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游歷·學藝2
- 華夏瑰寶
- 龍門郭理浩
- 2034字
- 2025-03-27 23:03:03
至遠道長抬頭看了一下耗子說:“平時喜歡喝一口?”耗子點點頭:“嗯,道觀里還讓喝酒呀!”道長說:“可以呀,別喝太多,對身體也是有好處的,還有喝酒得看時辰,不是想喝就喝,酉時喝酒就比較好。坐下吃飯吧,慢慢熟悉了就好了。”
到了第二天,耗子早早起來,到了大殿,至遠道長看到耗子說:“你剛來,先聽他們念吧,你坐旁邊,給你這本《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jīng)》,看著聽他們念。”耗子坐在大殿門口的一旁,仔細看了一下周圍,碧霞宮巍峨壯麗,紅墻黃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飛檐斗拱,雕梁畫棟,盡顯古樸典雅。殿內(nèi)香煙裊裊,鐘磬聲聲,更添莊嚴肅穆。四周古松參天,翠柏成蔭,與殿宇相映成趣。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時空,領(lǐng)略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神秘的宗教氛圍。
突然大殿里傳出了誦經(jīng)聲。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yǎng)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nèi)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于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圣道。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zhí)德。執(zhí)著之者,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即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但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耗子轉(zhuǎn)頭看向大殿,殿內(nèi)氣氛莊嚴肅穆,香煙裊裊升騰,彌漫著淡淡的檀香。光線透過雕花窗戶灑在道長們的身上,映照出一片寧靜與祥和。道長們?nèi)褙炞ⅲ曇粽R響亮,在殿內(nèi)回蕩,經(jīng)文的韻律與鐘磬的清音相互交織,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韻律,回蕩在大殿的每一個角落,也回蕩在人們的心靈深處,為整個碧霞宮增添了一份神秘與神圣的氛圍。
上午的時間轉(zhuǎn)瞬即逝,下午的功課,符箓,耗子知道這是好東西,人家不讓他學。全真教不尚符箓:主要以修真養(yǎng)性、苦己利人為宗旨,不尚符箓法術(shù),這與正一派等以符箓齋醮為主的道派有所不同。主張修道者應出家,斷絕一切塵緣,清心寡欲,通過內(nèi)修來達到返本還真、得道成仙的目的。符箓相對較少,且不作為主要的修行手段,更多地是作為一種輔助的宗教儀式或象征性的存在。
越是這樣耗子越是想學,還偷偷找到至遠道長那,說了一大堆好話,道長可能也是覺得耗子在這會待很長時間,一直不讓他學習符箓,每天下午他都會沒事干,就把符箓的禁忌跟他說了一遍,讓他記住。全真教符箓的特殊禁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繪制符箓的禁忌
?畫符者需具備相應資質(zhì):并非任何道士都能畫符,只有受過專門職的高道才能畫出被認為有靈驗的符箓。
?嚴格遵守畫符程序:畫符時要按特定的程序和要求進行,包括凈身、凈心、凈面、凈手、漱口等,同時還要準備相應的祭物和畫符用具,并用神咒敕化這些用品。
?畫符時需心誠專注:畫符之人要清除雜念,思想專注,一鼓作氣畫出符箓,中間不可間斷停頓。
?畫符的十戒八忌:畫符人需遵守十戒,如戒貪財無厭、戒遲疑不決、戒魯莽從事等;還要避開八忌,如避婦女經(jīng)、忌見色動心、忌神志錯沉等。
使用符箓的禁忌
?使用期限:符箓使用不可超過道長所囑托的時間,否則符咒的效用會慢慢消失。
?保持清潔:符箓忌污穢,一旦沾染污穢之物,符咒的靈性會立即受損。
?佩戴禁忌:符箓不可佩戴在腰部以下,房事時切忌攜帶,因為房事會產(chǎn)生陰穢之氣。
?妥善保存:符箓應妥善保存,不可隨意拆散、擺弄和傳遞,使用時要遵循道教規(guī)定和流程。
?使用后處理:符箓到期、損壞或沾污后,應以金銀紙燒化送走符神,表達感謝。
全真教符箓的這些禁忌,體現(xiàn)了道教對符箓的尊重和對其靈性的維護,同時也反映了道教修行中對清凈、誠敬等品質(zhì)的重視。
耗子對道長說的這些東西理解不了,耽誤了半天時間,等他去問至遠道長的時候,人家各位師兄已經(jīng)下課了。原本耗子只想在碧霞宮住上二十天,最多一個月,但是以現(xiàn)在的情況看,短時間是走不了了。他又去找至遠道長說:“道長,我想在這多學習幾個月,短時間我不想離開道觀了,會不會對您有影響呀!”
“香客一般來了都是住九天,道友住十八天,這雖然不是規(guī)矩,但也是最基本的原則。”至遠道長說:“如果你想長時間住下,也不是不行,你拜我為師,我給你賜名,你就是本院的小道童了,誰也不能說什么。你也不要有心里負擔,你跟高師傅的師徒關(guān)系,不影響你在這拜我為師。”耗子糾結(jié)了一會兒說:“我還是想給我?guī)煾复騻€電話匯報一下。”
這真是:
道長欲收徒,凡人心不屬。
道心雖有意,紅塵終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