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并非指達此境界便可預知未來。
而是以己心契合天心,能在危難降臨之際心生感應,全憑本能便可做出最有利的應對。
對武道宗師而言,萬軍從中取敵將首級,最困難且最兇險者為何?
正是那瞬息萬變的戰場,防不勝防的冷箭。
縱使反應再快,也終有力竭神疲、反應遲緩之時。
所謂千人合圍、萬箭齊發,聽來駭人,實則對真正的高手而言,反非最險之事。
因縱有千人萬箭,受制于戰場空間,能近身圍攻或箭矢加身者,不過十數人、數十箭而已。
否則高手孤身置于敵軍之中,敵方卻不顧一切萬箭齊發,到時犧牲最多者是誰?
自是敵軍兵卒!
一旦犧牲過巨,莫說圍殺高手,其余兵卒都要潰逃。
實則武功臻至五絕那等層次,只要不狂妄驕縱,萬軍從中已可來去自如。
然若長久孤身沖殺,終是難以為繼。
其一,功力再深,終有耗盡之時;更緊要者,乃精神緊繃之際,時刻提防暗箭冷槍,誰能永不出錯?
然達“至誠”之境后,一切截然不同。
任你暗箭冷槍,我無須思索,身體自會應對,可謂萬軍從中如閑庭信步,從容自若。
然李宣臻至此境后方知,欲達此境,非獨心境強大即可。
更需周身氣血、精神強至極致,配合心境加持,方能躋身其境。
否則心境再高,亦如空中樓閣,無所依憑,終難證此境。
這便是所謂“性命雙修”。
似黃藥師、洪七公這等武學宗師,心境未必不及李宣,然二人卻無緣將氣血、精神皆修至極致。
又如趙無視,雖憑吸功大法功參造化、氣血鼎盛,然心境有缺,亦難臻此境。
李宣正與黃藥師、洪七公對答,忽聞“咻”的一聲破空,直取眉心。
卻見一只玉盞挾千鈞之力激射而來。
眾人皆不及反應,甚至連面上神色猶未及變。
誰曾想這世間,竟有人能在長安深宮之內,數位宗師環伺之下突施暗算?
更何況出手之人,居然是當世絕頂高手,連黃藥師、洪七公都要自愧不如的老頑童周伯通!
然千鈞一發之際,李宣神色如常,口中話語未斷,右掌輕抬,食中二指微夾。
“嗡!”
直至玉盞震顫發出嗡鳴,眾人才驚覺李宣遭襲,紛紛色變。
郭靖更是猛然起身,待看清出手者是周伯通,又怔了片刻,回首方見那玉盞已被李宣輕描淡寫夾在指間。
旋即,李宣淡然一笑,不見如何運勁,那玉盞便以數倍之速倒射而回。
“大王,師兄只是頑童心性……”
郭靖深知周伯通秉性,心下已明其出手緣由,正欲出言勸阻。
然話音未落,那玉盞已凌空射出。
以周伯通之能,加之身為偷襲者早有防備,竟仍避之不及。
玉盞觸及身軀之前,他只覺如泰山壓頂,一股前所未見的駭人勁力撲面而來。
剎那間,這位游戲人間的高手,生平首度生出對死亡的恐懼!
以老頑童的赤子之心與武癡性情,能令他感到不可抵擋乃至心生懼意,實乃破天荒頭一遭。
不獨是他,在場黃藥師等高手,皆察覺到李宣這一擲之威——
若換作他們,只怕同樣避無可避,極可能命喪當場!
此情此景令眾人駭然,尤以黃藥師與洪七公為甚。
他們雖久未與李宣交手,卻也不至于連一招都接不下吧?然觀此一擊,竟無半分把握能安然接下!
思及此,幾人不由大驚:這一擲若真落在老頑童身上,豈非不死也要重傷?
然則他們思緒電轉雖快,那玉盞去勢卻更快。
就在周伯通冷汗如漿之際,玉盞終是“砰”地一聲擊中其身。
可眾人預想的血肉橫飛之景并未出現。
周伯通非但未感絲毫痛楚,反而覺得那玉盞傳來的力道,竟與常人隨手一推無異。
“賢弟,你這花架子……”
周伯通話方出口,忽聞身后“砰”的一聲巨響。
書房木門如遭重錘,轟然炸作齏粉!
不止于此,就連院中魚池內的假山亦同時爆裂,恍若炮擊,碎石飛濺,煙塵四起!
待塵埃落定,只見那丈余高的假山已攔腰斷裂,上下兩截傾入池中,激起偌大水浪。
書房中眾人呆望池中翻騰的濁浪,恍如夢中,久久不能回神!
李宣這一擲,勁力重若千鈞,卻未傷周伯通分毫,反將其身后門窗假山盡數震碎!
“《黃庭經》有云:‘七元之子主調氣,外應中岳鼻齊位’,若達‘炁透三焦’境界,即可引先天一炁透物傷人……”
黃藥師神色恍惚,喃喃自語。
以他這般人物竟失態如斯,可見內心震撼之深!
“這……這不正是我‘空明拳’所求的力透紙背、剛柔并濟之至高境界!”
周伯通如癡如醉,雙手在空中虛抓比劃,半晌難醒。
這二位尚且如此,余者驚駭更不必說。
此時,數道身影自各處飛掠而至,或戒備,或拜倒:“大王,刺客安在?”
這些皆是李宣自天霜衛中精選的近衛,不僅武功高強,個個不遜全真七子,更在戰場上忠心耿耿,皆是可靠心腹。
“無妨,孤與周將軍切磋武藝罷了。著人收拾干凈,傳令禁衛不必前來?!崩钚裆?,平靜吩咐道。
“遵命!”
幾名近衛當即縱身而起,轉瞬消失無蹤。
“二位師父,觀弟子如今武功,若率三千天霜衛北上,草原之上誰人能擋?”
李宣含笑轉身,望向黃藥師與洪七公。
這半載以來,投奔的江湖豪杰不下數千,經嚴格操練選拔,終擇千人,使天霜衛增至三千之數。
此言一出,眾人不由心潮澎湃,面上皆現振奮之色。
在場最弱者亦是一流高手,自然看得分明。
李宣方才遭周伯通這等高手突襲,卻仍從容應對,反制自如。
若非手下留情,甚至能反手一招擊斃周伯通,這該是何等修為?
且觀其出手,神色如常,不見絲毫喘息費力之態。
若再穿上那具由李宣六師兄馮默風親手打造的“菩斯曲甲”——乃以荊山那頭與神雕相斗的菩斯曲蛇鱗甲為主材所制——縱使萬軍圍困,李宣亦當無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