦煌藝術,能在世界矚目的莫高窟工作,學習傳承研究弘揚敦煌藝術,是多么榮幸!

李云鶴
我今年八十五歲了,已有些力不從心,無法搶救修復更多的文物了,但我畢生作為一名匠人的信念沒有絲毫動搖。我會干到我干不動為止,我也會把自己用了幾十年的工具傳承給我的兒子,讓他繼續把優秀的敦煌壁畫修復技術和匠人品質繼承下去。

施萍婷
在“文革”那些特殊的年代,許多老先生們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沒有一個人要求離開敦煌。千真萬確是“打不走的莫高窟人”,敦煌像一塊磁鐵,吸引著鋼鐵般的人們。他們與敦煌同呼吸,共命運,他們對敦煌如癡如醉,忠貞不貳。要問為什么,那就是因為莫高窟是值得為之獻身的地方!

李最雄
段先生給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建立一支保護的隊伍。我們就像是一群給文物看病的大夫,得時時關心、牽掛著它們。

趙聲良
莫高窟雖然黃沙漫漫,但我覺得就是我的家,每次回到家我就感覺很親切,一進入洞窟,就有一種溫暖的感覺,莫高窟伴隨了我一輩子。

王旭東
我從莫高窟這份文化遺產,從莫高窟的先輩們,從敦煌研究院這個集體中獲得了巨大的精神力量,那種在不斷探索、不斷堅守、不斷創新、不斷開拓中積淀的力量。不管我走到哪個地方去,遇到什么樣的困難,什么樣的挫折,只要想一想莫高窟的前輩,就覺得沒有什么大不了。敦煌給我的那種力量,一定會支撐我,去解決我遇到的各種困難。

蘇伯民
別人看到的是靜止的物,我看到的是活的生命和無窮奧秘。壁畫中的一抹綠,不僅是有機顏料、無機顏料的疊加,更蘊含著匠心巧思。在外人看來,在這樣一個四面都是荒漠戈壁的環境當中,好像有點與世隔絕的味道。實際上每天來到洞窟,對壁畫細節逐個進行考證、研究,查詢資料,這就是我們的興趣點所在。好像我們這些人跟這個環境已經融為一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