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秦始皇:開創統一基業的雄主(上)二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后,立即著手進行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以鞏固新生的統一政權。
在政治上,他廢除了自西周以來的分封制度,改行郡縣制。將全國劃分為三十六郡,郡下設縣,由中央直接派遣官員進行管理。這一舉措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避免了地方勢力坐大導致的分裂局面,為后來的封建王朝所沿用。
在經濟上,秦始皇統一了貨幣、度量衡。他規定全國使用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促進了各地經濟的交流和發展。同時,統一度量衡標準,使得商業貿易更加規范和便捷,有利于全國市場的統一。
在文化上,他統一了文字,將小篆作為全國通用的文字,后來又推行更為簡便的隸書。文字的統一,不僅方便了政府的行政管理,也促進了各地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然而,秦始皇的統治也充滿了暴政和嚴苛的法律。他實行重賦稅、繁徭役,百姓苦不堪言。為了修建宮殿、陵墓和長城等大型工程,征調了大量的民力,許多人因此家破人亡。此外,秦始皇還焚書坑儒,壓制思想和文化的發展,導致許多文化典籍被毀,知識分子遭受迫害。他的暴政引發了社會的不滿和反抗,為秦朝的滅亡埋下了隱患。
秦始皇在位期間,還大規模修建了長城。他命令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并修筑長城以抵御匈奴的侵擾。秦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蜿蜒萬余里。長城的修建,不僅在當時有效地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保護了中原地區的農業生產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且在后來的歷史中,也成為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勤勞勇敢的象征。它見證了中國歷史的滄桑變遷,促進了北部邊疆的開發和民族融合,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邊疆的穩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秦始皇的暴政和過度的徭役、賦稅,使得民怨沸騰。在他去世后,秦二世胡亥繼位,其統治更加殘暴,最終引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各地反秦勢力風起云涌。秦朝在短短十五年后迅速滅亡,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短暫而輝煌的王朝。秦始皇的一生,既是開創統一基業的雄主,也是因暴政而亡國的警示。他的功過是非,如同他所修建的長城一般,橫亙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供后人評說與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