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造共識:美國立國時期的革命話語與大眾傳播
- 應琛
- 845字
- 2025-04-08 17:46:47
序言
多數美國人和全世界了解、研究美國的人認為,美國的基礎是1776年獨立戰爭和建國后初期奠定的,特別是那些“建國之父”(founding fathers)圍繞制憲會議時確定的思想和制度。
這種認識和觀念不完全、不準確。美國真正的基礎其實不僅主要是在建國初期或建國之后,也包括1776年獨立之前已一百多年的“殖民地時期”,即獨立前十三個州的歷史和實踐,獨立前的美國實踐可以說是“基礎的基石”。不但如美國人常說的“先有哈佛,后有美國”,而且就是《獨立宣言》《美國憲法》中很多基本的思想、原則、制度也來源于獨立前弗吉尼亞等州的憲法;對總統等國家職權的限制延續了殖民地時期十三個州對總督權力的限制,因為新大陸人不愿意在北美“新大陸”再有權力無限的國王。
遺憾的是對美國歷史發展的這一“奠基時代”,國內外特別是中國研究、了解不夠。應琛副教授的著作是填補中國在美國研究領域這一空白的力作之一。該著作論述美國早期政治思想的形成和普及,把獨立前的積累與獨立后的“建國”兩個重要歷史時期打通,連在一起,分析、研究美國的“立國之本”。這對于中國人認識、了解和研究美國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學術價值,也具有實踐意義。
該書是作者在長期學習政治學、公共管理、國際關系等學科理論的基礎之上,在中國和美國做了多年的相關研究完成的。本書對早期美國的歷史、美國的政治發展,特別是民主政治理論普及的途徑、特點等做了系統的分析和考察。同時對比同一時期其他主要國家的不同情況,說明了美國的特點。
該書依據的文獻、史實、資料翔實,分析較為深刻,理論性強,是關于美國政治思想和社會形成的較為深入的研究成果。該書在論述美國政治思想發展,特別是在政治思想和理論大眾化、普及化方面有所創新,是國內相關研究較為前沿的成果。
隨著中國的發展和現代化進程,包括思想、文化、學術的發展和現代化,以及更廣泛深入地融入世界、了解世界、認識世界,中國對世界包括對美國的了解、認識和研究正在逐步深入。應琛的新著是中國融入世界、了解世界、認識世界的最新成果之一,可喜可賀!也自然可讀可思。
楚樹龍
2019年春于北京清華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