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雷格邏輯主義研究
- 劉靖賢
- 2995字
- 2025-04-08 18:55:29
第二節 算術
無論是弗雷格的邏輯主義還是希爾伯特的形式主義,都可以看作廣義上的還原主義,即把某種看似不合理的、復雜的、較強的理論還原為某種合理的、簡單的、較弱的理論。弗雷格的目的是把算術(包括自然數和實數理論)還原為邏輯,而希爾伯特的目的是把整個古典數學還原為有窮主義數學。雖然弗雷格的理想遭到羅素悖論的打擊,希爾伯特的方案被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推翻,但是有可能分別部分地實現邏輯主義或形式主義,前者是新弗雷格主義,后者是反推數學。為了考察這種部分實現的程度,這一小節簡要介紹算術分層。[5]
首先,簡要說明可解釋性、保守擴張和相對一致性等基本概念。如果存在從語言L1的公式到語言L2的公式的映射,使得L1的理論T1的公理都映為L2的理論T2的公理或定理,并且這個映射保持邏輯結構,也就是說,所有T1的定理都被映為T2的定理,則稱T2可以解釋T1或者T1在T2中是可解釋的。任給L1的公式?,如果?是L2的理論T2的定理,則?也是L1的理論T1的定理,稱T2是T1的保守擴張。一般地,如果T2在T1的保守擴張中是可解釋的,則稱T2可以還原為T1。如果T2還原為T1,則T1和T2具有相對一致性,即如果T1是一致的,則T2也是一致的。在某些情況下,相反的結論也成立,即如果T1和T2具有相對一致性,則T2可以還原為T1。
一般來說,Robinson算術被看作最弱的算術系統,簡記為Q。這個系統最早由Robinson提出,他的目的是確定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成立的范圍;后來證明,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適用于任何解釋Robinson算術的理論。Robinson算術的語言包括零、后繼函數′、加法函數和乘法函數。它的公理包括:
﹁x′=0
x′=y′→x=y
y=0∨?x(y=x′)
x+0=0
x+y′=(x+y)′
x×0=0
x×y′=(x×y)+x
注意,許多運算規律都無法在Robinson算術中證明。例如,加法和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
Nelson和Wilkie證明,包含運算規律的Robinson算術在Robinson算術中是可解釋的。為了證明這些運算規律,需要用到數學歸納法。事實上,運用無量詞的數學歸納法就可以證明這些運算規律。如果在Robinson算術的基礎上增加如下無量詞的歸納公理:
?(0)∧?x(?(x)→?(x′))→?x?(x),其中?(x)不包含量詞。
則稱其為Nelson-Wilkie算術或多項式函數算術,簡記為Q2。Nelson和Wilkie分別證明,Nelson-Wilkie算術在Robinson算術中是可解釋的。因此,可以把它們二者看作相同的層次。
如果在Robinson算術語言的基礎上增加冪函數↑,并且增加如下公理:
x↑0=0
x↑y′=(x↑y)′
則稱其為Kalmar算術或冪函數算術,簡記為Q3。Kalmar最早提出了這個系統,目的也是把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表述在更弱的理論中。如果再增加超冪函數?及其相關的公理,則稱其為Gentzen算術或超冪函數算術,簡記為Q4。已經證明,切割消去定理的證明需要用到Gentzen算術。類似地,如果增加越來越多的原始遞歸函數,則可以得到越來越強的算術系統Q5、Q6、Q7等。最后得到的算術被稱為Grzegorczyk算術,簡記為Qω。Grzegorczyk證明,這個算術系統恰好包含所有原始遞歸函數。
無量詞公式又被稱為△00公式。相應地,無量詞歸納公理又被稱為△00歸納公理。如果Ψ形如?x1…?xn?,其中?是△00公式,則稱Ψ是∏01公式。如果Ψ形如?x1…?xn?,其中?是△00公式,則稱Ψ是Σ01公式。如果Ψ形如?x1…?xn?y1…?yn?,其中?是△00公式,則稱Ψ是∏02公式。如果Ψ形如?x1…?xn?y1…?yn?,其中?是△00公式,則稱Ψ是Σ02公式。類似地,還可以定義∏03公式、Σ03公式、∏04公式、Σ04公式等等。
如果把Nelson-Wilkie算術中的無量詞歸納公理替換為如下Σ01歸納公理:
?(0)∧?x(?(x)→?(x′))→?x?(x)
