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三順位與一只雞
- 鐵血明皇
- 大力樂
- 2219字
- 2025-05-14 11:57:04
“陛下,撤了!撤了!”
就在整個大堂陷入一片絕望的沉默時,忽然一名傳令兵興沖沖的跑了進來,一邊跑,還一邊大聲喊道。
“什么撤了?”李自成沒好奇的問道。
傳令兵來到李自成身前,趕忙跪在地上,一臉興奮的看著李自成說道:“陛下,城外的多鐸大軍撤了!”
“什么?建虜撤軍了?”李自成有些不敢相信。
這一段時間戰斗來看,大順軍損失慘重,雖然多鐸一時半會拿不下潼關,但是卻把李自成的精銳全部拖在潼關,根本無法救援榆林。
只要多鐸再拖住半個月,陜北必崩盤。
“哈哈哈!天助我也!天助我也!”李自成放聲大笑。
與此同時,大順軍在河南的探子也傳來消息。
明廷江北四鎮兵分兩路,一路北上山東,一路西進入河南,兵力合計十萬。
尤其是黃得功和劉澤清進攻山東的北路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克青州、濟南,大軍壓境到北直隸,清廷震動,只能抽調多鐸救援山東。
“弘光老二還是守信用!”高一功哈哈一笑說道。
“傳令下去,中權親軍、中營、左營、右營,立刻整頓,明日出發?!崩钭猿蓪髁畋愿赖?。
多鐸撤軍,潼關危機解除,李自成立刻抽調自己的精銳主力部隊北上榆林,準備在榆林擋住阿濟格的進攻勢頭,穩住陜北局勢。
=====
多鐸在接到多爾袞的八百里加急之后,知道事關重大,沒有任何猶豫,立刻集結部下,離開潼關,向東直奔山東而去。
“親王殿下,現在撤軍太可惜,最多十天我們就可以拿下潼關。”恭順王孔有德有些可惜看向一個身材高大,面容冷峻,眼神銳利的男子。
眼前這個男子,不是別人,正是建虜開國戰功最盛之人,野豬皮的十五子,愛新覺羅多鐸。
現在孔有德還只是恭順王,等到平定南明之后,就是定南王。
“如果拿下潼關,流寇無險可守,只能全面潰??!”懷順王耿仲明也是一臉可惜。
這段時間跟隨多鐸在潼關和流寇作戰多日,雖然幾乎都取得勝利,但是也付出不小代價,現在撤退等于以前的努力全部作廢。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是皇太極時期投降被封的三順王,幸虧是皇太極時期,如果是野豬皮這個極端主義者當家,這三人絕對不可能封王。
三人原本是遼東皮島總兵毛文龍的得力干將,長期駐扎在皮島牽制建虜,皮島就像一顆釘子死死的釘在建虜的大后方,這讓皇太極坐立難安。
皮島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剛好在鴨綠江出???,建虜的大后方,隨時出兵騷擾建虜。
建虜缺乏戰船,也沒有造船能力,對皮島無可奈何。
明朝為了對付建虜,建立了登州、萊州、旅順、皮島等為根據的海防系統,擁有了這樣的海防系統,不僅在軍事上可以快速支援和補給遼東守軍,在戰略上起到威懾作用,縱使建虜野戰再厲害,也只能被死死的困在遼東。
可惜的袁崇煥當上了薊遼督師之后,被袁崇煥設計用以“矯詔”殺害。
失去毛文龍后,皮島人心渙散,最終在毛文龍被殺后的兩個月,皇太極趁機奪取了皮島,終于拔掉了這顆釘在后金龍脈上的釘子。
拔掉皮島之后,皇太極在也無后顧之后,聯合蒙古,親率10萬大軍毀關而入,在京畿地區大肆劫掠,給明廷來了一次大放血。
這就是著名的“己巳之變”,袁崇煥也在皇太極滿載而歸后,被崇禎凌遲處死。
皮島被建虜攻陷之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只能投靠寧前兵備道、登萊巡撫孫元化,后來皇太極發動大凌河之戰,圍困了再次負責建城的祖大壽。
孔有德接到命令,準備領兵去救援,行走在山東吳橋,當時已經是冬天,天寒地凍,一名士兵忍不住,偷了一只員外家的雞,最后被發現,經過一系列發酵,相互報復,事態擴大。
在部下的慫恿下,孔有德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反了,并且轉身就會去攻打登州。
恰好,登州城的耿仲明和孔有德是結拜兄弟,里應外合之下,拿下登州。
朝廷派兵來剿,孔有德不敵,再次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各種火炮和火器裝船,帶領手下一干兄弟和工匠,通過海上路線投靠了建虜。
皇太極知道后,狂喜不已,出盛京城十里(4公里左右)迎接。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來投,直接封王,因為這三人帶來了建虜最需要的火炮,還有戰船,最重要的是,明朝建立鎖死建虜的海防徹底崩潰。
從此以后,建虜猶如龍入大海,風起云涌,明朝徹底進入全面防守,建虜完完全全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想多久進攻就多久進攻。
這件事也被后世戲稱為“一只雞引發的帝國滅亡”。
三順王的投靠,除了打破了明朝的海防封鎖之外,憑堅城用大炮也不好使了,建虜也有了紅夷大炮,不僅如此,孔有德利用跟隨孫元化學習的鑄炮技術,幫助建虜建立了火器生產工廠。
入關之后,三人更是心甘情愿當建虜的馬前卒,多爾袞派出的兩路大軍中,孔有德和耿仲明就跟隨多鐸這路,憑借孔有德的火炮部隊,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潼關自古就是易守難攻,李自成之所以不斷出來和多鐸野戰,甚至夜戰,除了想盡快擊敗多鐸大軍然后北上對付阿濟格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建虜的烏真超哈,也就是孔有德麾下的炮兵部隊。
流寇在潼關缺少火炮,如果據城而守,就會不斷被孔有德炮兵部隊炮轟。
潼關雖然地勢險惡,易守難攻,但是城小而薄,并非像西安那樣堅城,單單城墻就厚十幾米。
“我了解攝政王,如果不是情況危機,絕不會讓本王回援山東!”多鐸一揮手,打斷還要繼續說的兩人。
多鐸和多爾袞都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多爾袞是老十四,多鐸是十五,都是大妃阿巴亥所生。
阿巴亥出生在葉赫部,11歲嫁給野豬皮,當時野豬皮已經四十多歲了。
多鐸和多爾袞都是同一母親所生,年紀相差不大,二人關系非常之好。
尤其是在10歲時候,野豬皮病死,皇太極逼阿巴亥殉葬,兩兄弟無依無靠,只能相互依靠,建立了深厚的兄弟之情。
以多鐸對大哥多爾袞的了解,以及多爾袞的睿智,自然想到現在撤退就是功虧一簣,但是多爾袞依舊讓撤退,顯然局勢已經達到不可控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