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給孩子的自我管理小妙招:樹立正確金錢觀
- 斯塔熊文化
- 1538字
- 2025-04-22 13:12:17
錢是什么?
交換的需求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以狩獵和采摘為生,世界上還沒有金錢。后來,生產力水平提高,人們除了自己的生活所需,有了剩余的物品,有了不同的社會分工,你有的我沒有,我有的你沒有,就開始交換,這就是以物易物,比如用一只羊換一把石斧。

交換的煩惱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發現以物易物變得越來越不方便。
比如,今天張三抓了很多魚,想用一部分魚去換一張野豬皮,可擁有野豬皮的李四卻不想吃魚,所以張三只能放棄。
后來,張三聽說李四想要一個石碗,而王五又想用一個石碗換一些魚。于是,張三用自己的魚和王五換了石碗,再抱著石碗去找李四,這才換回了一張野豬皮。
這樣的交換實在是太麻煩了!
中間物的出現
后來,人們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把多數人都接受的一種物品作為交換的中間物。不管想換什么,只需先把自己的物品換成中間物,再拿中間物去交換所需的東西就可以了。
比如,中間物是羊,張三就可以用魚去換羊,再用羊去換李四的野豬皮。李四有了羊,就可以直接拿羊去找王五換石碗。王五有了羊,也可以隨意去換自己想要的東西。
顯然,有了中間物,交換變得更容易了。
金錢的出現
在交換的過程中,有些物品因為受到大家的普遍歡迎,就慢慢變成了早期的金錢,比如海貝。

海貝就是海里的貝殼,它們小巧堅硬,大小適中,便于攜帶和保存,也便于計數,還可以做裝飾品。另外,對于地處內陸的早期文明來說,海貝不容易獲得,非常稀有,用來當作金錢,也就理所當然了。
金錢的演變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商品交易越來越頻繁,海貝的數量已經嚴重不足,于是人們開始用金屬來制造錢幣。
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地區流行著一種錢幣,叫布幣。聽這名字,你一定以為它是用布做的吧?其實不是,它的制作材料是青銅,是由一種鏟類農具演變而來,所以人們又稱它為“鏟幣”。
戰國初期,一些擁有較強經濟實力的諸侯國開始鑄造刀幣、蟻鼻錢等多種形態的貨幣。后來秦始皇統一中國,讓全國統一使用“半兩”方孔圓錢。這是中國第一次統一錢幣,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除了銅制的錢幣之外,古人還把金銀作為錢使用,這大約是從春秋時期開始的。秦始皇也曾規定,將黃金作為上幣。漢朝時,金銀的使用也非常廣泛,形制多為餅形和馬蹄形。
到了北宋時期,一種新的錢幣出現了——交子。
交子是用紙做的,是一種存款憑證。不便攜帶巨款的商人把現金交付給商鋪,商鋪把存款數額填寫在紙上,再交給存款人,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紙質憑證就被稱為交子。后來,由于發行商拮據或破產,導致交子不能兌現,因而被朝廷禁止。

不久后,北宋朝廷正式推出官交子。為了保證交子發行的成功,朝廷還出臺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管理法規和政策。不過,當朝廷需要大量錢財時,總是會利用手中的權力,無限制地發行交子,最終造成通貨膨脹,使交子喪失了信用,變成了廢紙。
交子是中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它的出現是金屬錢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
當今時代,紙幣已經被世界各國普遍使用。大多數國家都有自己的紙幣,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依靠國家的信用來發行。

隨著電子技術和通信手段的進步,電子貨幣終于面世。你看到過爸爸媽媽的儲蓄卡和信用卡嗎?它們都屬于電子貨幣,拿著卡就可以憑密碼取錢或者消費。
電子貨幣便于攜帶,使用時不需要找零錢,而且安全性好,難以偽造,即使被盜也有密碼保護,還可以立即掛失,避免損失,因此受到人們的喜歡。
如今,你非常熟悉的手機支付,正是互聯網時代一種新型的支付方式,它使電子貨幣開始普及,也使人們的交易活動變得更加便捷。
游戲時刻 認識錢幣
需要物品

游戲過程
把所有的紙幣和硬幣都放在紙盒里,隨手往外拿出一張紙幣或一枚硬幣,說出它的面值。
和爸爸、媽媽比賽,分別隨手往外抓出一把錢,數一數各自抓了多少錢,看誰抓得多。
游戲意義
認識不同面值的錢幣,理解面值的大小,培養金錢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