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不起的國家寶藏:神秘的怪獸
- 有魚童書著繪
- 1342字
- 2025-04-22 14:06:09
神秘的人面魚紋有什么寓意?
20世紀50年代初,西安灞橋火電廠在修鐵路時,推土機竟然推出了彩陶,驚動了考古工作者,隨后又采集到骨笄(jī)、小陶罐等,由此引出了震驚世界的考古發現——一處6000多年前的黃河流域母系氏族聚落遺址。這座遺址被命名為半坡遺址,之后陸續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尤其是數量眾多的漂亮的彩陶十分引人注目。
這些彩陶表面繪有艷麗的紋飾,其中有繩紋、線紋、指甲紋、弦紋,也有人的面孔、魚紋以及鹿、蛙、植物的形象,還有一些由三角形、圓點組成的幾何圖案。在這些紋飾當中,魚紋特別豐富。考古學家先后在半坡遺址、姜寨遺址發現了人面魚紋彩陶盆。這種神秘紋飾畫在陶盆的內壁,人面大多雙眼緊閉,臉兩側分別有一條魚,魚頭碰在一起,變成了人的嘴巴,人的兩只耳朵上也各有一條小魚,好像在親吻人的臉頰,十分有趣。
這些造型奇異的人面魚紋有著怎樣的含義呢?
半坡遺址有著茂密的森林植被,還有水草豐富的沼澤,適合魚類和各種動物生存。半坡遺址出土了大量的漁具,如骨制的魚鉤、魚叉等,說明當時的漁業比較發達,魚在半坡人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是半坡人的食物來源之一。人面魚紋彩陶盆中繪制的人面、魚及漁網可以被看作是當時半坡人生活的寫照。
國寶檔案

人面魚紋彩陶盆
年代: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約7000—5000年)
材質:陶
尺寸數據:高16.5厘米,口徑39.8厘米
發現地:陜西西安半坡遺址
收藏地:中國國家博物館
在原始社會,不同地域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崇拜,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動物圖騰。在遠古傳說中,魚是溝通天地和生死的使者,既可以入水,也可以在天上遨游,有能讓人復生的神奇功能。這個人魚合體的紋飾,很可能代表著魚神,是半坡人崇拜的圖騰。也有專家認為,這個紋飾象征著魚神附在巫師身上,在舉行宗教儀式。隨著考古學家研究的深入,我們也許會聽到更多有趣的說法吧。
但可以確定的是,從古到今,魚一直都有祥瑞的寓意,孔子就給自己唯一的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在漢字當中,“魚”又和“余”諧音,每逢春節來臨,大家會相互祝福“年年有魚(余)”,企盼新的一年豐收富裕。你看,魚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已經流傳了幾千年,至今還留存于我們的生活里。

文博小課堂
陶器
陶器是指以泥土為原料,經成型、干燥、焙燒制成的器皿,主要作為生活用具,是新石器時代的主要標志之一。早期先民多采用手制和模制的方法制陶。古代有“神農耕而作陶”的記載,表明原始農業的發展促進了原始手工業的產生。
彩陶
彩陶是中國史前極為絢麗多彩的藝術品。新石器時代是中國史前彩陶的繁榮時期,也有學者稱其為“彩陶時代”。這個時代最著名的仰韶文化大體可分為半坡期、廟底溝期、西王村期三個發展階段。西安半坡遺址的彩陶以黑彩為主,有魚紋、人面紋等。河南廟底溝遺址的彩陶除了黑彩之外,還出現了紅彩、白衣彩陶等。山西西王村遺址的彩陶以紅彩為主。

延伸閱讀
《山海經》里的魚神話
《山海經·大荒西經》中記載了這么一個神奇的故事:遠古時期有一條奇怪的魚,身體一半干枯,名叫魚婦。據說,魚婦是顓(zhuān)頊(xū)大帝死后復生的化身。顓頊死后,大風從北方吹來,泉水被風從地下吹了出來,在此時有條蛇化身為魚,死去的顓頊隨即附著在魚身上,得以重生。這條魚就是魚婦。有人說,古代神話中魚有重生的能力,半坡人把人和魚畫在一起,就是在祈愿死后可以像魚一樣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