其中?(x)是Σ01公式,則稱其為Parsons算術,簡記為IΣ01。事實上,原始遞歸函數的存在性和唯一性證明需要用到Σ1歸納公理。因此,Qω在IΣ01中是可解釋的。后來,Charles Parsons又證明,IΣ01在Qω的保守擴張中也是可解釋的。在此基礎上,如果把Σ01歸納公理替換為Σ02歸納公理,則稱其為Ackermann算術,簡記為IΣ02。Wilhelm Ackermann最先發現了非原始遞歸的遞歸函數,即Ackermann函數。Ackermann函數的存在性和唯一性證明需要用到Σ02歸納公理。類似地,如果替換為越來越強的歸納公理,則可以得到越來越強的算術系統IΣ03、IΣ04、IΣ05等。最后得到的算術被稱為一階算術,簡記為P1。
無二階量詞公式被稱為△10公式。如果Ψ形如?X1…?Xn?,其中?是△10公式,則稱Ψ是∏11公式。如果Ψ形如?X1…?Xn?,其中?是△10公式,則稱Ψ是Σ11公式。如果Ψ形如?X1…?Xn?Y1…?Yn?,其中?是△10公式,則稱Ψ是∏12公式。如果Ψ形如?X1…?Xn?Y1…?Yn?,其中?是△10公式,則稱Ψ是Σ12公式。類似地,還可以定義∏13公式、Σ13公式、∏14公式、Σ14公式等。
如果把一階皮亞諾算術表述在二階邏輯中,則得到二階算術,簡記為P2。實質上,二階算術是把一階算術的歸納公理:
?(0)∧?x(?(x)→?(x′))→?x?(x)
變成兩條公理:
?X?x(Xx??(x)),
?X(X0∧?x(Xx→Xx′)→?xXx)
前者是概括公理,后者是二階歸納公理。在P1中,可以直接用?(x)進行歸納;而在P2中,先用概括公理把?(x)變成X,再用X進行歸納。因此,在P2中,有什么樣的概括就有什么樣的歸納;通過限制概括公理,可以限制歸納公理。如果把概括公理限制為直謂概括公理,即概括公理中的?(x)是△10公式,則得到直謂算術,簡記為ACA0。其中,ACA表示算術概括公理(Arithmetic Comprehension Axiom),直謂概括公理也被稱為算術概括公理,下標0表示二階歸納公理。直謂算術是一階算術的保守擴張。如果把概括公理限制為∏11概括公理,即概括公理中的?(x)是∏11公式,則得到非直謂算術,簡記為∏11-CA0。絕大多數的數學定理都可以在非直謂算術中得到證明。類似地,還可以得到∏12-CA0、∏13-CA0、∏14-CA0等。
類似于一階算術P1和二階算術P2,還可以得到三階算術P3、四階算術P4、五階算術P5等,最后直到Pω,后者類似于羅素的類型論。
一般認為,公理集合論是目前最為實用的數學基礎。下面簡要介紹集合論分層,并且比較算術分層和集合論分層。
集合論的語言是在一階邏輯的基礎上增加屬于符號∈,簡記為Z。Z的公理包括以下內容:
外延公理:?z(z∈x?z∈y)→x=y。
空集公理:?x?y(y∈x?y≠y)。
無序對公理:?x?y(y∈x?y=u∨y=v)。
附加公理:?x?y(y∈x??z(z∈u∧y∈z))。
并集公理:?x?y(y∈x?y∈u∧?(y))。
分離公理:?x?y(y∈x?y∈u∧?(y))。
無窮公理:斷定無窮集的存在,簡記為∞。
冪集公理:?x?y(y∈x??z(z∈y→z∈u)),簡記為。
由外延公理、空集公理和附加公理所構成的理論被稱為Szmielew-Tarski集合論,簡記為ST。如果把Szmielew-Tarski集合論表述在二階直謂邏輯中,則得到直謂集合論,簡記為PST。如果在Szmielew-Tarski集合論中增加分離公理,則得到一般集合論(General Set Theory),簡記為GST。如果Z的分離公理中的?(y)是∏1n公式,則簡記為∏1n-Z。如果減去Z中的冪集公理,則簡記為Z-。表示斷定無窮集的冪集存在的公理,
,
與
類似。如果把Z中的冪集公理替換為斷定無窮集的冪集存在的公理,則簡記為
,
與
類似。
表1-1說明,Szmielew-Tarski集合論可以解釋Nelson-Wilkie算術;直謂集合論可以解釋Kalmar算術;一般集合論可以解釋一階算術;不包含冪集公理的集合論可以解釋二階算術。
表1-1 算術分層與集合分層

[1] 本節主要參考Stewart Shapiro,Foundation without Foundationalism:A Case for Second-order Logic(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pp.61-96。
[2] 這是公式對二階變元代入自由,與項對一階變元代入自由類似。
[3] 亨金子模型的定義與通常子模型的定義類似。
[4] k(g)|D′表示函數k(g)在D′上的限制。
[5] 本節主要參考John Burgess,Fixing Frege(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5),pp.4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