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構圖:輕松拍美照的230個實用技巧
- 雷波
- 1288字
- 2025-04-21 17:46:22
攝影構圖與鏡頭的關系
所有攝影作品都是通過不同類型的鏡頭拍攝出來的,而不同的鏡頭具有不同的成像特性,除了50mm標準鏡頭(在全畫幅相機上使用)的視角剛好與人眼的視角相同,其他各類鏡頭都有著或大或小的視角變化,也因此能拍攝出一些特殊的,甚至是人眼根本無法觀察到的畫面。因此,在使用不同的鏡頭進行拍攝時,也必須有不同的構圖要點,下面分別介紹不同鏡頭的構圖要點。
廣角鏡頭
廣角鏡頭的焦距通常為18~35mm,由于焦距短,所以擁有很寬廣的視角。常見的廣角鏡頭有24mm、28mm和35mm等規格。
廣角鏡頭能在相同的拍攝距離內使照片中容納更多的畫面元素,并且景深很大,空間透視效果很好,空間縱深感強烈,而且即使是在中等光圈擋也能使所有的景物都清晰地呈現,在拍攝具有遼闊的天空、寬廣的水面或田野等題材時非常理想。但使用廣角鏡頭拍攝特寫或近景照片時,容易使被拍攝對象在畫面中產生變形,尤其是在焦距越短的情況下,這種效果越明顯。
因此在構圖時,如果希望強調透視效果,可以考慮采用廣角鏡頭進行拍攝,使前景與背景的線條呈現出夸張的對比效果。

廣角鏡頭下的畫面縱深效果較強,結合小光圈可獲得良好的空間感,畫面的前景及背景細節也表現得很細膩(焦距:20mm┆光圈:F18┆快門速度:30s┆感光度:ISO100)
中焦鏡頭
中焦鏡頭的焦距比標準鏡頭長,而視角比標準鏡頭窄。在拍攝時能將景物放大、拉近,通常來說將85~135mm焦距范圍的鏡頭稱為“中焦鏡頭”。
中焦鏡頭能使畫面不產生變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簡化背景,還可以使畫面主體突出。其不易產生變形的特點使該焦段鏡頭在人像攝影中得到了廣泛運用。

中焦鏡頭很適合拍攝人像,對人物的肢體動作及背景環境有良好的表現(焦距:85mm┆光圈:F3.2┆快門速度:1/200s┆感光度:ISO100)
微距鏡頭
微距鏡頭主要用于近距離拍攝物體,它具有1:1的放大倍率,可以獲得物體實際大小與成像大小相等的效果,其等效焦距通常為60mm、100mm、105mm和180mm等。
使用微距鏡頭拍攝出來的照片通常景深很淺,被拍攝的對象在畫面中顯得很大,因此在構圖時要注意運用明暗對比、虛實對比及色彩對比等手法來突出主體。微距鏡頭被廣泛應用于花卉攝影、昆蟲攝影等體積較小的被攝對象題材中。

微距鏡頭可以拍攝出淺景深效果的畫面,紅色的瓢蟲在綠色的背景下顯得格外突出(焦距:60mm┆光圈:F13┆快門速度:1/200s┆感光度:ISO100)
長焦鏡頭
長焦鏡頭也被稱為“遠攝鏡頭”,具有“望遠”功能,有利于拍攝距離較遠、體積較小的景物。長焦鏡頭的等效焦距通常在135mm以上,而對于300mm以上焦距的鏡頭常被稱為“超長焦鏡頭”。長焦鏡頭常見的焦距有135mm、180mm、200mm和300mm等。
由于長焦鏡頭視角較小,能拍攝到的景物較少,所得到的畫面也就偏于簡潔。同時也由于其焦距較長,可拍攝到較遠處的景物,因此在不希望打擾被攝主體時非常適用。
利用長焦鏡頭拍攝出來的畫面的空間感會被大大壓縮,從而在畫面中能獲得小景深的畫面效果。由于長焦鏡頭拍攝出來的畫面通常景深小,畫面背景變得模糊,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可以利用虛實對比手法來進行構圖,以突出畫面主體。

使用長焦鏡頭遠距離抓拍人物的動作及表情,可以使模特表現得更加自然,壓縮、虛化的背景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主體(焦距:200mm┆光圈:F5.6┆快門速度:1/320s┆感光度:ISO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