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市場主導投資體制的起步階段(1979~1984年)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先后經歷了放權讓利、承包經營、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階段。1979~1984年是投資領域改革的初始階段,這一階段改革的基本特征是簡政放權、縮小指令性計劃范圍以及初步實施市場化。1978年,我國召開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式拉開了投資體制改革的序幕。改革開放后的投資體制改革是以提高政府投資建設效益為目標的。1979年8月,基本建設領域“撥改貸”的試點破除了計劃經濟的財政無償撥款模式,邁出了投資資金來源多渠道的第一步。1980年,國家擴大了建筑業企業自治權,制定了利潤留成制度。1982年,國家試行了工程招標制度。1983年國家規定要論證基本建設項目的可行性,對基本建設項目實行“全面經濟責任制”。[1]在這一時期,政府在保證投資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將部分投資決策權逐級下放。這一階段改革的主要特點如下。

一 企業開始成為政府母體外的投資主體

1978年,四川省率先選取了六家地方的國營企業,進行擴大企業自主權的試點,由此拉開了國有企業改革的大幕。1979年7月,國務院正式發布了《關于擴大國營企業經營管理自主權的若干規定》,給予國營企業以生產經營、機構設置、資金運用等多個方面的自主權。此外,當年我國試運行折舊基金留存制度,恢復了企業基金制度。次年,我國擴大了企業自治的試點范圍,并規定企業有權將留存的利潤進行再投資。1979年8月,國家開展了撥款轉為貸款的試點。1980年,國家開始推行投資包干責任制,以強化企業的投資主體責任意識。1981年,有獨立核算及還款能力的企業應當根據國家的規定,在充分使用自有資金的情況下,將基本建設所需資金改為銀行貸款。1983年3月,為完善建設項目的投資合同責任制,國家計劃委員會等部門聯合制定并頒布了《建設項目投資合同責任制試行辦法》。1984年,國家進一步規定國家投資的全部建設項目,應當根據有償使用的原則轉為銀行貸款。[2]政府將可用于投資的資金以貸款的形式投入,而不是像過去一樣無償撥款給企業;不再將企業視為自身的一部分,而是將其視為不同類型的主體。同時,企業能夠使用其創造的利潤,并且可以通過貸款以市場化的形式進行投融資。企業初步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投資決策權,開始成為政府以外的另一種投資主體。

二 投資決策權的初步下放

投資體制改革從擴大國有企業的自治權開始,隨著國有企業的自主權不斷擴大,市場機制初露端倪。1978年,國家在四川省率先開展“利潤留成制”的試點項目,邁開了擴大企業自主權的第一步。1979年,國家進一步頒布了《關于擴大國營企業經營管理自主權的若干規定》,該規定指出企業可以根據國家規定,自主安排固定資產折舊基金及利潤分成。規定在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打破了投資決策權被政府壟斷的局面。企業獲取了被政府嚴格掌握的決策權,在完成國家安排的計劃的條件下能夠根據市場生產相應的產品,取得自主決策帶來的經濟效益。市場機制的引入使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有了空間。1984年10月,國家為改變計劃經濟體制管理過于集中的弊端,進一步縮小指令性計劃的范圍,并擴大了市場機制調節的范圍。此外,國家通過簡化項目審批程序,進一步擴大了企業的投資決策權。同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進一步擴大國營工業企業自主權的暫行規定》,擴大了企業的產品定價權、資金使用權、生產經營計劃權、物資選購權、資產處置權、產品銷售權、機構設置權、工資獎金使用權等多項經營自主權。

三 壓縮財政預算內的基本建設投資

為了保證全國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國家不斷壓縮基本建設規模。1978年,國家預算投資為389億元,1979年為397億元,1980年進一步減至300億元。[3]要把減少基本建設規模作為進一步調整經濟的重要環節,就必須降低積累及消費的開支,緩解國民收入分配的問題。此外,國家采取了有力措施管理大中型基本建設項目,將所有大中型基建項目和小規模基建項目分別納入國家及地方的基建計劃。通過上述規定,國家基本解決了大規模的基本建設問題,在平衡財政收支的基礎上,極大改善了投資結構。1981年,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輕工業比例從上年的9.1%持續上升到10%;非生產性建筑業的比例從35.7%上升到43%。新建項目不斷減少,重建和擴建項目的投資比例從1979年的41%增加到1980年的47%。[4]

四 側重于投資結構的經濟整頓

1982年12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第六個五年計劃?!傲濉钡幕救蝿帐抢^續解決阻礙經濟發展的歷史遺留問題?!傲濉逼陂g,要從根本上改善金融和經濟形勢,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打好基礎,創造更好的條件?!傲濉庇媱澙^續擴大固定資產投資,但結構有所調整,強調提高投入產出比例。其中,能源運輸是基礎設施投資的重點。國家要求企業通過節約能源和原材料,改進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在這五年中,國家進行了大型企業的技術改造,改變了整個國民經濟骨干企業的技術特征,加快了機電產品的更新換代。

自1982年國家提出加強重點工程建設的政策以后,經濟運行直至1983年上半年仍未扭轉局面。從1月到6月,在國家啟動的10000多個基礎設施項目中,國家預算內的投資僅僅完成了國家計劃的34%。[5]為此,1983年6月25日,中央召開工作會議,決定實施行政措施,通過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重點保證能源、交通的建設。首先,國家規定將各項基本建設資金納入計劃,通過下達指令性指標嚴格控制基礎設施投資的總規模;清理在建項目,大量壓縮重復建設項目;對地區實施行政管理問責制,確保各地區、各部門不突破國家控制額度。

五 對外直接投資的政策保障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1979年8月13日,在改革開放的指導下,國務院提出了15個經濟改革措施,這是我國首次出臺鼓勵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的相關政策,為我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奠定了基礎。為了貫徹執行國務院提出的“要出國辦企業”的政策,1981年原外經貿部頒發《關于在國外開設合營企業的暫行規定》及《關于在國外開設非貿易性企業的暫行規定》,1984年又制定了《中國對外投資開辦非貿易性企業的暫行審批程序和管理辦法》。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有對外經濟合作經驗的一些企業,率先在國外開設對外貿易公司。1979年11月,北京友誼商務有限公司首先在東京成立合資企業,建立了第一個海外聯合企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原县| 昭通市| 玉门市| 清河县| 盐津县| 乌拉特中旗| 新乡县| 墨脱县| 房产| 潞西市| 金寨县| 韩城市| 松潘县| 忻州市| 勐海县| 嘉善县| 育儿| 老河口市| 象山县| 惠东县| 巴彦淖尔市| 苍南县| 兴安盟| 玉门市| 宁南县| 石渠县| 双峰县| 东台市| 金坛市| 大田县| 齐河县| 湘西| 防城港市| 奉贤区| 刚察县| 射阳县| 崇礼县| 九龙县| 恩平市| 亚东县|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