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塊鏈數字金融: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引擎
- 王文海 董正杰
- 2447字
- 2025-04-21 19:06:27
1.2 區塊鏈主要特性與核心價值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加密算法等多種計算機技術的集成創新。它的技術本質是分布式結構的數據存儲、傳輸和證明的方法,用數據區塊取代了目前互聯網對中心服務器的依賴,使所有數據信息都被記錄在一個分布式系統之上。
那么區塊鏈有哪些主要特性呢?
第一,作為區塊+鏈的獨立賬本形式,區塊鏈的第一個特性是不可篡改。
交易的區塊按照時間順序持續加到鏈的尾部,要想改一個數據,必須修改所有的區塊,這個基本沒有篡改的可能。比如采用工作量證明的區塊鏈網絡,只有擁有51%的算力才可能重新生成新的區塊鏈數據,這種實用設計增強了區塊鏈上的數據可靠性。所以,篡改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區塊鏈賬本中的交易數據可以被“修正”,但這種修正會在區塊鏈留下修改痕跡,其實也等于沒有被篡改。2018年3月,京東集團發布的《京東區塊鏈技術實踐白皮書(2018)》中稱,區塊鏈技術(分布式賬本)的三種應用場景是:跨主體協作、需要低成本信任、存在長周期交易鏈條。這三個應用場景所利用的都是區塊鏈的不可篡改特性。多主體在一個不可篡改的賬本上協作,降低了信任成本。區塊鏈賬本中存儲的是狀態,未被涉及的數據的狀態不會發生變化,且越早的數據越難被篡改,這使得它適用于長周期交易。
第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
“去中心化”是相對于“中心化”概念而言的。中心化就像領導開會,領導這個“中心”在會議上進行指示和安排;在去中心化的系統網絡里,每一個參與者代表一個節點,彼此之間平等又互不依賴,就像朋友聚會,暢所欲言,你可以選擇不說話,也可以選擇中途離場。在計算機技術領域,去中心化結構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儲,不存在中心化的節點,任意節點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系統中的數據塊由整個系統中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來共同維護。
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其實質是人人都是中心。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思考中心化帶來的問題,去中心化或許就是答案。解決中心化的方法也并不一定將現有數據完全共享,完全去中心化,而是從現有的數據開始,原來的中心機構自發形成一個數據網絡。
西拉杰·拉瓦爾在《去中心化應用:區塊鏈技術概述》一書中,對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進行了區分。他從兩個維度看現有的互聯網技術產品:一個維度是,在組織上是中心化的,還是去中心化的;另一個維度是,在邏輯上是中心化的,還是去中心化的。
區塊鏈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儲,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機構,任意節點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系統中的數據塊由整個系統中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來共同維護。
第三,區塊鏈使數字價值產生了唯一性。
區塊鏈1.0時代把唯一性帶入了數字世界;區塊鏈2.0時代把這種唯一性普及開來。2018年初,馬化騰說:“區塊鏈確實是一項具有創新性的技術,用數字化表達唯一性,區塊鏈可以模擬現實中的實物唯一性。”李彥宏說:“區塊鏈到來之后,可以真正使虛擬物品變得唯一,這樣的互聯網跟以前的互聯網會是非常不一樣的。”對于通證經濟的探討和展望正是基于,在數字世界中,在網絡基礎層次上,區塊鏈提供了去中心化的價值表示和價值轉移的方式。在區塊鏈2.0時代,出現了更通用的價值代表物——通證,從區塊鏈1.0的數字現金時期進入到數字資產時期。
第四,區塊鏈系統具有開放性。
所謂開放性,是指區塊鏈系統是開放的,除了對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進行加密,區塊鏈數據對所有人公開,任何人都能通過公開的接口對區塊鏈數據進行查詢,并能開發相關應用,整個系統的信息高度透明。區塊鏈不同于傳統數據庫的地方在于,區塊鏈是分布式記賬的,而且所有的歷史記錄都對外公開,所有人都可以查閱相關的記錄并且進行驗證,由此還催生了類似于數據瀏覽器、數據分析等相關的商機。這種開放性產生的價值最終能夠實現生態的開放性。
開放的賬目、開放的組織架構,都是最底層的基礎,最終的目的是構建一個開放的生態。在這個生態當中,價值的傳遞越來越容易,成本越來越低,效率越來越高,正如當今信息化社會信息的傳播,成本越來越低,效率越來越高一樣。
第五,區塊鏈建立在規范和協議基礎上的自治性。
區塊鏈上的自治讓多參與方、多中心的系統按照公開的算法、規則形成的自動協商一致的機制基礎來運行,以確保記錄在區塊鏈上的每一筆交易的準確性和真實性,讓每個人能夠對自己的數據做主。區塊鏈采用協商一致的規范和協議(如公開透明的算法),使系統中的所有節點都能在去信任的環境中自由安全地交換數據,將對“人”的信任改成對機器的信任,任何人為的干預都無法發揮作用。區塊鏈在設計之初,就是一個高度開放的、自治的產物,它依賴更多的人參與而存活,就像PoW(Proof-of-Work,工作量證明)機制的51%攻擊機制,越多的人參與區塊鏈中,區塊鏈中的數據也就更加安全,單一節點算力所能達到的高度也就被參與者們稀釋了,每個參與者都在用自己手中的力量來維護區塊鏈的穩定和安全。
根據以上區塊鏈的特性來看,當所有人在這個鏈條上記錄的時候,每條輸入的信息都會成為鏈上其他記錄者的參照,以此來驗證真偽。如此一來,其中某一方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偷偷修改也是沒有意義的。所有數據組合在一起,保證了區塊鏈的可靠性——“從不會記錯賬”。由于特殊的數據結構,區塊鏈“不可偽造”“不能篡改”“公開透明”“可以追溯”。這些特征意味著信任,意味著人們不必懷疑區塊鏈上信息的真實性。試想,區塊鏈用于金融機構,當銀行在做金額結算、信息錄入的時候,區塊鏈的存在使記錄不能被篡改,并能溯源每筆資金流向,金融交易從此將更加安全可信;區塊鏈讓終身追責成為可能,公開透明的特性使監管機構可以更方便地監控系統交易數據,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更有利于監管和社會治理。
所以,區塊鏈是技術,是共識數據鏈,是信任機制,是未來輔助各行各業打造監管與運行的信息系統。區塊鏈實際上是借助密碼學共識算法、分布式存儲等技術,建立數據共享、透明、不可篡改的“信任機制”,這就是區塊鏈未來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