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捻芳華:非遺絨花教程
- 劉梅 征珊珊
- 523字
- 2025-03-19 16:33:19
起源與歷史

絨花又稱“宮花”“喜花”,是用天然蠶絲制作而成的、雅俗共賞的傳統手工藝品。絨花艷麗多姿卻不失優雅,美艷動人卻美而不嬌,被世人稱為手工藝品中的“小家碧玉”。
絨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那時的仕女喜歡把鮮花戴在頭上作為裝飾,即“簪花”。但鮮花受制于時令,并不是四季常有,而且還容易掉色。因此,出現了不枯不敗的絨花。絨花諧音“榮華”,有吉祥富貴的寓意。絨花不僅作為“宮花”上貢朝廷,還深得百姓歡迎,其產業越來越繁榮。
到了宋代,絨花制作仍以頭戴花為主,無論男女老幼,皆以戴花為美。
元代、明代,人們對絨花有了多樣化的需求,人們根據不同的時節,制作不同主題的絨花。
至清代,絨花依然是宮中嬪妃和市井百姓鐘愛的吉祥飾物,其樣式玲瓏小巧、活色生香,秀雅于鬢間。
清末至民國期間,絨花行業經歷了發展的黃金階段。絨花真正從宮廷走向民間,成為大眾化裝飾的一種,簪戴四時絨花的習俗在這個時期廣為流傳。絨花的種類有了新的變化,從以前單一的首飾絨花,拓展到審美與實用性兼備的戲劇花(舞臺表演時使用)、胸花、帽花、禮服花等。
從古至今,絨花的應用與節慶習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它色彩鮮艷,既可奢華大氣,也可秀雅玲瓏,不僅為節日增添吉祥喜慶的氛圍,也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