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和安德烈的交談,朱由崧表露想要買一批火器的意思,讓安德烈準備一下,很快就會出發。
安德烈十分愉快就答應了,他從歐洲不遠萬里來到大明,就是為了發財和傳教,現在能夠搭上大明皇帝這條線,何愁不能發財和傳教。
“陛下,該用膳!”曾林提醒道。
這一提醒,讓朱由崧一下子就覺得有些餓了,現在已經快傍晚,今天一直都在忙,差不多快一天沒吃飯。
內御膳房,看著滿滿一大桌的菜的朱由崧有些發愣,雖然知道古代帝王很奢侈,但是看著桌上整整七十多道菜,身邊十幾個內侍和宮女站在一旁小心伺候,還是被這陣仗給驚訝到了。
吃個飯還這排場,沒必要吧!
飯來張口,朱由崧想吃什么,只要瞟一眼,懂事的內侍立刻就上前用公筷小心夾在一個菜碟里面拿過來,如果是魚這類,宮女就會熟練又仔細的剔除魚翅。
就連吃到骨頭要吐出來,立刻就有內侍上前用專門的銅盤接住。
“真香!”
明末的菜系和調料雖然不如現在繁多,但是架不住食材真的好,僅僅是放了鹽,春芽炒蛋真的吃出那種雞蛋的香味,雞湯的味道也是非常純香,根本不是那種用各種調料增香增鮮。
這種味道是在朱由崧那個時代沒有,也不是沒有,只是絕大多數人吃不到,只有特別供應才有。
“原來雞蛋這么香!”朱由崧忍不住多吃了幾口雞蛋,終于明白吃飯和進食的區別。
以前朱由崧曾經考察過一個非常出名品牌的三百萬蛋雞項目,現代化養殖,選種是外國高產的蛋雞,喂料、飲水、集蛋、還是排糞全是自動化,看上去非常先進。
一個飼養員就可以管理20萬只蛋雞,15個飼養員就可以管理300萬蛋雞,一天產蛋超過300萬枚。
但是參觀完雞舍之后,朱由崧有些不愛吃雞蛋。
這些雞從孵化到屠宰場,沒有見過一絲陽光,封閉雞舍,環控恒溫,燈光模擬,始終處于母雞下蛋的最佳催產環境。
尤其是被那超高密度的養殖震撼到了,十幾只雞擠在長1.5米,寬0.8米,高0.5米雞籠,平均每只雞活動空間不到一張A4紙。
原因竟然是讓雞減少活動,盡量少消耗能量,避免浪費飼料,盡可能讓料蛋比達到最大值。
震撼的是,雞籠十幾層的重疊在一起,密密麻麻,密集恐懼癥患者的噩夢。
“陛下,馬閣老求見!”就在朱由崧享受純天然美食時,曾林俯身小聲說道。
朱由崧有些意外,這個時間段,沒有急事,大臣一般不是不會求見。
“讓他進來吧!”
幾分鐘后,馬士英走到朱由崧身前,直接叩首,一臉悲痛的說道:“陛下,微臣有罪!”
朱由崧瞬間就猜到了,估計是馬鑾把皇帝不信任自己的猜測告訴他老爹馬士英,加上今天巡查京營,讓錦衣衛暗中調查京營吃空餉的事情。
馬士英作為內閣首輔,兒子又是手握重權的錦衣衛指揮使,在聯想到早朝讓大學士蔣德入閣來掣肘,馬士英立刻認為皇帝對他大權在握有些忌憚。
“馬愛卿還沒吃飯吧?”朱由崧問道。
這牛頭不對馬嘴的一問,讓馬士英一愣,下意識搖了搖頭。
“賜座!”朱由崧吩咐道。
“這,,”馬士英本想拒絕,要知道能夠和天子一起吃飯,非常大的殊榮,不過朱由崧直接讓內侍已經擺好座位和餐盤,兩名內侍直接把跪在地上的馬士英扶起來。
“陛下,,,”
“愛卿,先吃飯!”
