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踞在潛山、太湖一帶的馬守應、賀一龍、賀錦、劉希堯、藺養成,想投降大明的消息,在當地很快就人盡皆知。
這樣的消息隨著來來往往的商賈、行人,又向周邊的地區擴散。
安慶巡撫鄭二陽得到這個消息后,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在此之前,他可是清楚這些人是什么樣的態度。
“來人???馬上派人去當地打聽,投降的消息是否準確?”
隨著鄭二陽的安排,喬裝改扮的衙役騎馬出了城門。
同樣得到消息的監軍道楊卓然,卻是大喜過望,他高興的在房間里不停地走動。
“真是天助我也,我建功立業的時機來了,來人???趕緊準備一下,我要去潛山、去太湖招降?”
在鳳陽的徐云聽到這個消息,沒有放在心里,他正在玉米地里,扒開綠色的皮,查看玉米是否能吃了。
“侯爺,這皮還是綠色的,不會是成熟的?”
“宋大人,你有所不知,這種玉米吃的就是一個鮮字,要是等到葉子、皮都黃了,那就不能吃了?”
“是嗎?侯爺,你是說現在就能吃了?”
“我看看,估計差不多了?”
徐云、宋應星在玉米地里聊天。
扒開外皮,用手掐了一下,玉米汁一下子就流出來了。
“哈哈哈,宋大人,可以吃了,這玉米可以吃了?”
“侯爺,就這樣生吃?”
宋應星不相信。
“生吃不好,容易生病拉肚子,要煮熟吃才能吃到最好的味道?”
“侯爺,那咱們趕緊弄一些回去,我還沒有吃過這樣的東西,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樣的味道?”
宋應星非常期待。
鮮嫩的玉米整整扒了一車,徐云看著大家笑呵呵的樣子,并沒有說這是甜玉米和糯玉米。
“侯爺,這味道實在是太好吃了,甜甜的,就像是蜜糖一樣?”
鳳陽縣衙的大院里,徐云吩咐人架起了一口大鍋,將玉米帶皮煮熟了。
“宋大人,你不要著急,慢慢地吃,來、來、來,你再嘗一嘗這個,味道與你吃的不一樣?”
徐云遞給了宋應星一個糯玉米。
“侯爺,等一下,我吃完這個再吃那個?”
宋應星是知縣,吃過的美味比一般人多的多,他對玉米是贊不絕口,那些書吏、衙役就更是不用提了。
“侯爺給咱們弄的這個玉米,我覺得是天上的美味啊,從小到大我就沒有吃過這么好吃的東西?”
“是?。课乙矝]有吃過,估計只有皇上、侯爺吃過吧?”
“那肯定是,皇上是真龍天子,那什么樣的好東西也能吃到?”
……
朱由檢此時不在鳳陽,如果他聽到這樣的話,一定會喊冤枉的,因為,他真的沒有吃過玉米。
“侯爺,這玉米是不是就可收獲了?”
“宋大人,這可不行,咱們現在吃的是嫩玉米,要想保存就必須要等到葉子、皮都黃了才行?”
“侯爺,有件事我必須要告訴你?”
“宋大人,什么事,你說吧?”
“侯爺,這老百姓的家里都快斷糧了,我到村里去看了看,也就是不到十天的日子,這玉米還要多久才能成熟?”
“宋大人,這樣吧!咱們有計劃的收獲一些玉米,然后按照戶口、人口分給老百姓,讓大家節省一些糧食?”
“侯爺,要是這樣一來的話,大家都知道玉米現在就可以吃,有可能發生大規模偷盜的事情?”
“宋大人,你說的對,偷盜的問題不能不防,但最主要的是不能讓老百姓家里斷糧,小偷小摸就不要追究了,大規模的偷盜必須要殺一儆百?”
徐云、宋應星在鳳陽忙的時候,大明的監軍道楊卓然,也帶著自己的護衛,出現在了潛山、太湖山里。
“稟報將軍,大營門口來了一個官員,說是來招降咱們的?”
馬守應聽到這個消息,看了看旁邊的藺養成。
“藺兄弟,看起來有比咱們還著急的人,怎么樣,人家來了,咱們是不是去見一見啊?”
“好,那就先看看他給咱們帶來了什么樣的好處?”
馬守應、藺養成騎馬來到大營門口,看見一個穿著官服的中年男人。
“我是馬守應、這是藺養成,不知大人是什么官職???”
“我是大明的監軍道楊卓然,聽說大家有意投降朝廷,因此,特意前來與各位共同商談此事?”
“楊大人,我們是五個人,還有三個人不知道你來了,咱們先進去,我派人去把另外三個人找來一起談?”
馬守應說的非??蜌狻?
“好,那就大家一起商談!”
賀一龍、賀錦、劉希堯三人到了之后,關于投降的事情就正式開始了。
“我們其實都是絕世之才,只不過是朝廷沒有使用,我們之所以要造反,是因為大家都吃不上飯了。”
藺養成的意思是造反不能怪他們。
“要是朝廷在賑災的事情上,處理的平平穩穩,哪里會有造反的老百姓,我們可都是大明的忠義之士?”
劉希堯說的是冠冕堂皇。
“我們歸誠朝廷,并不是說打不過官軍了,而是聽聞劉國能、李萬慶十余營前后歸誠,為大明效死,我們也早有此心?”
賀錦純粹是胡說八道。
“我們歸誠朝廷是大事,不知道楊大人如何對待我們啊?”
賀一龍想弄清楚楊卓然的底牌。
“就是,我們這么多兵馬,朝廷打算將我們安置在什么地方?由什么人來管轄?糧餉的問題怎么辦?給我們什么官爵?”
馬守應一口提出了好幾個問題。
“各位,我準備指定黃州府屬的山區,為你們的安置地,以蘄水、廣濟、蘄州三地賦稅給你們,至于各位的官職,我要稟報皇上?”
“楊大人,我們不想在山區里呆著,這些年大家東奔西跑,一直沒有穩定的地方,此次歸誠朝廷,就是想徹底的穩定下來?”
藺養成的話楊卓然覺得非常有理。
“那各位想到什么地方?”
“楊大人,為了表示我們的誠意,我們覺得鳳陽是最好的地方,那里是大明的龍興之地,到鳳陽去可謂是大吉大利???”
“鳳陽?這鳳陽確實是比山區好的多,不過,既然是大明的龍興之地,還是要朝廷來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