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賺錢
- 穿成農家小嬌娘,糙漢寵妻如命
- 榆米
- 2009字
- 2025-04-30 22:53:01
一人買了一個嘗著,吃了好,有的也多帶了幾個回家去。
楊衣與楊谷兩人手忙腳亂,不停的搟面餅,煎著餅。
可算是把這一大波顧客給賣完了。
不多時,楊衣他們帶來的面團便用完了。
有人聽見了街上賣雜糧煎餅的,結果一來,看到楊衣和楊谷兩人已經在收攤了。
忙出聲問道:“小兄弟,你們這餅還有嘛?”
楊谷聽見有人問自己,便也停下手里的活說道:“今天帶來的粉用完了,你要吃下次早些來。”
楊衣想了想,剛剛煎了一個比較小的餅,便出聲道:“大哥且慢,這有個小的,免費送你嘗嘗味道,若吃得慣,下一次趕集來買。”
那漢子瞧了也不客氣,拿了餅道了一聲謝,邊走邊吃起來。
又接著買了些包子饅頭往回趕去。
這大漢是鏢局的一個鏢師,他們鏢局現下也沒什么生意,便就在街上的局子里待著。
輪流去街上買早膳,今天恰好輪到他了。
遠遠就聽見有人說碼頭路口有人賣煎餅,緊趕慢趕,還是已經收攤了。
也不虛夸,這煎餅確實好吃。
面皮勁道,餡料也并不油膩,有著獨特的味道。
他一跨進鏢局門口,有人就和他打起招呼:“彭哥,今日買了什么早膳?”
見只是平時的,便也興致缺缺。有人眼尖,瞧見了他手上的餅。
“彭哥,你吃的什么?”
說著便要來拿,這彭姓的男子不給,躲著這群漢子。
雙手難敵眾拳,這塊小小的煎餅便被分成了幾塊。
大家一吃,有些驚奇,“這餅子好味道!怎不多買些?”
這漢子搖搖頭,說道:“生意太好了,我去的時候早都賣完了。”
眾人沒有辦法,便沒再多說,只是暗暗下決心,明場趕集一定要買到。
大家又將這包子饅頭分著吃了。
瞧著人流也散了,餡料也差不多全用完了,楊衣便喊著楊谷收拾東西。
想著家里最近好久都沒有喝骨頭湯了,楊衣便去了賣肉的那里瞧了瞧。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屠戶正要收攤,便把沒賣出去的大骨頭和豬下水便宜賣了,一共只花了18文。
買好東西也不早了,怕沒有車回去,兩人重合之后,便往坐牛車那里去了。
因著街上沒多少人要回村里了,楊衣在多拿兩文錢給牛叔時,牛叔便沒有要。
“回去的路上也沒啥人了,這東西也就不擋事了,叔就不要你這兩文錢了。”
楊衣笑笑,也沒多堅持,乖乖把錢收回來,挨著楊谷坐著。
這些要回村的嬸子們上了車,因著要到豐收節了,大家都高興。
一邊閑聊著,一邊又開心的講著往年豐收節的盛大狀況。
楊衣偷偷的豎起耳朵來聽著,想要聽見是否有一些有用的消息。
嬸子們只撒發發牢騷,聊聊東家長西家短的。
楊衣聽了一會兒見沒什么用,便也不再堅持。
把頭轉向外面,麥子已經長出了葉子,風吹過,是一片一片的麥田。
勤勞的勞動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這片奇跡。
楊衣在心底笑笑,在現代社會待久了,這樣慢節奏又放松的生活真是難得。
在這里也適應的很好,賺些錢讓家里過著好一些。
發了一會兒神,牛車便到了村里。
楊衣與牛叔打了一聲招呼,便與弟弟楊谷下了車。
楊衣想著手里捏了錢,在路上也不與這些嬸子們多聊天,一路徑直回家去了。
楊老爹又去瞧他的肥去了,因著麥子長葉,怕過了冬就能追肥了。
楊衣便直接到小屋里去點賣了多少文錢。
今天差不多做了有150多個餅,葷素對半分也有1000多文。
楊衣也不再多想,一個銅板一個銅板的數著,用線穿成一串。
每一百文就穿成一串,數著數著,最后居然串了10串都有多。
楊衣一樂,有些開心,這雜糧煎餅來錢快呀,但是怕是賣不了多久,就會有人仿著做了。
楊衣不再多想,收了八串放好,留下200多文放在外面單用。
楊衣先把楊谷今天的工錢數了給他,等過兩天賺了錢,再給他封個大紅包。
楊母給自己買了豬小腸這些還沒有算錢給她,等這些葛根,香腸都拿了錢,手里松分一些再給錢。
差不多忙完這些,楊衣便去灶房幫著做飯。
看著楊母已經備好的菜,楊衣剛要伸手去拿。
楊母便阻止了,一邊說著。
“你們今日累了,幫著娘燒會兒火就行。”
見楊母執意勸阻,楊衣也不再多搶,開口道:“都聽你的。”
楊衣想著回來沒有瞧見大哥大嫂和楊小豐,便開口詢問了一下。
“怎么沒瞧見大哥他們?連小豐也不見了,是去哪里玩了嗎?”
楊母笑著答道:“你大哥大嫂去看郎中了,把把平安脈,看看這兩個月修養的如何了。”
想了想楊小豐,楊母又道:“怕是和隔壁劉大寶去玩了吧。”
楊衣點點頭,也贊同,這嫂子只有養好了身子。
肚子里的孩子才能好好長大,到時候生的時候也能輕松一些。
想到這,楊衣才想起來自己買的大骨頭。
這才提進來放到灶房,楊母瞧了也是開心。
但又想到女兒才賺了一些錢,就買東西給家里。
便假意訓斥道:“才剛賺了錢,就花這些?”
楊母一開口,楊衣就聽出了她別樣的疼愛。
撒嬌道:“娘,只是一些骨頭和下水,還不是女兒沒錢,不然是金鐲子也愿意給你買的。”
楊衣嘴甜,一下子就把楊母逗樂了。
楊母不多說這些,怕給女兒增加負擔,便不再說這個開始轉移話題。
又聊了吃食來,“這骨頭湯還是燉蘿卜好,湯甜,這蘿卜也潤肺,都是好東西。”
楊衣認同的點點頭,想了想還是道:“這下水,我留著試試鹵來吃如何,做個我們獨有的鹵料。”
楊母知道她又有了新注音,也不多說什么制止她。
兩娘母配合,可算把飯做好了。
楊小豐聽見家里喊吃飯也回來了。
楊石兩夫妻也趕回了,收拾著碗筷便開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