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馬,前往食品廠!”朱由崧似乎想到什么,立刻吩咐道。
糧食是軍隊戰斗力的保證,一支軍隊只要缺糧超過三日,必定崩潰。
食品廠是光祿寺下轄的一個特殊部門,名字是朱由崧取的,為了方便運輸,位置靠近江邊。
聽到皇帝要來,負責食品廠的官員是光祿寺正四品少卿楊澤,早已經等在門口。
原本楊澤只是正九品的錄事,因為執行力很強,被朱由崧破格提拔,專門管理食品廠。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看到朱由崧下馬,楊澤一群負責官員立刻下跪迎接。
“平身!”朱由崧說道。
在楊澤的帶領下,朱由崧走了進去,食品廠很大,足足有上百畝,四周柵欄圍起來,旁邊駐扎著榮耀軍一個營的守備力量。
光祿寺下轄這個食品廠并不是現代那種深加工的工廠,主要是軍糧制作,而且都是非常簡單,便于攜帶的高熱量食物。
剛一走進食品廠,撲面而來就是各種異味,有醋的酸味,有肉的腥味,有炒米炒面的香味,甚至還有淡淡的血腥味。
食品廠占地雖大,其實建筑卻很少,大部分都是空地,用于晾曬。
放眼望去,都是各種晾曬的食物和調味品,其中最大是晾曬的魚干,只見一條條三四斤的大魚被晾在架子上,密密麻麻,足足有幾十萬條。
距離朱由崧最近是一口口大水缸,里面都是黑色液體,其中一些水缸里面還有蛆蟲在蠕動,看上去非常惡心,瞬間就讓朱由崧有些反胃。
“陛下,這是醬油!”楊澤看到朱由崧的目光,立刻解釋道。
也幸虧朱由崧見多識廣,并沒有質問,轉而看向另一片的大水缸,另一片的大水缸,里面就很干凈,沒有蛆蟲。
不用楊澤解釋,朱由崧從味道就知道了,這是醋。
醋在制作軍糧過程中屬于必需品,并不是用于調味,而是抑菌。
當然古代人并不知道原因,只是知道食物和水加入少許醋,可以長久保存。
大明軍糧主要是炒面、炒米、蒸餅,其中炒面和炒米還好,只需要很少醋就可以實現長久保存,但是蒸餅就需要消耗不少。
醋在水師中更是重要,鄭和下西洋,明軍能夠有足夠的水,主要就是因為醋,在水中加醋,可以大大延長淡水的保質期。
這與歐洲遠洋水手把朗姆酒當水喝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古代因為儲存原因,淡水在船上最多保存一個星期,就會大量滋生細菌變質,朗姆酒取材便宜,酒精度非常低,但是可抑菌,完全就是當水喝。
古人還是很有智慧,除了水中加醋之外,種豆芽防止壞血病,補充維生素。
鄭和下西洋醋和豆芽都是必需品。
蒸餅的基礎上,戚繼光還發明了一種“光餅”,就是中空,可以掛在脖子上。
炒米、炒面、蒸餅味道很難吃,不過屬于高熱量食物,非被賊圍困之緊,不許用。
以前志愿軍在食物匱乏的時候,就是一口炒面,一口雪水。
軍糧有很多分類,戰斗口糧、行軍口糧,以及駐防口糧。
很多時候,軍隊除了打仗之外,行軍或者駐防,基本都吃粥和雜糧。
由此可見,在古代軍隊的伙食非常之差,也才有好男不當兵一說。
走了不到十分鐘,朱由崧來到庫房。
守在門口的幾名士兵看到是皇帝親臨,連忙下跪行禮。
庫房的鑰匙是楊澤保管,并且隨身攜帶,楊澤沒有廢話,趕忙拿出鑰匙打開庫房。
走進庫房,只見里面密密麻麻整齊擺滿了罐子,這些罐子不大,只比籃球大一些。
“陛下,這是壇子肉,目前庫房已經儲備了2萬罐?!?
