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笑玩鬧間,叔侄二人很快便來到長信殿。
和往日如出一轍:呂太后端坐御榻,手握兔毫,俯首案前,正忙著處理政務。
近些時日,劉恭來長信殿的頻率極高,自是輕車熟路的拱手一見禮。
呂太后也自然的輕‘嗯’了一聲。
倒是聽到劉長的見禮聲,難得呂太后臉上,流露出一抹輕松、純粹,且不帶絲毫刻意的溫和笑意。
卻仍是頭也不抬的,招呼叔侄二人先坐。
于東席依次落座,趁著呂太后處理政務,暫時沒空搭理二人的間隙,劉恭也悄悄側過身,打量起劉長面上神情。
有意料之中的些許敬畏。
但更多的,竟是一股由衷喜悅。
——見到呂太后,劉長顯然很開心。
御榻之上,呂太后也同樣難得放松了些,抓緊處理完一封奏疏,便含笑抬頭望向叔侄二人。
“上林一行,可還順利?”
溫聲一問,呂太后又特意看向劉長,似有所指道:“總該是不覺得憋悶了?”
聞言,劉長只嘿嘿一笑,當即拱起手:“謝母后開恩,許兒臣出游?!?
“雖只二日,兒臣卻也受益良多?!?
便見呂太后又是一笑,目光也是前所未有的柔和起來。
嘴上卻是陰陽道:“本也不想的~”
“只淮南王困居長樂日久,竟說朕——乃至太祖高皇帝,獻媚胡夷,喪師辱國?”
…
“朕,惶恐啊~”
“想當面向淮南王解釋、告罪,卻是百口莫辯。”
“這才勞煩太子,領淮南王走這一遭上林,看能不能悟到些什么。”
“若仍悟不到,朕也只得斗膽,當面向淮南王請罪了……”
如是一番話,說的劉恭可謂是心驚肉跳。
——原本安坐于筵席上的屁股,也是如坐針氈般稍稍抬起,隨時準備起身道罪。
劉長卻是非但不慌,甚至還面帶羞澀的嘿笑著低頭。
顧自尬笑了好一會兒,才難掩尷尬道:“咳咳…母、母后。”
“兒臣,都已是做叔叔的人了……”
說著,劉長還對呂太后一陣使眼色,嘴上也不忘提醒道:“太子還在呢……”
虎背熊腰的劉長,卻作如此一番扭捏之態,呂太后也終是再也繃不住,捂嘴嗤嗤失笑起來。
許久,方稍斂笑意,語帶寵溺道:“好~”
“朕的阿長,竟也到知羞的年紀了……”
再戲謔調侃一番,呂太后才終是含笑搖頭,隨即面色稍一正。
“阿長對先帝、對朕有意見,這沒什么不好?!?
“——真要是先帝、朕做了錯事,能由阿長這樣的宗親指出來,總好過由外臣來說、來罵?!?
“但在開口說話之前,阿長總該想想:為何會如此?”
“先帝、母后,為何會這么做?”
“這其中,是否何不為人知、不足為外人道的緣由,和苦衷?”
見呂太后終于‘恢復正?!?,劉恭也總算心下稍安。
暗下稍呼一口氣,抬頭便見御榻之上,呂太后面帶唏噓道:“阿長,自幼聰慧?!?
“但有些事,并不是阿長看上去,所看到的那么簡單?!?
“——人心、人性,形勢、境遇之類,且不多談?!?
“就連那些一眼就能看出是非、對錯的事,往往也都有令人匪夷所思,讓人不敢相信的另一面。”
…
“漢匈平城一戰,先帝身陷白登之圍,得以脫困后,并非不能乘怒追擊,北逐胡蠻以萬千里!”
“當今元年,冒頓單于以國書相辱于朕,朕也并非不能怒而發兵,興師問罪于匈奴單于!”
“——然,相忍為國四字,終還是讓先帝強壓下怒火,甚至險些將魯元嫁去草原,以和親匈奴?!?
“也讓朕卑躬屈膝,自貶為色衰老嫗,以謝冒頓‘交歡’之請,甚至又送去嬌美宗女,以供單于取樂?!?
“阿長難道認為,朕與先帝,是什么仁弱好欺的人嗎?”
“亦或我夫婦二人,是色厲內荏、欺軟怕硬——于臣下、子民施威,反于外蠻狄夷示弱的昏君?”
如是一番話,呂太后言辭不可謂不嚴厲。
但其中,也不乏滿滿的懇切。
——呂太后,是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以最通俗易懂的語言,來教導劉長。
劉恭很確定皇帝老爹,不曾得到過呂太后如此‘平心靜氣’的溫和教導。
就連劉恭,也至今不曾見過祖母呂太后,能如此耐心的教導、訓誡某個犯錯者。
呂太后話音落下,劉長早已是羞愧的低下了頭,側臉卻仍能看出些許倔強。
見此,劉恭也不再旁觀,而是適時開口道:“有一事,王叔或不知?!?
“當年,匈奴單于冒頓送來國書,于皇祖母極盡折辱之詞,朝堂內外、軍中將官,也同樣是群情激奮?!?
“——已故舞陽武侯樊噲,更是當庭請命:愿率軍十萬,出征北伐,生擒匈奴單于冒頓,以問罪于皇祖母當面!”
“但最終,皇祖母還是為宗廟、社稷計,強壓下怒火,于冒頓極盡卑微之辭,方使一戰休于未起?!?
…
“王叔可知為何?”
“——因那一年,是父皇元年?!?
“太祖高皇帝新崩,尸骨未寒;父皇未冠而立,我漢家主少國疑?!?
“相府國庫、少府內帑空虛,官吏俸祿尚且偶有不齊,更妄論發兵征戰之軍糧、資費。”
“更平城一戰,高皇帝率我漢家王師足四十余萬,尚且落得個白登之圍。”
“若當年,皇祖母果真應允樊噲,將兵十萬出塞北伐,那別說是生擒單于,問罪于太后當面了——能不被全殲于塞外,便已然是樊噲之才,勝高皇帝者甚……”
言罷,劉恭還不忘朝御榻之上微一拱手,為自己擅自開口插話,向祖母呂太后致歉。
卻見呂太后滿不在意的一擺手,旋即深吸一口氣,面帶期許的再度望向劉長。
“論輩分,太子,是阿長的晚輩?!?
“論年歲,太子,也比阿長年幼?!?
“但這些事,阿長看的,遠沒有自己的侄兒、晚輩透徹。”
“——所以,太子能成為太子,能自由出入長樂、未央?!?
“而阿長即便已年壯,卻仍舊只能困居長樂、困在演武殿,至今不能就藩淮南。”
…
“朕,寄大希望于阿長?!?
“此殷殷期盼、良苦用心,阿長,可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