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公孫勝
- 水滸之我乃人間太歲神
- 半囚居主人
- 2360字
- 2025-04-01 00:00:33
武松心頭疑惑,正不知那道人是誰,急忙步入前廳去看時,卻見他一身褐袍,腰系彩絲絳,背上一柄松紋古銅劍。八字胡,杏子眼,四方口,一部絡腮胡,正是入云龍公孫勝,道號一清。
他雖認得公孫勝,公孫勝卻不認得自己。想起夢中梁山泊里公孫勝的所作所為,他對這位入云龍還是十分敬重的。
至少這位道長不貪富貴,攛掇晁蓋截取生辰綱,不過是看不慣官府盤剝百姓罷了;也不迷戀權勢,始終保持清醒,征完方臘之后,便激流勇退了。
既不貪花好色,也不濫殺無辜,兼且足智多謀,與王英、李逵之流一比,當真算得上是梁山泊的一股清流了。
武松最近時常拿夢中之事反躬自省,自己到底算是個好人還是壞人呢?
殺嫂、殺西門慶,血濺鴛鴦樓,是為了報仇;醉打蔣門神,是為了報恩。雖說也曾牽連無辜,畢竟還算事出有因。
并不曾如黑廝李逵一般殺人取樂,也不曾像王英那樣,只為滿足口腹之欲,便拿人心下酒。
與他們比,自己雖稱不上英雄,卻是響當當一條好漢。
一時思緒如潮,不由想得遠了。
公孫勝此時也在打量武松,見他身高八尺,相貌堂堂,目似朗星,胸脯橫闊,猿背蜂腰,心中不由暗贊:果真豪杰之相!
武松回過神來,上前拱手道:“道長不在山上快活,孤身來這窮鄉僻壤,所為何事?”
公孫勝心頭一怔,疑惑道:“都頭識得貧道?”
“一清先生大名,小子雖在鄉野,也有聽聞?!?
武松語不驚人死不休,不等公孫勝開口,又道:“先生與晁天王做的好大事?!?
公孫勝目光一凝,右手不由按住了劍柄,“是貧道小覷了天下英雄,這就告辭?!?
“慢!”武松喝住公孫勝。
“聽聞道長師從羅真人,道法高深,煩請道長為我百里兄弟做一場超度科儀?!?
公孫勝有些看不明白武松,哪里愿意多留,急忙推托,“貧道微末道行,不敢誤了死者往生。見諒,見諒!”
武松大喇喇坐在椅子上,哂笑道:“道長一出這個門,在武二眼里就不認得什么得道高真,只有梁山賊寇了。”
公孫勝左腳剛剛邁出門檻,生生折轉回來,對武松打了一個道家稽首,“福生無量天尊!都頭言重了。救人拔幽正是修道的根本。貧道往生咒念得極好,這就設齋供,做法事,超度亡魂。”
印象中的公孫勝常常一副不茍言笑,智珠在握的模樣,武松還是第一回見他如此窘迫,不由啞然失笑,“如此有勞先生了?!?
公孫勝訕笑:“舉手之勞而已!”
千里引公孫勝置辦齋供、法壇所需之物。武松掇了張板凳,自在旁邊看著,心里卻暗暗尋思公孫勝的來意。
“莫非是勸我入伙?可在外人看來,我如今生活順遂,他又有什么理由來說服我?要是像吳用算計盧俊義那般,弄得他家破人亡,再施以小恩小惠,我又該如何防備?”
那邊公孫勝在一本正經布置道場,武松卻暗暗起了提防之心。
正尋思時,門外忽然人喧馬嘶。武松往外看去,遠處十幾個衙役趕著二十幾匹好馬,抬著箱籠,敲鑼打鼓而來。
剛到村口,一個衙役敲鑼,聚攏鄉民,等鄉民聚攏,另一個衙役大聲宣告:戊己山賊已滅,今后過往商旅不必避道云云。
鄉民齊聲稱頌,大喊“青天大老爺”。
武松冷眼瞧著,不發一言。
公孫勝在一旁自言自語道:“小吏難做??!拼了性命殺賊,功勞卻都是別人的?!?
