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臣見君
- 三國:開局劉辯,朕不想見毒酒
- 滄山不見君
- 2053字
- 2025-03-30 15:46:57
“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賊巢穴,
待孤提劍趕上前去,殺他個干干凈凈……”
要說劉辯第一次在陣前親手射殺了賊首后,不激動那必然是在作假。
如今營帳內,燭火搖曳,而在劉辯心情大好下,
只見劉辯高坐帥椅之上,雙指并攏往下一點,便在帳中沒有由來的便哼出了段戲腔。
要知道自己今日之所為放在后世史書中以一個“帝親射賊酋,三軍振奮”而論之必然是逃不掉,
若后世再有個民間演義小說之類給自己宣揚個“天子一箭定藍田山”那豈不是更為妙哉?
然此時肅立于帳中的于禁,何炯一聽劉辯忽然兀自在那唱起一番怪腔奇調后,
兩人一時在旁皆神色窘迫,不知如今該如何是好,深怕此時開口會掃了天子興致。
而劉辯瞥了一眼連句馬屁都無的二人,頓時沒好氣道,
“朕囑咐你們的事可都安排妥當?若無要事,你二人便可先行退下,這個時辰朕欲就寢了。”
何炯一聽此言,便率先拱手回答,
“陛下,如今確有一要事,據探馬來報,咱與那幫賊寇交戰之際,
已被左將軍(皇甫嵩)麾下探在探得,告之其是陛下在此之后,
如今左將軍恐怕已在趕往藍田路上。”
……
自己尚未見到皇甫嵩,反而其要來見自己嗎?
劉辯其實如今還尚有些拿不準這皇甫嵩在如今亂世之際抱著是何等想法。
雖然后世史書對其評為“身經三朝,而始終一節”,
連盧植在離去之前也對自己信誓旦旦言之,
“皇甫義真,國士也,陛下當引以為臂助”。
但這些說千道萬,劉辯卻心中仍大有疑惑,
那為何于董卓亂京之際,各州郡紛紛起兵討董,
卻獨不見這手握三萬重兵的皇甫嵩征發一兵一卒入京前來勤王?
反而被董卓以一城門校尉之職,誘之入京,解了兵權,讓董卓平添了兩萬大漢精銳部曲。
這或是其老而惜身?
抑或是想坐觀成敗?
這在未見皇甫嵩其人前劉辯都尚不得知。
想到此,劉辯面色難掩復雜神色,最終還是揮手讓何炯,于禁退下,
自己又坐在帥椅之上隨手拿起一塊玉石,在劉辯再三猶豫后,
還是拿起刻刀在玉石上工工整整刻下了四個大字。
……
天微破曉,司晨尚鳴。
約有三百騎馳馬已至劉辯等人安寨之所。
為首之人正是得知劉辯居然擺駕至此,而匆匆行軍一夜趕來,且未著甲胄僅穿絳紗袍的皇甫嵩其人。
營寨值守士卒早被劉辯遣人叮囑,今夜若有人前來須當即速報于帳內,
于禁在得知后亦匆匆報給劉辯,
但劉辯因昨日太過疲累,此時于營中尚在酣睡之際,
最后還是在于禁情急下輕聲喊了數聲后,劉辯這方才轉醒。
“皇甫嵩這么快就到了?”
劉辯有些詫異于皇甫嵩的雷厲風行。
便當即起身不再拖沓,洗漱一番后,便要去營帳門口迎下皇甫嵩,
而在方出帳門之際,劉辯頓步忽而想到一事,
反而將穿好的鞋履脫下踢至一旁,竟赤腳匆匆走出營帳外。
如此這般后劉辯方在心中暗道滿意。
“這樣應該能顯得我在迎皇甫嵩之時,心中頗有誠意罷。”
而皇甫嵩此時在營寨外已然恭候許久,眼見陛下竟赤腳前來迎接自己,便立馬躬身諫曰,
“陛下何故行此輕佻之資?且當下日寒,陛下當注重圣體,切莫貪涼感了風寒……”
劉辯聽到皇甫嵩如此直接的一句諫言,讓其原本臉上的笑意當即兀自一僵,
這皇甫嵩真的是大漢忠良嗎?
看到朕如此禮賢下士不應該納首便拜嗎?
這分明是在孩視朕!
劉辯看到其不察圣意的一副耿直模樣,
便默默深吸了口氣,便不欲與這上了歲數的老將計較。
但皇甫嵩在細細瞧了數眼在這幾日行軍中已然被磨礪得較以往憔悴許多的劉辯后。
這位曾拿十萬黃巾人頭筑京觀的沙場老將居然一時之間居然虎目含淚,
當場便跪下叩首哽咽道,
“十常侍這些個閹宦霍亂朝綱論罪當誅,
而袁隗,盧植,楊彪這些朝中重臣,亦屬無能之輩,徒看陛下受辱于斯,亦當誅之。”
劉辯眼見皇甫嵩如此情真意切模樣下,難免面色上稍有動容之意,
但此時還是緩緩問出一句自己心中一直疑慮所在。
“愛卿既知朕與太后在宮中艱難度日,而十常侍又把控朝綱,使朝政愈壞,
左將軍既手握重兵,又素來在朝中威名頗震,何不效昔年竇武,勒兵來京,親自替朕盡誅閹宦?”
“臣非不愿,實不能耳,若臣領兵入京,那便開了外將擅兵之諱,
若到那時,亦如董卓這等狼子野心之輩又當如何,屆時我大漢必將自內而亂矣。”
但劉辯聽聞皇甫嵩解釋后卻尚不罷休,又接連問道,
“那朕若有一日深陷囫圇,為賊所困,老將軍又該當何為?”
“嵩世食漢祿,而倘使某日,賊子若以陛下之安危以脅臣,那臣只得聽賊擺布,
臣可以死,滿朝公卿皆可以死,唯獨于陛下安危不可不顧,事到如今,臣還請陛下明鑒臣之苦衷。”
尚未言罷,這位對大漢忠心耿耿的老臣又聲淚俱下,泣不成聲。
原來如此,看著伏地痛哭的皇甫嵩,劉辯如今也是疑慮盡解,
非是皇甫嵩其人不忠,反而是其過于盡臣節所致在政治上多被掣肘。
而劉辯待到明悟之后,便忽而毫無征兆的躬身作揖到最深處,對著其一字一頓道,
“老將軍,大漢國之危矣,我不愿做亡國之君,卿想來亦不愿做亡國之臣,
辯意欲承光武之志,再造我漢家往日之威風,
但望老將軍能為我驅使,若有朝一日,辯若能再奉宗廟,老將軍必為首功。”
“此外辯雖年少,亦有一言欲替老將軍正言久矣,
那便是若設使天下無有卿,不知當已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矣!”
劉辯話音剛落,就拿出早已準備好的二物,
一是當初劉辯割下張讓頭顱之寶劍,
二則是一塊小巧玲瓏的璽印,上面沒有任何雕飾,唯有刻著四個大字,
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