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御駕親征
- 劉辯:從把袁家滿門抄斬開始
- 五花肉肉肉肉肉
- 2025字
- 2025-04-16 16:00:00
“臣等參見陛下……”
章德殿內(nèi),尚書令丁宮,太尉崔烈,司空荀爽散人看到劉辯走進,紛紛起身參拜。
自從劉辯親政以來,便在原本的朝會基礎(chǔ)之上,把內(nèi)朝改成了尚書臺主官三日一次的入宮奏對。
匯報最近的各方政事。
以及回答皇帝對一些政務(wù)的疑問。
隨意揮了揮手,示意三人不必多禮之后,劉辯走上御座,開口問道:“汝南戰(zhàn)事可有最新進展?”
如今洛陽朝廷內(nèi)部,在前段時間的劇烈震蕩之后,已經(jīng)慢慢趨于平靜。
楊彪倒也識時務(wù),沒做最后的殊死一搏,而是主動請辭。
三辭三讓,也算是給楊彪留了最后一絲臉面。
內(nèi)部既然已經(jīng)平定,劉辯主要的目光自然聚焦于外部。
尤其是此時還未結(jié)束的汝南戰(zhàn)場。
崔烈聞言,立刻挺身答道:“啟稟陛下,據(jù)昨日軍報,前將軍卓已率軍攻下慎陽等縣共九座,整個汝陽境內(nèi)已成功克復十之有六。”
自此楊彪失勢之后,崔烈這老小子是穩(wěn)當了不少。
劉辯倒是不急著去動他。
一來,這老小子的吃相比楊彪好一些,野心沒有楊彪那么大。
二來,如今尚書臺也需要他來分權(quán)制衡荀爽。
后面即便是要把崔烈這老小子弄下去,也要先找到一個能足以替代崔烈位置的人才行。
“不過據(jù)前將軍軍報所言,前日王師進攻新蔡,意圖切斷平輿和平輿以南的聯(lián)系,然而卻遭到新蔡守軍殊死抵抗。”
“就在新蔡即將被克復之時,王師身后忽然殺出一支孫氏大旗,前將軍腹背受敵,不得已退軍而還。”
“新蔡一戰(zhàn),前將軍所部傷亡兩千余人,前將軍特意奏請朝廷派兵支援。”
“或準許前將軍于汝南就地募兵,再行征討。”
孫氏大旗?
莫不是孫堅?
算算日子,袁家在汝南號召天下豪杰起兵討董,距今過去也有好幾個月了。
孫堅如果想要火中取栗,在當下天下豪杰還在觀望之際,對袁家雪中送炭。
這種事情不是沒有可能。
更別說一旦事成,收獲便是極大。
而且若是能踩著董卓上位,對于自身的名氣也有極大的提升。
一箭雙雕。
董卓所率領(lǐng)的人馬一共才不過15000,又分了5000去鎮(zhèn)守汝陽,加上新兵僅剩1萬人馬。
還需要分出兵力,鎮(zhèn)守各處。
如今又被孫堅偷襲,傷亡2000。
要是這數(shù)字為真的話,此時的董卓恐怕已然到了實力大損之時。
“尚書臺有何想法?”劉辯斜倚著身子道。
丁宮三人互相看了一眼,崔烈又道:“回陛下,臣以為,絕不能允許前將軍就地募兵。”
“否則一旦讓其就地募兵,下一步他便會向陛下索要財權(quán)。”
“到時陛下要是不允,前線軍卒拿不到糧餉,定會釀成嘩變之勢。”
“若是應(yīng)允,又恐會釀成尾大不掉之勢。”
這番話說的倒是在理。
軍權(quán),財權(quán)絕不能歸于一人。
何況董卓早不敗,晚不敗。
偏偏自己剛剛親政,拿回了權(quán)力之后,搞了一場大敗出來。
這其中未嘗沒有,想在汝南繼續(xù)多拖一會的意思。
劉辯不置可否地點了下頭,隨后問道:“那尚書臺以為,應(yīng)該派哪支將軍統(tǒng)兵,去增援董卓啊?”
“回陛下,臣以為可派后將軍呂布,統(tǒng)北軍五校以及西園軍,前去增援汝南。”
這一次出聲的是司空荀爽。
北軍五校的戰(zhàn)斗力雖然不佳,但西園軍的戰(zhàn)斗力還是比較可觀的。
加上呂布這個頗為能打的人擔當主將。
整支軍隊的戰(zhàn)斗力確實不需要顧慮。
但是指揮呢?
“兩支軍隊會合,主帥為誰最佳?”
那自然不能繼續(xù)讓董卓擔當統(tǒng)帥。
這一點是整個尚書臺都不約而同的默契。
可要是讓呂布為帥呢?
呂布的官階在董卓后面,光是這一點就不能成行。
何況在資歷方面,呂布也遠遜于董卓。
別說呂布有沒有統(tǒng)兵的帥才了。
所以這人選還真沒那么好定。
劉辯笑了笑,道:“朕倒是有個人選,諸位愛卿,以為朕如何?”
嗯?
以為朕如何?
什么玩意……不對!
荀爽三人先是迷茫了一瞬。
但馬上便反應(yīng)過來,心頭頓時巨震。
皇帝這是要御駕親征啊。
“陛下不可!”
“陛下身為國本,萬不可魯莽行事!”
荀爽、丁宮、崔烈三人不約而同地出列阻止。
“臣以為,或可調(diào)左將軍皇甫嵩率軍南下,以皇甫嵩為帥,統(tǒng)兵伐賊。”
荀爽馬上又拋出了下一個人選。
本來他還想嘗試推薦一下潁川太守鐘繇的。
但現(xiàn)在看到皇帝竟然想御駕親征,也顧不得再推薦別人,直接拋出了最后的大牌。
論官階,皇甫嵩在董卓之上。
論兵力,皇甫嵩手中尚有3萬精銳,遠多于董卓手中的15000人馬。
論資歷,皇甫嵩同樣不遜色于董卓。
甚至之前應(yīng)對涼州馬騰叛亂之時,皇甫嵩還統(tǒng)帥過董卓所部。
卻不料劉辯只是搖了搖頭,道:“左將軍坐鎮(zhèn)關(guān)中,方可震懾涼州宵小不敢妄動。”
“若是將左將軍輕易調(diào)離,涼州再生亂象,又該如何?”
“何況此一時彼一時,如今董卓已是外戚之身,以他的性子,難道會屈居左將軍之下嗎?”
“非朕去,不能讓董卓服也。”
這番話讓荀爽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但一時半會,他還真找不到合理的理由來反駁劉辯。
也找不出來比皇甫嵩更合適的人選了。
“朕意已決。”
不再繼續(xù)等下去,劉辯大手一揮道:“朕會讓母后監(jiān)國,荀卿主理尚書臺輔政,朕統(tǒng)三軍,南下平賊。”
“下去擬旨罷。”
話說到這個份上,即便是荀爽三人心中再怎么不愿,此時也拿不出更好的方法。
對視一眼之后,三人終是道了一聲,“臣等遵旨。”
目送三人離開章德殿,劉辯不由得陷入沉思。
如今鄭玄入洛,荀家當朝,士人集團暫時是不會輕舉妄動。
自己必須要在這一段短暫的安穩(wěn)時間內(nèi),樹立起足夠的威信。
汝南戰(zhàn)場就是最好的地方。
自己必須去,也不得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