皇帝吃飯時間很長,基本在兩個小時左右,不過朱由崧可沒有古代皇帝那種細嚼慢咽,慢慢品嘗的習慣,不到一個小時,朱由崧就吃的差不多,反觀對面的馬士英卻正襟危坐,只吃了一點。
正餐吃完,開始上一些水果和點心,加起來也有二十幾種。
“小林子!以后吃飯標準四菜一湯,不用上這么多!”剛才七八十道菜,朱由崧還有一半沒動筷子,完全就是浪費,根本吃不完。
雖然這些剩菜最后都會被其他人吃掉,不過這些菜肴都非常精致,烹飪浪費的輔料也不少,比如一道開水白菜,就要浪費十幾顆大白菜,浪費的高湯更是不計其數,還有木炭。
在古代木炭可是非常重要生活資源,古代冬天為什么難熬,一場大雪可以讓一個郡縣凍死幾十甚至上百人,就是缺乏木炭。
聽到皇帝只吃四菜一湯,曾林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算是節儉的崇禎也比朱由崧的標準高,雖然南明失掉了半壁江山,但是國庫卻充盈起來。
江南之地是大明稅賦的主要來源,崇禎時期每年的稅賦大多都消耗在遼東和平寇,現在沒有這兩大大吞金獸。
對面的馬士英更加驚訝,當初朱由崧南逃,最落魄時候馬士英找到他,一路擁立為帝,對于朱由崧是什么尿性,馬士英可是很了解。
在監國時就奢靡無度,轉正當皇帝,立刻就選妃和大修宮殿。
“以后這些點心和水果也不用上了!”朱由崧指了指眼前幾十種點心和水果說道。
朱由崧似乎又想到什么,看向曾林問道:“小林子,現在皇宮一共有多少人?”
“大約3000人左右。”曾林趕緊補充道:“陛下放心,現在正在海選宮女和內侍。”
崇禎時期,為皇宮服務之人至少有幾萬,當然這些人很大一部分并不住在紫禁城,皇帝的內庫就是負責皇宮開銷。
南京剛啟用,皇宮人員還很少,按照大明歷代皇宮的人員規模,最少也要維持在五萬以上。
“就這三千人足夠了,不要再進人了。”朱由崧說道。
還沒等曾林開口,馬士英就一臉焦急的說道:“陛下,這,,,這怎么行,皇家威儀何在?”
“皇家威儀?”朱由崧輕輕一笑。
朱由崧就連三千人都覺得多,但是考慮到大多數都是宮女和內侍,宮女還好一些,但是內侍已經身體殘缺,一旦離開皇宮,根本沒地方可去。
“皇家威儀不是體現在皇宮的規模,皇帝的排場,而是戰場上打敗建虜!是讓老百姓安居樂業!”朱由崧說道。
坐在對面品茶的馬士英一聽,身體一怔,拿起茶杯的手都有些微微顫抖,眼中似乎有一團火焰在燃燒。
明朝實行八股文取士,能夠考取功名者,皆是讀圣賢書長大,明白圣賢道理,馬士英也不例外。
入仕為官,在沒有監督機制的情況下,99.999%都會淪落為臺上滿嘴仁義道德,臺下卻是不知廉恥的貪官。
這無關好壞,是皇權下的制度性腐敗!任何人在這套規則下,都會這樣!
在年少時,絕大多數讀書人理想都是治國安邦平天下,都想萬古流芳,奈何制度決定這只是夸夸其談。
這種變化,只是人性而已,就像人餓了就想吃飯,帝王專制必產生全面腐敗。
這種全面腐敗,貫穿了整個大明王朝,從大明剛建立開始全面腐敗,并非到了大明末期才開始。
只不過一個王朝剛建立,百廢待興,一個輪回剛開啟,處于上升期,這可以掩蓋很多矛盾,不然朱元璋對貪官剝皮實草也無法阻止前仆后繼的貪官,因為根上就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