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壞名聲(求追讀)
- 文豪1979:我在文壇當教父
- 一百零一星
- 2015字
- 2025-03-28 21:38:57
過了一會兒,看著人都到齊了,大隊書記劉一民說道:“開始吧,開始吧。”
先開始并沒有放電影,而是播放了十多分鐘的新聞,算是這個時期的新聞聯播。
【新聞簡報:一,高考將于六月開始報名,于1979年七月七八九號正式考試,號召全體公社大隊落實報名政策和指令指示。
二,zg中央、國wy決定在粵區蛇口建立全國第一個對外開放工業區——蛇口工業區。
三,于二月十七日開始,人民解放軍對越進行反擊戰!至今取得優良作戰成績。
……】
看著這幾個新聞,都是大新聞啊,周止倒是有些意外,不過現在開始改開確實是是開始落實了。
至于越戰也是大事情,那群吃里爬外的東西確實是該打,而且現在建國初,一直在給這些附近的國家樹立一些威嚴。
基本阿三、猴子都挨打了幾棒子。
不過這些新聞簡報倒不是實時的,基本要落后那么一個月,要是想看實時的,得去買《人民日報》。不過農村人沒那個閑錢。
看完新聞簡報之后,就開始了放電影,是《梁山伯與祝英臺》,這部影片在以前是禁播的,現在才慢慢恢復。
愛情電影自然是大部分人都能夠接受的。
“哎呦呵,新電影,以前沒看過!”
“什么新電影啊!這是十年前的電影,只是現在能夠看了。”
“哦!!”
然后張志勇看向了周止,問道:“梁山伯!你什么時候去找你的祝英臺!??”
在他們心里,林清月這種首都的媳婦,可不就是祝英臺?
這不得看看周止的樂子。
周止笑著說道:“現在又不是以前,封建迷信早被打怕了!!!”
他自己當然知道自己說的假話。
門當戶對這件事情,基本就是印在骨子里面的事情,因為尖銳的階級矛盾才是最關鍵的事情。
這個時期,有些高官閨女就喜歡嫁給軍人,還有的下嫁的知青。
“哈哈!現在周老師也是大作家了,就算是城里的岳父母也不見得不待見你了。”劉志強接著說道。
周止繼續笑著。說道:“老說我的事情干什么?劉老師,你們呢?都二十多了,還不結婚?”
劉志強撓撓頭,看了一眼劉琪,不敢說話。
村子就這么大一個,能夠喜歡的姑娘也就那么幾位,優秀的劉琪老師,自然追求者眾多。
劉志勇立馬岔開話題,說道:“走吧,我先回去了!過兩天還要上課呢!”
見著劉志勇先跑路了,原本準備開周止玩笑的劉志強也站起來身子,小心翼翼問道:“劉老師,待會要去村口吹吹涼風嗎?”
周止看著他那生澀的模樣就想要笑。
劉琪搖搖頭拒絕道:“我待會要回家幫忙做飯呢!今天放映員去我家吃飯!”
放映員一般下鄉里來,都是包飯吃的,吃得也都不錯,村民感激他們,都是招呼好的。
至于招呼他們的人家,大隊也會發補助。
劉志強悻悻點頭,只好一個人拖著如同狗皮膏藥的腦袋貼在胸前,準備離開。
書記劉一民喊了一聲:“今天的電影就到此為止了,大家看完電影就回家哈!別到處瞎搞!!還有就是劉志剛家里……,張翰家里……”
算得上是書記宣布一些村里的小事情和小新聞。
等著劉一民的大嗓門喊完之后,才走到放映員身前。給他們遞煙。
大前門煙,劉一民說道:“今天,到我家里去吃飯哈!”
“劉書記,家里搞肉沒?”
劉一民笑著說:“有的有的,今天給你們切了一點臘排骨燉起來的!走,去吃!”
他又回頭看了劉琪一眼,說道:“走嘛。走嘛,劉琪,先回去。”
劉琪點點頭,問道:“今天要去我家里吃點嘛?我爸……額……”
劉琪也不知道怎么說!不過兩家里關系好,從小就互相竄門。劉一民也不會有什么意見。
周止說道:“沒事,不用了,你和劉書記今天忙,我就不過去麻煩你們了,我先回去了。”
他心里還想著今天回家里吃豬肉呢,沒好意思打擾別人家去。
劉琪看著他離開。
……
周止朝著家里人那邊走去。
他左右看看,沒看到張秋天的身影,問:“媽,去哪里了?沒來看電影啊!”
“爸媽看一半就回去了,說是回去做飯的!”
“是怎么了?”周止知道,事出反常必有因,畢竟這么早回去也是有些奇怪的。誰還不喜歡看電影啊?
“剛剛就是這里,河邊劉大家里面的幾個婆娘說你壞話,媽聽不下去就先走了。”見著周圍幾人都沒動靜。大嫂解釋道。
周止大概也猜到了是什么壞話。
畢竟他知道,有些人就是見不得別人好。
“嘿嘿嘿,看電影,我就想起來周止,他不就是梁山伯嗎?以為自己去首都考試,讀書點成績,就出息了?”
“那也是,他那點成績,管什么用?還不是費活路,首都的兒媳婦,林老師那么好看的姑娘,家里人真的甘心把她下嫁給農民啊?”
“我看還是沒得出路,這么三四個月,一點消息沒有,要回來早回來了。”
大嫂二嫂稍微把事情和周止說了一遍。
周止也知道,就算是自己寫出書了也不一定能改變有些人的看法,畢竟他們根本不懂這些東西。
倒還不如考上大學之后,帶媳婦回來逛兩圈來得自在。
周止點點頭,說道:“我曉得了,我們回去吃飯吧,爸媽在等我們呢!”
晚上,等一到家里面,就聞到了香味。
五花肉切下來一些,今天用的豌豆燜的,算是換換口味了。
用豌豆燜的五花肉,就做了這么一大鍋。
周止中午專門叮囑過張秋天,今天一定要煮白米飯。
要想知道,這個年代的農村,吃精糧的是真少。
三十年前,留著農民在地里,哼哧哼哧干了一輩子!討得了一輩子的好處就是吃飯。后來糧食不缺了,但是缺勞力了,號召著農民外出打工。
所以農民很苦,苦了幾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