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基督宗教史(635~1949):一種跨文化視野
- 陶飛亞 (美)魏克利主編
- 2549字
- 2025-04-08 18:16:39
各章作者簡介
◆陳鈴
上海大學歷史學博士,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基督教與中國政治關系。發表的主要論文有《1950年周恩來關于基督教問題談話新證》(2016)、《去留之際:美國新教在華傳教士對國共內戰的因應》(2017)。出版學術專著《落幕:美國新教在華傳教事業的終結(1945—1952)》(2023)。
◆陳睿文
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研究哲學博士,香港圣公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基督教史。近著包括Fragrant Flowers Bloom:T.C.Chao,Bliss Wiant and the Contextualization of Hymns in Twentieth Century (Leipzig,2015),A Short Biography of Bishop John Shaw Burdon (Hong Kong,2018),Thy Kingdom Come:A Photographic History of Anglicanism in Hong Kong,Macau and Mainland China(合著;香港,2019)等。奧地利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訪問學人(2013),演奏范圍包括莫扎特、勃拉姆斯、拉赫瑪尼諾夫等鋼琴作品。
◆陳永濤
赫爾辛基大學神學博士,金陵協和神學院基督教神學教授,著有《趙紫宸的中國基督論》(Brill,2016)。對20世紀中國基督教神學、基督與文化、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基督教中國化等有一定研究,發表中英文論文數十篇及譯作數篇。
◆胡衛清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中國義和團研究會副會長。研究方向為中國基督教史、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著有《普遍主義的挑戰:近代中國基督教教育研究(1877—1927)》(2000)、《從教育到福音》(2006)、《苦難與信仰:近代潮汕基督徒的宗教經驗》(2013),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
◆李強
上海大學歷史學博士,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集中于中國天主教史、近代耶穌會在華史及基督宗教與近代中國社會文化等領域。代表成果有《金魯賢早期(1926—1946年)著述文獻整理與研究》(2019)、《利瑪竇與自鳴鐘》(2022)、《儒耶對話:晚清江南中國耶穌會士群體的發展與影響(1842—1912)》(Journal of Jesuit Studies,第一作者,2023)等。
◆劉國鵬
意大利米蘭圣心天主教大學天主教會史方向博士,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宗教學會理事;《基督宗教研究》(CSSCI)執行主編;“知止”中外經典讀書會召集人。研究領域為現當代天主教會史、比較宗教學、中西文化比較等。出版學術著作有《剛恒毅與中國天主教的本地化》(2011)、《夾縫與挑戰:時代語境下的中國天主教會》(全三冊,2021)、《中國化與大公性雙重張力下的中國天主教會》(2023)等。
◆劉家峰
華中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兼任中國義和團研究會秘書長。著有《福音與犁:美國在華農業傳教士研究》《中國基督教鄉村建設運動研究(1907—1950)》,主編《離異與融會:中國基督徒與本色教會的興起》等。
◆舒健
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上海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聚焦中外關系交流史和韓國近現代基督教史研究,著有《韓國現存元史相關文獻資料的整理與研究》,主編《宗教與歷史》(第三輯)、《大數據時代的歷史研究》、《醫療社會史研究》(第九輯),發表論文20余篇。
◆王成勉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東亞研究博士。2018年自“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特聘教授之職退休。主要研究領域為基督教在華史、中美外交史、明清轉接史。先后專著與編輯20余部作品,包括The Life and Career of Hung Ch’eng-ch’ou(1593-1665):Public Service in a Time of Dynastic Change (AAS monograph,1999),Contextualiz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An Evaluation in Modern Perspective (Monumenta Serica Institute,2007),《百年鉤沉——二十世紀基督教在華史研究》(2023)。
◆王皓
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上海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國基督教史、近代中國學術史等。代表性論文有《陳垣史學與教會因緣》(2017)、《陳垣的基督教華化思想發微》(2019)、《試釋陳垣與梁啟超論辯玄奘年代及相關之問題》(2022)等。
◆吳義雄
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研究方向為近代中外關系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等。著有《在宗教與世俗之間——基督教新教傳教士在華南沿海的早期活動研究》(2000)、《條約口岸體制的醞釀——19世紀30年代中英關系研究》(2009)等5部著作,發表論文70余篇。
◆肖清和
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培養哲學博士,北京大學哲學系長聘副教授,上海大學歷史系兼職教授。著有《“天會”與“吾黨”: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體研究》(2015)、《天儒同異:清初儒家基督徒研究》(2019)等。
◆肖玉秋
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南開大學世界近現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俄國傳教團與清代中俄文化交流》(2009)、《中俄文化交流史》(2018,主編、第一作者),譯有《東正教在華兩百年史》(2007,合譯),發表論文5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清代俄國東正教駐北京傳教士團文化功能研究”,擔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俄羅斯版《中國通史》翻譯與研究”子課題負責人。
◆楊衛華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博士,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國基督教史。曾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多項。在《近代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等發表論文30多篇,合作編著有《基督教與中國社會研究入門》《漢語文獻與中國基督教研究》等。
◆趙曉陽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基督教青年會在中國:本土和現代的探索》(2008)、《當代中國基督宗教史研究》(2016)、《域外資源與晚清語言運動:以〈圣經〉中譯本為中心》(2019),譯著《革命之火的洗禮:美國社會福音和中國基督教青年會(1919—1937)》等4部,主編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的《吳耀宗卷》《趙紫宸卷》等。
◆周萍萍
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清華大學哲學系博士后,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國教會史等。著有《十七、十八世紀天主教在江南的傳播》(2007)、《英斂之評傳》(2019)等,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
◆周偉馳
北京大學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基督教研究中心研究員。著有《記憶與光照——奧古斯丁神哲學研究》(2001)、《奧古斯丁的基督教思想》(2005)、《太平天國與啟示錄》(2013),譯有奧古斯丁《論三位一體》《論原罪與恩典》、莫爾特曼《三一與上帝國》等名著。
◆朱東華
北京大學哲學博士,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清華大學景教與中國宗教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宗教現象學、唐元景教以及原始基督宗教研究(尤其是敘利亞教父研究)。著有《從“神圣”到“努秘”——魯道夫·奧托的宗教現象學抉微》(2007)、《宗教學學術史問題研究》(2016)、《唐元景教綜合研究》(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