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中產階級賬本:體面地用好每一文錢
- 黃英偉 袁為鵬編著
- 1034字
- 2025-04-08 15:47:43
前言
史料是諸如史學、社會學、經濟學等研究之基礎,出版史料亦能為讀者采引、征用,以資參考。
董士賬本(1936~1942年)由黃英偉研究員2010年自北京舊貨市場購得,現存于黃英偉研究員處。今受用友基金之資助得以出版,茲將賬本基本情況做簡要介紹,以便讀者使用,另附作者兩篇研究小文以供讀者參考。
董士賬本由三部分組成,兩本整冊和部分散頁,共290余頁。由于散頁部分提供了諸多重要情報,為不損失信息和內容完整,本書也一并收錄。[1]賬本時間起于1936年1月止于1942年2月,其間存在一年左右的信息缺失(1939年4月至1940年6月),現存部分共記錄信息2497條,日均記錄1.4條左右。
董士賬本記錄的內容主要為日常收支賬,為典型的傳統四柱記賬法,采用專門印制的腰格通天條賬式,同時使用蘇州碼子和傳統防偽寫法。記錄內容異常豐富和精細,除了收支賬目以外,還有體現賬本主人心情和賬目詳情的小字,賬本主人記錄了該時間段內每一筆收入和支出的詳情,因此是研究該時間段內社會經濟文化現象極為難得的原始素材。
據初步考證,賬本主人名董士沅[2],江蘇武進人氏,工作地點在安徽宿州市的符離集鎮,在一家總號在上海、在安徽設有分號的商號工作,所以常奔走于上海、南京和符離集鎮之間。賬本主人的身份再疊加記錄的時間軸,展現了異常豐富的時代特征和個人信息,因此是理解時代變遷、社會發展和個人內心變化的極好案例。
據此分析近代晚期企業中層管理者的行為方式、辦事邏輯和日常慣習,能近距離觀察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企業家的形象及其過渡性特征。戰爭對一個普通民眾的影響在賬本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這是時代的烙印,是創傷的記錄,賬本主人的應對方式體現出一代人的頑強和不屈。賬本同時也反映了喪葬文化、商業習慣和不在村地主的收租方式等時代事務特色。
更主要的是各種瑣碎物品的價格被詳細記錄下來,如開水2角、車力2角、福橘5角、醬菜1元5角、禮份2元等,這些極為細致的支出信息是研究物價、生活成本、收支結構、營養獲取以及進行中外對比等極好的材料。心情的記載能反映賬本主人的內心世界和社會環境的變遷。
董士賬本的出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該時段微觀資料不足的缺憾,為抗戰前后微觀個體生活變化研究提供較為翔實的歷史資料。利用此資料所做的研究將拓展賬本研究的寬度、加深抗戰研究的深度、提高近代晚期微觀個體研究的精度。更多的思路、更好的角度、更適合的方法將留給讀者。
[1] 本書將兩冊賬本按時間順序排列,原賬本散頁見彩色插圖。
[2] 賬本中出現不同的名字,包括董士源、董士元、董士沅等。本書行文中統一為董士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