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幾乎所學的所有理工科,基本都是西方體系,華夏古代技術基本一個沒學。
在朱由崧看來,大明應用技術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卻無法產生系統科學研究,并不是大明人太笨,根本原因還是帝制。
這也是為什么大明創新能力不足,但是仿造能力卻是一級棒,紅夷大炮后來被建虜仿制出了神威大將軍炮,也就是康熙王朝中的紅衣大炮。
現在建虜還沒有統一天下,獲取的資源和漢人工匠有限,仿制的無敵大將軍炮還處于原始版本,綜合性能只能達到紅夷大炮的70%左右。
饒是如此,也大大增強了建虜的實力,至少建虜已經擁有了鑄炮能力,皇太極因此組建了建虜第一支炮兵部隊——烏真超哈。
后來隨著建虜定鼎天下,擁有華夏無數工匠和資源,一步步更新無敵大將軍炮,到了康熙時期,制造的紅衣大炮。
綜合性能不比紅夷大炮差,甚至在細節方面還做的更好。
紅衣大炮的出現,也是康熙平定三藩的殺手锏之一。
經過朱由崧點撥改進工藝后,仿制紅夷大炮生產出來的火神炮性能方面已經略微有優勢,只是成本上沒有控制好,造價是紅夷大炮的1.5倍。
除此之外,因為工藝有些復雜,導致火神炮目前的生產速度無法滿足榮耀軍的列裝,只能通過采購來彌補。
從目前來看,南明在火器裝備的水平上對建虜還是擁有壓倒性優勢,而且朱由崧開始在兵仗局推動武器標準化和通用化。
這樣生產出來的零件可以通用,同一口徑的炮彈也可以通用。
現在朱由崧沒那個時間和功夫來改變學科體系,甚至目前也沒有能力改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牽一發而動全身。
“雷陽,你趕緊仿制一批這些工具出來,有什么不會就去請教西洋人!”朱由崧吩咐道。
現在兵仗局因為朱由崧的改動高爐冶鐵的工藝后,提供的鋼材質量超過以前,造出的大炮性能幾乎已經不遜色于紅夷大炮,不過朱由崧還是大量采購了不少紅夷大炮。
原因竟然是,自己造出的成本還要略高于紅夷大炮的采購成本。
“陛下,奴婢已經安排得力老工匠正在仿制!”雷陽趕緊回道。
“那些西洋人也被奴婢妥善安排,讓一些機靈點的工匠跟在這些西洋人身邊學習。”
朱由崧滿意的點了點頭,表示對雷陽工作能力的肯定。
自從朱由崧下達戰時命令之后,雷陽也是豁出去,連續幾個月不休息,天天就在兵仗局里面盯著,協調各種問題。
以前雷陽可是一個月都難得來一次,現在幾乎一天要在兵仗局呆七八個小時。
現在的大明兵仗局可是鉚足馬力,拼命生產,實行八小時三班倒,日夜不停生產,不僅如此,因為待遇被朱由崧大大提高,也吸引了不少民間匠人加入兵仗局,進一步提高兵仗局的技術和生產能力。
“陛下,臣給你推薦一人!”雷陽猶豫一下,最終還是開口說道。
“何人?”朱由崧有些意外。
“宋應星,曾經擔任亳州知州!”雷陽開口說道。
朱由崧眉頭一挑,陷入沉思,這個名字有些熟悉,但又一時想不起來。
“陛下,此人博學多才,精通種植、天文、器具設備,奴婢還看過他著作天工開物,實在是一本經世致用的好書,他在,,,”
“什么?天工開物?”朱由崧一下子反應過來,打斷了雷陽的話語。
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在崇禎七年擔任江西分宜縣教諭時候完成的這本神作,只不過建虜入關之后,焚毀書籍無數,又大興文字獄,這本書也就銷聲匿跡。
一直到民國初年,有學者在翻閱《云南通志》時發現里面有引用天工開物的段落,才發現一點線索,但是卻找不到這本書。
再后來櫻花國博物館找到線索,最后又經過多方面考察,最后才知道這本書的存在,也知道了宋應星。
“瞌睡來了就有人送枕頭!”
朱由崧心中有些歡喜,現在大明不缺工匠,也不缺讀書人,反而是缺這些有格物致用的讀書人。
大明讀書人十之八九都是所謂圣賢書,孔孟之道,君君臣臣這一套,幾乎沒有在科學自然領域的讀書人。
“既然此人擔任過亳州知州,那就先讓他擔任工部郎中?!敝煊舍码S口說道。
亳州知州按照品級來講是正五品,工部郎中也是正五品。
“謝陛下!”雷陽趕緊謝道。
朱由崧現在封宋應星為工部郎中,目前沒有重用打算,僅僅只是先留住對方,畢竟現在的情況,宋應星起不到什么作用,在朱由崧看來,宋應星的作用應該等天下穩定,建立自然學科系統時才用的上。
雖然宋應星博學多才,應用技術上差很多,尤其是在制造火器,甚至工藝改進上,起不到立竿見影的快速效果。
朱由崧在雷陽的陪同下,開始巡視兵仗局。
“轟!”
兵仗局試驗場上,一名士兵向著一堆木制雜物扔出一枚排球大小的手雷,在一陣爆炸聲中,雜物四分五裂,四周的人形木板被打出密密麻麻的孔洞,甚至一些貼片嵌入到了人形木板里面。
“陛下,這是根據您的建議,經過反復改進的手雷!”等到火藥味散去,雷陽走到爆炸中心,觀察了一下,并仔細看著兩名士兵用麻繩測量了一下,一臉訕笑的走到朱由崧身前說道。
“威力已經達到陛下的要求,只是重量略微超出一些!”
為了減輕士兵負重,朱由崧規定,手雷必須在2公斤以內,有效殺傷范圍要在方圓3米左右。
現在測試的手雷,殺傷范圍已經足夠,但是重量卻達到了3公斤。
“陛下,經過我們工匠的改進,幾乎沒有啞彈了!”雷陽又補充道。
“這手雷是誰改進的?”朱由崧問道。
“彭大川!”雷陽看向身邊一名老實巴交,衣服破舊的中年男子繼續說道:“這就是手雷改進的彭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