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誰也沒有好果子吃
- 劉辯:從把袁家滿門抄斬開始
- 五花肉肉肉肉肉
- 2019字
- 2025-04-19 20:00:00
出名了!
聽著荀彧口中宣讀的圣旨,鄭舉等人皆是面色一喜。
雖然這仔細想來,朝廷并沒有給他們什么實際性的好處。
比方說免除賦稅啦,或者是給他們賜爵位啦這種。
但一句“列名者,當使天下知朝廷勸義之道,使后世見忠良報國之途。”,就足以讓這些人為之瘋狂。
先出個名,至于往后的事情……
時間還長的嘛。
就這世道,有名氣,比什么都重要。
“臣接旨!”
等這幫人出了營,原本還能維持住的隊形頓時亂了起來。
在外人面前個個擺足了氣派的富商們,如今爭先恐后地圍到鄭舉身邊。
生怕慢人一步就被擠到后面去。
“縣尊啊,這次跟你來真是來對了!”
“縣尊高義啊!這種事情還想著咱們。”
“……”
種種之類吹捧的話不勝枚舉。
鄭舉頗為受用的,聽著連走起路來都慢了幾分。
往前,他哪里受過這種待遇?
畢竟大家都不是傻子,都知道你是個沒什么前途,在這里準備混吃等死的縣令。
偶爾遇見了給你行個禮,就算是做完了表面功夫。
至于其他的,想都別想。
但是如今就大為不同。
“對了縣尊,剛剛那位郎君不知是哪里人氏,怎么瞧著有些眼熟?”
啊?
眼熟嗎?
鄭舉微微一愣。
不過好在問話的人剛剛說完,就有旁邊的富商連忙表明自己的能量道:“那位郎君你都不認識?大名鼎鼎潁川荀氏荀彧荀文若,王佐之才你沒聽過。”
“竟是此人?”
此話一出,周圍人登時倒吸了一口涼氣。
荀家在潁川可謂是大名鼎鼎。
荀彧就更不必說。
想到連這種人竟然都在皇帝帳下,潁川荀氏的態度已經可見一斑了。
尤其是荀爽入洛的事情,對于他們這些富商來說早就已經不是秘密。
荀家的態度哪里是可見一斑。
已經是相當鮮明了。
而荀氏的態度,完全可以相當程度的左右整個穎川名望的態度。
荀家效忠于皇帝,那就代表著潁川效忠于皇帝。
他們這些郟縣的富商,跟皇帝處好關系,準沒錯!
就在眾人熱情討論著的時候,其中有一人忽然擠到了鄭舉面前,道:“縣尊,我突然想起我鄉下那邊好像還些糧食,索性在倉里放著也沒什么用,縣尊能否容我兩天派人取來?”
此話一出,周圍富商們頓時閉了口,一個個眼神紛紛朝著說話之人看來。
都是人精,只是瞬間,大家便知道這家伙心中所想。
如今聚在此地的富商足有十幾人。
鄭舉寫名單的時候必然要有個先后順序。
怎么排這個先后順序?
那肯定是按照誰捐的糧多,誰排前面了。
我捐的糧多,我排在前面,那必然代表著我比別人更加忠誠。
往后寫故事,或者朝廷寫表文,乃至史官記載的時候,可能就會寫皇帝在郟縣,遇到郟縣富商王某某等十余人怎樣怎樣。
一個是前面有名有姓的人,一個后面等10余人中的一員。
誰不想給自己往前爭口氣?
青史留名的什么的都暫且不說。
萬一要是跟皇帝把關系拉到位了,事情做成了。
郟縣從此站起來了。
誰是這第一人,誰以后就是郟縣的領頭羊。
這可是實打實的利益。
商人嘛。
追逐了一輩子的東西不就是這些。
“縣尊,不瞞您說,我也有許多糧食存放在鄉下,今日著實是運不過來,要是縣尊能寬限2日,我也有啊。”
“是啊縣尊,要不您寬限兩日吧?”
“是啊是啊……”
短暫的沉默之后,富商們很快達成了統一戰線。
這一次籌集的實在是太過倉促,皇帝來得也太過倉促。
大家一時間都沒有什么準備。
誰心中都有些不甘的。
除了楊安。
因為他是這一次捐的最多的。
只有他不想讓鄭舉寬限兩日。
但沒辦法,胳膊擰不過大腿,其他人都想再爭一爭,這最后的機會他一個人不想也沒用。
何況大家越爭,皇帝得到的糧食越多,縣令得到的功勞也就越大。
楊安當然不是蠢人。
逆著所有人而行,不會有好下場。
所以最后他也跟著開口。
“縣尊,您就寬限2日吧,小人也想為陛下多盡一份忠心呢。”
說著,楊安還頗有些不服氣地,看了一眼其他人。
不就是比誰能籌集到的糧食多嗎?
我怕你們?
鄭舉心中已然樂開了花。
以前要請他們這些個富商辦點事,困難的要死。
如今可好都不需要自己開口,這些人便上趕子給自己送東西。
哦,不是給自己送,是給皇帝送。
沒關系,都一樣。
鄭舉故作沉吟了一會,隨后瞧了眼周圍的富商,道:“既然你們都這么有心,本官也不好拒絕你們。說好了就兩天時間,你們也看到了,皇帝也是很操勞的嘛,說不定哪天就拔營走了,兩天時間,多一天也不行了。”
看到鄭舉點頭,眾人紛紛笑著附和。
心中卻猴急的,恨不得馬上就跑回城里安排糧食的收購。
“不過有一句話,本官得說在前頭。”鄭舉又道:“你們怎么籌集糧食是你們的事,本官不管,但誰要是出現了強買強賣,那就別怪本官翻臉不認人了。”
“我可告訴你們,陛下是個愛民如子的好皇帝,要是讓陛下知道了,在咱們郟縣出了強買強賣,導致百姓沒糧食被餓死的事情,什么后果你們自己掂量。”
嘶——
以前沒發現,這鄭舉竟然是個不好糊弄的。
但經鄭舉這么一提醒,許多人心中那蠢蠢欲動的小心思也頓時被他們收了起來。
畢竟他們籌糧,名義上可是為了皇帝籌的。
如今皇帝就在城外,要是在城里出現了,為了給皇帝籌糧,把百姓逼的無糧可吃的局面。
對于皇帝來說,這絕對是天大的一口黑鍋。
也是鐵板釘釘的丑聞。
皇帝不知道還好,皇帝要是知道了,絕不可能輕易善罷甘休。
到時候要是追究起來,誰也沒有好果子吃。
眾人對視一眼,紛紛齊向鄭舉揖禮道:“草民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