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zhònɡ
漢字小秘密

一個“人”是“人”,兩個“人”是“從”,三個“人”就是“眾”啦。“眾”字的甲骨文上面有一個太陽的形狀,下面是三個人并排站著,古人習慣用“三”來表示多。

漢字故事館
│眾志成城│
春秋末年,周景王想鑄一口特大號的銅鐘來滿足自己享受音樂的愿望。他把司樂官州鳩找來,問問他的意見。州鳩恭敬地回答:“您為了自己一個人的享受,而讓百姓受苦,那會使民怨神怒?。 敝芫巴趼牶蠓浅I鷼?,趕走了他。
后來大鐘鑄成,周景王找來樂人演奏。樂人們捧場說:“陛下,這大鐘美極了,它的聲音非常和諧悅耳!”周景王很高興,又找來司樂官州鳩,打算羞辱他一頓:“怎么樣,你說這大鐘的聲音是不是非常和諧啊?”“不,陛下?!敝蔌F反駁景王說,“大鐘的聲音是不和諧的,如果陛下要做樂器,百姓都樂意那才叫和諧。可今天您因鑄鐘惹得百姓抱怨,讓國家耗費巨資,這能叫和諧嗎?凡是百姓贊成的事情才能辦成;百姓不贊成的事就會失敗,俗話說‘眾志成城,眾口鑠金’,百姓所擁護的事,大家齊心協力,像城墻一樣牢固,沒有不成功的;百姓所痛惡的事即使堅硬如金石,也會被銷毀,沒有不失敗的!”
后來人們就用“眾志成城”來表示大家同心協力,就像堅固的城墻一樣不可摧毀,比喻大家團結一致,就能克服困難,得到成功。
漢字知識館
眾,這個看似簡單的漢字,卻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它代表了眾多的人,而當“眾口”一詞出現時,所蘊含的力量更是不可小覷。眾口鑠金,這個成語便是對這種力量的最好詮釋。眾口鑠金源自《國語·周語下》。在周朝時期,周宣王身邊的官吏們紛紛傳言宣王身邊有鬼神作祟,導致他生病不起。大夫伯陽父為了穩定人心,解釋這些謠言是無稽之談,他堅信,如果大家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就能抵御任何侵襲。他用“眾口鑠金”強調當眾人的聲音匯聚在一起時,其力量足以熔化金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