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一 選題緣起與研究意義

(一)選題緣起

本選題的確定主要通過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進行考量。理論層面在于豐富國內外學界對古巴綠色發展的研究;實踐層面在于探討古巴經驗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有益啟發。

1.理論層面

工業文明涌現出的種種技術手段,為調和人與自然的矛盾提供了方案,但這類方法通常以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為導向,著眼于短期目標,功能單一,忽視與生態系統的關聯性,本身也會對生態環境產生一定負面影響。[1]片面依賴技術手段實施生態治理的方式無法從根本上緩解生態危機。如何從根源上解決環境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一直是國內外學者們關注的一個問題。西方綠色左翼學者認為,資本主義制度是當前生態環境危機日益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新自由主義的統治下,社會傾向于以金錢和物質財富作為增長的主要目標。這樣的一種市場邏輯破壞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是轉向社會主義發展之路。古巴是全球唯一在人類發展指數(0.82)和生態足跡指數(1.5ha/p)兩方面都達到很高標準的國家,古巴生態環境治理及綠色發展方面的努力在國際范圍內獲得認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2006年地球生命力報告》稱,古巴是世界上唯一可持續發展的國家。與世界其他發展水平類似的國家相比,古巴在綠色發展方面的建設更為系統,生態環境治理成效顯著。在“資強社弱”的格局下、在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下,綠色發展何以在古巴被提出并持續推動,其探索歷程、主要經驗、主要特征以及其實踐成效無疑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學界對古巴綠色發展的研究已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但通過對現有研究成果的梳理,筆者發現目前該領域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從事古巴綠色發展研究的學者盡管對本研究的相關問題做出若干研判,但他們對生態環境領域的研究大多從屬于環境領域和經濟領域的研究,對社會主義與綠色發展二者之間的學理聯系闡述不足;二是從事社會主義研究的學者在各自學科領域內只側重生態環境的某一維度研究,對其整體發展邏輯和經驗研究不足。

本研究以古巴的綠色發展為主題,在批判資本主義反生態本質,評析社會主義進行綠色發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基礎上,在社會主義范疇內、在公有制的框架下對古巴的生態環境治理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總結,通過對古巴綠色發展的理論淵源、時代背景、發展歷程、主要經驗、基本特征、建設成效和面臨的挑戰以及對中國的有益啟示等幾大部分進行分析,探索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新態勢。

2.實踐層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形成了科學系統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我國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加快了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體系建設,加強法治建設,建立并實施了中央環境保護監督制度,實施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率先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實施《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產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2]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也指出:“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出現了穩中向好趨勢,但成效并不穩固。”[3]目前美麗中國的建設仍舊面臨諸多挑戰:不同地區環境治理與改革力度不均衡,各級政府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自上而下層層衰減,對生態文明理念的深化認知仍需加強等,成為建設過程中無法回避的現實。隨著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發生變化,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更加強烈。為了滿足人們對美好環境日益增長的需求,如何持續、穩步地推進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已是當前關注的焦點。

與資本主義的環境治理不同,古巴的綠色發展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推動社會發展。雖然同樣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古巴,其社會主義“更新”模式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路徑及發展模式有所不同,但二者在公有制框架內進行的生態環境治理與發展卻有著共同的規律。古巴的綠色發展是建立在古巴特色的社會主義“更新”模式內,以土地公有制為基礎的。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選擇獨立探索、尋求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實際的具體結合等經驗與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理念不謀而合。在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保障下,古巴的實踐經驗向國際社會提供了一條全新的綠色發展道路。古巴政府在都市農業、有機替代、新型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實踐成效對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有著一定的借鑒作用,古巴政府堅持將綠色發展融入醫療、教育、旅游等特色行業發展的經驗對世界環境治理具有一定的啟示。深入研究古巴的綠色發展,有利于我們進一步把握可持續發展規律,汲取古巴經驗中的有益成分,不斷完善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為世界生態安全做出更大貢獻。

(二)研究意義

綠色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潮流,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順應自然、著眼長期的發展目標已成為共識。社會主義國家如何進行綠色發展,不僅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也成為學術界聚焦的一個嶄新命題。深入探討古巴綠色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無疑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1.理論意義

第一,有助于總結古巴社會主義綠色發展建設模式。作為西半球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古巴的綠色發展是以政府為主導,發揮群眾力量即通過上下聯動模式進行的;是在實際國情的背景下發揮本國的特色優勢,統籌環境與教育、醫療、旅游等行業協調發展的。強調維護人與自然和諧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特征,古巴的綠色發展經驗符合“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更是古巴社會主義模式“更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古巴綠色發展進行深入研究“對豐富科學社會主義內容,擴大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黨人的視野和思路只有好處”[4]

第二,有助于把握發展規律,探索社會主義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拓寬世界社會主義研究的視野。生態思想是馬克思恩格斯留給我們的一份重要的理論遺產,如何正確處理人、自然、社會的關系,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有不少重要論述。充分掌握這一部分的理論,有助于我們理解和解決當代生態問題,為推動社會主義可持續發展提供思想武器。但不可否認,馬克思恩格斯并沒有對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如何促進可持續發展提供現成的答案。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現代文明的基本追求,其實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們在理論上把握不同階段、不同方面的特點,建構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框架,推動可持續發展從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不斷發展。本研究打通學科之間的壁壘,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對古巴的綠色發展進行研究分析,對其生態保護及環境治理經驗進行理論思考,探索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發展的可持續路徑,拓寬世界社會主義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2.應用價值

通過對古巴的研究,總結其綠色發展經驗。

第一,有利于為中國生態環境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改革提供經驗參考。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首次提出要進行生態文明建設,闡述了建設生態文明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措施,深刻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十八大繼承和發展這一思想,首次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全面論述,并把其納入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總布局中。十九大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目標、新要求和新部署,把建設美麗中國確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理論成為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靈魂,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重要支撐。本研究對古巴綠色發展的具體情況進行考察分析,對中國解決環境與發展之間的矛盾、大力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有現實意義。

第二,有利于世界社會主義國家吸收綠色發展研究成果。世界上現存的五個社會主義國家均處于不斷探索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重心。但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社會主義國家也出現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與日常生活和社會穩定密切相關的森林砍伐、飲用水污染、城鄉垃圾、工業化農業危機和空氣污染日益嚴重。對古巴綠色發展的深入研究,讓我們認識到綠色發展已成為社會主義文明體系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必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探索適合本國的綠色發展之路,為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做出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增城市| 陆河县| 繁昌县| 湾仔区| 金昌市| 仪陇县| 淳安县| 临潭县| 青岛市| 德昌县| 娄烦县| 宾阳县| 常州市| 广州市| 遂昌县| 凤翔县| 余江县| 富民县| 桃园市| 榆树市| 永昌县| 项城市| 陆良县| 伊川县| 额尔古纳市| 图们市| 平阳县| 潮州市| 湖口县| 汾阳市| 托里县| 武穴市| 且末县| 濮阳县| 虹口区| 新野县| 阿瓦提县| 望江县| 南召县| 石首市| 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