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廢立
- 三國:開局劉辯,朕不想見毒酒
- 滄山不見君
- 2046字
- 2025-03-27 11:59:00
天色微亮,約末卯時時分(五點),司晨尚啼之際。
平日此時董卓軍營中若未臨戰事,加之董卓治軍對屬下士卒素來又管的寬松,
不同于其他軍法嚴苛的部曲戍卒在此時辰已須晨操整備。
此時此刻營中本是人人尚在酣睡的時刻,而值此之際,今日卻一反常態,
上到以董卓為首的所有將帥正在軍帳議事,下到士卒都已整妥完備,
全軍早已被下令要以急行軍之態,隨時準備行軍雒陽。
……
“文優,咱不明白怎就僅一日光景,雒陽就亂成這副鳥樣?”
“小皇帝也不知道躲到哪去,文優你和咱說說,是不是那幫閹人余黨,趁夜又把皇帝劫走不成?”
董卓將京中董雯遣快馬送來的密信拍于坐在旁側的李儒面前,言語間大有驚疑不定之意。
本來董卓就抱著挾帝自專的心思,方才不計糧草輜重損耗,從率兵從涼州趕至繩池,又在此地駐扎數日。
要知道這三千騎卒每日的糧餉消耗都是天文數字,
要是真因這變動導致最后無本而歸,恐怕要當場就要氣煞董卓。
李儒撫須拿起信件后,沉吟片刻后,才緩緩道出,
“依我愚見,恐非明公所想那般,董校尉已在信中明言,如今太后等一眾后宮賓妃皆不在宮內,
而獨留陳留王一人尚在雒陽,如此來看,必乃有心之人為之。”
“那現下要咱當即領兵,去把那小皇帝擁回來?”
董卓聽懂李儒的意思,語氣焦躁問道。
李儒卻搖頭否之,
“為時晚矣,如今儒恐只有兩策為明公計之。”
“還不速速道來,莫要給咱家整這出儒生酸氣。”
李儒了解董卓性子急躁,便當即開門見山,不再拖沓。
“儒有上下兩策,上策便是如今十常侍已除,雖明公已令人暗奉金帛買通了城門校尉趙榮,先大將軍府司馬吳匡,
但如今天子下落不明,雒陽世家仍有重兵,加之丁原也將入京,其麾下并州騎卒,素有狼騎之稱,
如此一來,不若先行退回涼州招兵納糧,我料天下日后必亂,當須日后再徐徐圖之。”
李儒此話一出,董卓還未得及張口,下方便有一人搶先言道,
“軍師,我等不遠萬里,不就為了建功立業,如今尚未功成,
便要引身回還,那明公被人呼來喝去,臉面將之何存?”
說話者正是董卓帳下騎都尉李肅。
而李肅此話正是說到董卓心坎里去,便未出聲呵斥,想觀李肅之后還欲怎言。
李肅眼見四下無人反駁,便頓了頓又開口道,
至于剛才軍師所說丁原,某有一計可讓明公無憂。
丁原素來與董卓不和,一聽此言董卓便立馬用眼神示意其繼續說下去。
李儒在旁也并未計較其故意表功之舉,反而同董卓一道饒有興趣的看向李肅。
“明公,我與丁原帳下主簿乃是同鄉,其人雖是文職,但因其勇武非凡在軍中素有威名,
而此人性格卻貪財好色,見義而忘利,末愿以三寸不爛之舌勸其殺其主公丁原,來明公帳下效力。”
董卓聽聞李肅語氣言之鑿鑿模樣,不禁心頭一喜,哈哈大笑,
”你倒莫要拿咱尋開心,但你若真有把握說服此人,除了那丁原老賊,
那你就是咱家的大功臣,你也知道咱向來不吝,必會厚賞與你。”
深知呂布性格的李肅當即愿領下軍令擔保。
“不過末將此行還需明公撥些財物,與明公愛馬赤兔,方才能以利誘之”。
金銀財物倒對董卓來說無甚所謂,昔年董卓年輕時便好任俠,
曾破賊后將所得財物皆分于部下,以至于部下都愿效死力。
但這匹赤兔卻是董卓這么多年都未曾見過的好馬,
要知道董卓自小就同羌族部落打交道,什么好馬沒有見過,以其閱馬眼力之高,都仍以赤兔奇之,
如今李肅欲要走自己心頭所愛贈與呂布,倒是罕見有些猶豫。
但董卓很快就豪氣揮手,
“只要事成,咱無有不許。”
這話就讓李肅更有把握,便再次立下軍令。
此時李儒將二人所說盡聞與耳中,如何還能不知自己這所謂的上策董卓已然無心猜納?
李儒便知趣不再提此前所說,又轉而慨嘆道,
“明公,若如李將軍所言,儒還有一計”
“雖不知為何獨留陳留王于京中,但我等正可借此之際,佯示弱于雒陽世家,”
“再以星夜分兵入京之策,營造我軍人多勢眾假象。”
“即便事后被世家有所發現,也必然讓其心有疑慮,
不敢用私家之兵馬以對我軍兵鋒,如此一來明公便可暫控雒陽。”
說到此處,李儒已然滿眼狠厲,全然不復平日落寥儒生之色。
“但若只是如此,卻不得長久,我軍必要占據天下大義禮制,
那就必要效昔年霍光之舉,廢立劉辯,另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到時候明公當為相國,掌天下權。”
帳內諸將一聽李儒此言,各個聲色激昂,皆為李儒言語間豪氣所動容。
若是董卓麾下都是中原軍官,恐怕聽聞李儒如此逆言,義憤填膺者大有人在,
而在帳內武將都是邊將出身,向來被中央所歧視,對大漢并無太多歸屬之心。
反而自己主公董卓若更進一步,他們也能水漲船高,人人跟著加官進爵,
李儒如今此話這才正是對上他們心中所求。
董卓亦是被李儒說的心癢難耐,即刻出聲道,
“那各將即刻回營整頓兵馬,之后與咱一道兵發雒陽,
若文優所言無誤,待到咱入了雒陽,
所有士卒當在城中放縱三日,至于是搶是掠,咱到那時全然不管,就當咱那時候眼瞎。”
董卓此言讓帳內轟然大笑,之后人人拱手告退前去安排軍務,待到只剩下李儒一人之時,
董卓又憤憤說道,
“董雯這個不濟事的蠢貨,傳個消息都如此之慢,
待咱入了雒陽,第一件事就是拿鞭他個皮開肉綻。”
但殊不知,之前被劉辯打到口不能言的董雯,自己大字不識數個,
在傷勢稍有好轉之刻,方連比待猜,才讓府中文士寫了此信,連夜傳給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