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
“咳…王叔,還真是快意恩仇……”
被劉長一臉認真的盯著,劉恭自知躲不過,便只得擠出一抹尷尬而又不失禮貌的微笑,以如是一語聊做敷衍。
不料劉長聞言,面色反而更認真了些,甚至還將身子往前傾了傾。
“阿恭。”
“這件事,寡人從未說與旁人。”
“——審食其,寡人是肯定要殺的!”
“若阿恭愿助寡人,那我二人明日便動手,算寡人承阿恭一份人情。”
“阿恭若不愿,寡人也自會靜候時機,伺機而動。”
看出劉長不似作偽——是真有此打算,且真的會在未來付諸行動,劉恭遲疑再三,終是苦笑搖頭間,發出一聲輕嘆。
“王叔,就不擔心皇祖母,會因此而雷霆震怒嗎?”
“要知道審食其,可是皇祖母最信重的近臣吶?”
“——高皇帝二年,彭城一戰過后,皇祖母與太上皇皆為項籍所擒。”
“直到高皇帝五年,項籍自刎于垓下,皇祖母和太上皇,才總算走出囚籠,重見天日。”
“那三年的牢獄之災,侍奉于皇祖母左右的,恰恰就是如今的辟陽侯:審食其啊?”
如是一番話,卻并沒能讓劉長寫滿決絕的面容上,涌現出絲毫遲疑,劉恭也不由啞然。
片刻后,又搖頭再道:“即便不說這些——即便不說往昔恩情,皇祖母眼下,也分明是要重用審食其。”
“如此關頭,王叔任性妄為,殺死審食其,萬一壞了皇祖母的謀劃,又如何是好?”
不出劉恭所料——這樣一番有理有據的勸阻,依舊沒能打動劉長分毫。
只見劉長仍是一臉決絕,滿是篤定道:“母后,必然不會怪罪寡人。”
“即便怪罪了,也會在得知寡人殺審食其,是在為死去的母親報仇之后,原諒寡人。”
“——誰又能怪罪一個年僅九歲,便不惜以身涉險,為亡母報仇的孝子呢?”
“尤其母后,更不會怪罪寡人純孝之舉。”
說著,劉長便似是決心更定般,顧自沉沉一點頭。
而后眼皮一翻,略有些落寞的看向劉恭。
“如此說來,阿恭是不愿意助寡人了?”
…
話被劉長說到這個份兒上,劉恭也是一陣哭笑不得。
審食其,是否當真罪該萬死?
顯然并不是。
莫說當年,劉長之母趙姬身陷囹圄,且懷有高皇帝血脈——懷有劉長一事,審食其是一五一十稟明了呂太后。
就算如劉長所說那般,不曾稟明,又何罪之有?
作為呂太后身邊最受信重的內臣,審食其自不可能對所有求上門,請求‘以某事轉告呂后’的人來者不拒。
尤其當年,趙相貫高刺殺高皇帝劉邦未遂一案,鬧得那是沸沸揚揚,整個趙國上下都廣受波及。
朝堂內外尚且風聲鶴唳、元勛功侯尚且人人自危,審食其一介內臣,愿意去趟這攤渾水,已經很夠意思了。
誠然,劉長目前的認知,是審食其從中作梗,并未將此事稟明呂太后,從而導致生母趙姬于牢獄中辭世。
在此前提下,劉長記恨審食其,似乎也沒什么不對。
但關鍵就在于:劉長生母趙姬,當年是在牢獄中生下劉長之后,自殺身亡的!
在呂太后眼皮底下自殺,而且是生完孩子——生下高皇帝的血脈后,片刻不敢耽誤的立即自殺!
劉恭不語,只一味覺得這套操作,實在是太過熟悉。
——現下,關于劉恭的身世,朝堂內外一致公認的情況,便是劉恭的生母死于難產。
對外,則更是絕口不提劉恭生母另有其人,只說劉恭是嫡出皇長子,乃皇后張嫣所生。
叔侄二人,均是剛出生便喪母,然后被呂太后,或呂太后指定的人養在膝下。
說這其中沒有鬼?
鬼才信呢……
“王叔,還是沒明白個中要害啊~”
思慮良久,劉恭終是悠悠發出一聲嘆息。
真相,劉恭是不可能告訴劉長的。
并非劉長不能得知真相,而是這所謂的‘真相’,不能出自劉恭之口。
再者,七叔淮南王劉長,也算是劉恭為了應對將來,那場可能發生的動亂,而提前交好的重要盟友。
若是讓劉長因此事,而鬧出個‘寡人未壯,壯即為變’之類的變故,對劉恭而言,也總歸是有害無益。
話說一籮筐,劉恭卻是片刻間便有了決斷,當即為劉長‘分析’起利害關系。
“王叔要知道,蕭相國所修訂的《漢律》之中,并沒有哪一篇、哪一句,能證明審食其當年之舉有罪。”
“——《漢律》從不曾說,作為太后的近臣,審食其應該在當年那種情況下,將實情稟奏太后知曉。”
“既《漢律》無法治其罪,那即便是皇祖母、父皇要殺審食其,也總要費一番功夫,才能在事后平息物論。”
“眼下,王叔固然沖冠一怒,為母報仇雪恨,可真要殺了審食其,王叔又如何應對天下悠悠眾口?”
“皇祖母,又可會為王叔收拾殘局、平息物論?”
言罷,不等劉長再度開口,劉恭便搶先搖了搖頭:“絕不會。”
“皇祖母于王叔,必然是輕則禁足,重則下獄!”
“雖不會害了王叔性命,但王叔就藩封國,卻必然會遙遙無期啊?”
聽劉恭先前之言——尤其是那句‘《漢律》治不了審食其的罪’,劉長面上還滿是不以為意。
但在最后,聽到劉恭說自己若沖動行事,便必然會延遲就藩,劉長才總算是微皺起眉,從先前的毅然決然,稍動搖為遲疑不定。
別看劉長才剛九歲,仍是個孩子。
卻也是高皇帝諸子當中,除已經薨故的齊悼惠王劉肥外,唯一一個九歲都沒能就藩的特例。
——高皇帝三子:趙隱王劉如意,五歲獲封為代王,七歲移封趙地,同年就藩。
到被呂太后召回長安,以一爵毒酒鴆殺之時,劉如意也才剛十一歲而已。
…
——高皇帝四子:代王劉恒,七歲封王,而后就藩。
現如今,才剛十四歲的劉恒,已經在代都晉陽城內的王宮中,生活了足足七年,更已是兒女雙全!
…
——高皇帝五子:梁王劉恢,五歲封王就藩,現年十二歲,已立了王后呂氏。
——高皇帝六子:趙王劉友,四歲封淮陽王,六歲移封趙地,現年十一歲,已立了王后呂氏。
甚至就連劉長唯一的弟弟——高皇帝八子:燕王劉建,都是在還沒滿一歲的年紀封王,并在前年,滿六歲后就了藩!
唯獨劉長,早在兩歲時便得封淮南王,卻是直到如今,都已年滿九歲,也仍被呂太后留在長安,‘養在膝下’,遲遲不能就藩封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