楊澤一邊說,一邊隨意拿起一個罐子走到朱由崧身前,撕開罐口的油封布,露出里面雪片凝固的脂肪油。
朱由崧抬手,楊澤懂事的遞給一塊長竹片。
接過竹片,朱由崧插到罐子里面,輕松刺破脂肪油,立刻遇到阻力。用力一攪,挖出一塊拳頭大小的豬肉,頓時,一股淡淡的肉香味傳到鼻腔。
“不錯!”朱由崧看了看成色,點了點頭,完全和以前看過的壇子肉一樣。
壇子肉制作方法很簡單,就是把新宰殺的豬肉切成一斤左右的塊狀,攬鹽出水,然后放入油鍋,用中等溫度油炸,到完全炸熟,在撈出放入罐子里面,最后倒入熱豬油完全浸泡豬肉為止。
等到溫度降低,豬油凝固,就把肉成功鎖在油里,滅菌的同時也隔絕空氣,最后用油布蓋住罐口,防止落灰和進水。
這樣加工的壇子肉,可以長時間存放,甚至可以存放一兩年。
特殊情況下,就算沒有肉,一碗白米飯,一小坨雪白的豬油,再加一勺醬油,就是美味的豬油拌飯,不僅味道不錯,而且高熱量。
“陛下,現在已經儲備了兩萬罐,足夠三萬人吃兩個月!”
壇子都是統一標準,可以裝下20斤豬肉和豬油,按照榮耀軍的餐標,每人每天三兩肉,足夠三萬人吃兩個月左右。
食品廠是直接購買生豬宰殺,除了豬肉之外,還有豬下水,這些都是好東西,肥腸直接煉成臊子,總之,一頭生豬,沒有一點是浪費。
“陛下,最近我們光祿寺大量購買生豬,現在豬肉價格已經漲了不少,魚肉價格一直沒有變化,甚至我們購買一些漁民意外獲得的大魚,價格只有普通魚的十分之一。”
楊澤口中的大魚,其實就是一些擱淺,或者受傷被漁民意外捕獲的鯨魚和鯊魚。
這魚因為體型太大,需要短時間處理完,不然會腐敗,但是肉又很柴,吃起來還發腥,一般很少人吃。
“海魚吃太多,將士們沒力氣打仗!”食品廠軍代表何濤趕緊提出自己看法,深怕皇帝采納,減少豬肉供應,轉而用魚肉。
朱由崧點了點頭,朱由崧雖然是現代人,但不是五谷不分,四肢不勤。
古代海鮮那么多,為什么一直沒人吃,到了現代,海鮮才逐漸占據人們的餐桌,成為大家喜歡的食物,還是那種上等食物。
主要是現代人不缺油水,吃一點高蛋白的海鮮反而可以寡掉肚子里一些油水,讓身體很舒服。
現代人想吃海鮮,那是因為身體給你的反饋是正向。
但是古代不一樣啊,肉都吃不上,哪里來油水,吃海鮮,很容易竄稀,而且因為缺油水,身體反饋是負面,也就是難以下咽。
就像19世紀漂亮國阿拉斯加的一所監獄,因為波士頓龍蝦泛濫,天天給犯人吃波士頓龍蝦,吃了沒幾天,犯人就集體抗議。
身體這種反饋,可以參考喝酒,長時間滴酒不沾,很想喝一點。
如果喝吐了之后,你可能聞到酒味就想再吐一次,甚至大吐一次,一個月都不想喝酒。
這就是身體的反饋,這也是為什么饑荒那幾年,沒人吃海鮮,一是人處于饑餓狀態是不想動,包括說話都不想。第二,身體反饋是負面。
在饑荒年代,一坨大肥肉比一坨瘦肉更有吸引力,一坨瘦肉又比一只波士頓龍蝦更有誘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