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古文里的大語文:歷史故事
- 南熊編著
- 1170字
- 2025-04-16 17:14:07
02 臥薪嘗膽
吳①既赦(shè)②越③,越王勾踐(jiàn)反④國,乃苦身焦思⑤,置膽于坐⑥,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rǔ)⑦忘會(kuài)稽(jī)⑧之恥邪(yé)⑨?”
——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注釋
①〔吳〕春秋末期的諸侯國。
②〔赦〕減輕或免除對罪犯的刑罰。
③〔越〕春秋末期的諸侯國。
④〔反〕同“返”,返回,回到。
⑤〔苦身焦思〕形容為某事憂心苦思。苦:勞苦,辛苦。焦:煩擾,焦急。
⑥〔坐〕同“座”,座位。
⑦〔女〕同“汝”,你。這里指越王勾踐自己和自己對話。
⑧〔會稽〕山名,在浙江紹興市東南。
⑨〔邪〕表示疑問或反問。
譯文
吳國已經(jīng)赦免了越國,越王勾踐返回越國,于是(為報仇雪恥)憂心苦思,把一顆苦膽掛在座位旁邊,不管坐著還是躺著,抬頭就能看到,吃飯時也會嘗一嘗膽的苦味,(他對自己)說:“你難道忘記在會稽山所遭受的恥辱了嗎?”
歷史故事
春秋末期,九州大地上數(shù)個大國并存。其中,以吳國和越國的勢力最為強大。兩個國家之間的戰(zhàn)爭打得有來有回。這篇小古文中的故事,發(fā)生在一場吳國打贏越國的戰(zhàn)爭之后。這場敗仗,越國本來是可以避免的。越王勾踐手下有個足智多謀的人叫范蠡(lí)。由于沒有聽范蠡的意見,越王吃了一場敗仗。
當時,越軍被吳軍一路打到會稽山,越軍的五千殘兵被吳軍團團圍住。此時,范蠡勸說越王趕緊派人求和,否則會全軍覆沒。越王迫于無奈,只好派人求和。吳國那邊也有個聰明睿智的人叫伍子胥(xū)。伍子胥建議吳王趁機消滅越國,結果吳王沒有聽伍子胥的建議,同意了越王的求和請求,放過了越王勾踐。
吳王以為以后越國再無威脅。沒想到,越王回國后,每天都在籌謀著報仇雪恥。他忍辱負重,選擇和百姓同甘共苦。那時,越王弄來一顆苦膽。他把這顆膽掛在自己的座位旁邊。不管是坐著還是躺著,只要一抬頭,他就能看到這顆膽。吃飯的時候,他也要去嘗一嘗這顆膽的苦澀味道。
這是越王在磨煉自己。那時,他經(jīng)常問自己:“你難道忘記在會稽山所遭受的恥辱了嗎?”他沒有忘,也不會忘。就這樣,越王睡柴草、嘗苦膽,過了七年。成語“臥薪嘗膽”由此而來,比喻刻苦自勵,發(fā)憤圖強。七年之后,越王聽了范蠡的建議,沒有盲目復仇,而是等待最好的時機。
吳王身邊最厲害的人就是伍子胥。結果,吳王驕傲自滿,對伍子胥的建議毫不在意。后來,伍子胥遭奸臣陷害,竟然被吳王殺害了。這時,越王問范蠡,復仇的時機到了嗎?范蠡說,再等等。直到有一天,吳王把大部隊派出去攻打其他國家,國內(nèi)只剩下些老弱殘兵,范蠡才說,復仇的時機到了!
這一回,越國打贏了吳國,輪到吳王派人來向越王求和。從此,吳國的勢力衰弱,越國卻越來越強。《東施效顰》里講到的西施,大家還記得嗎?傳說,越王派西施到吳國,用美貌吸引吳王,讓吳王無心政事,為越王稱霸提供了不小的幫助。數(shù)年之后,越國一鼓作氣,滅了吳國。越王勾踐,也成了春秋時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