武松道:“先生怎知戊己山賊寇是我所殺?”
“說來也巧,貧道上月游歷大名府,順便想販些馬匹歸山。孰料回家取錢的功夫,看上的馬匹卻被人捷足先登了。一時想不到是那路英雄所為,便沿途打聽,一路跟隨。”
“等跟到了戊己山下時,剛好碰到山賊截道。還未等貧道出手相救,販馬的鄉夫就被砍做肉醬……”
“說來不怕都頭笑話,貧道自己也是賊寇出身,卻實在看不得他們濫殺無辜……”
說到此處,公孫勝神情黯然。沉吟片刻,又道:“貧道勢單力孤,想要剿滅此賊,著實有心無力。當下修書送往大寨,只說戊己山中有千里馬數匹,財貨無數,只有三五十嘍啰,賊首是個無義之人……”
武松嘲諷道:“先生也知道若不說千里馬和財貨,定然是請不動梁山的人馬吧。”
公孫勝長嘆一聲,并不反駁,繼續往下說道:“昨日都頭進山我便一直在山頭張望??吹蕉碱^大發神威,剿除宵小,心中著實快意得很。只是都頭馬快,當時恨未一見,所以今日不揣冒昧,登門拜訪……”
武松心里豁然開朗,原來公孫勝竟然是自己引來的。
怕公孫勝還有別的心思,當下出口試探道:“我在公門,君為賊寇。你我素昧平生,先生就不怕我翻臉不認人嗎?”
公孫勝心頭仍十分疑惑,問道:“都頭是怎么認出貧道的?”
這話武松也無法解釋,忽的想起書里常說的一句話,便敷衍道:“聊相試耳。”
公孫勝一愣,旋即搖頭苦笑,“貧道折在都頭手里不冤?!?
武松拍了拍公孫勝的肩膀,輕聲勸慰:“先生放心,只要你不勸我拋家舍業投奔梁山,我亦不會與你為難?!?
這話直指公孫勝來意,讓他愈發心驚:“我自詡足智多謀,不想今日卻處處受制于人。這武二郎當真不可小覷?!?
此時幾個士兵已經走了過來。公孫勝轉頭繼續去做道場,武松問道:“什么事?”
士兵呈上書扎,拱手回稟:“武都頭,縣尉要小的們將都頭的馬解來交差,還有兩個箱籠。煩請都頭驗看后寫封回書,小的們也好回去交差?!?
武松展開書扎,上面一張是財物清單,寫道:良馬二十匹,銀二百兩,其他財貨折錢五百貫。
另一張紙上寫了他已經代武松向縣尊請假。剿滅戊己賊寇之事,縣尊已經致書東平府請功,不日將有賞賜下來云云。
看過書扎,武松寫了回書叫士兵帶回。士兵走后,一眾鄉鄰又來與武松道喜。
只因魯家正在喪期,眾人略說幾句好話便散了,只有幾個協助辦理喪事的鄉民留了下來。
是夜吃罷晚飯,武松將千里叫到一旁,將五百貫錢并兩百兩銀子盡數交與他,說道:“城里不是養馬的地方,這些錢交與賢弟,麻煩賢弟建個馬棚,暫時為我照料一二?!?
“承蒙都頭看得起,小弟定然竭心辦事?!?
武松想起販馬枉死的鄉民,又吩咐道:“取出一百兩來,分與被賊寇殺死的四人家屬。今后你我兄弟便是一體,無分你我?!?
千里喉頭哽咽,匍匐在地,“小的這條命以后就交給都頭了。”
武松呵斥道:“快些起來!以后再如此,我便不認你這個兄弟。”
千里神色堅毅,道:“兄長且看我如何做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