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內容提要

西雙版納傣泐村寨是集政治、經濟、文化為一體的地域單位,常是學者觀察、研究的整體對象。傣泐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信仰實踐,更是人類學學者理解人群組織方式、闡釋社會運行機制的主要課題。相對而言,以家庭為單位,對傣泐行為實踐及社會組織的研究,鮮有具體而完整的民族志分析。本書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將家庭、村寨的社會組織與傣泐神靈崇拜、佛教信仰實踐結合在一起進行分析闡述,提出傣泐在“歡”的觀念指導下,主要是通過儀式實踐實現人群的結合,在動態中建立社會秩序的同時,完成理想家園的文化建構。

列維-斯特勞斯(C.Lévi-Strauss)首提的家屋社會(house-based society)概念,被諸多學者應用在東南亞社會加以闡釋和檢驗。在西雙版納傣泐村寨中,傣樓即是構成傣泐社會的基本單位。通過傣樓內婚姻、繼嗣等原則確立居住者的身份,并在擬親與同齡伙伴關系的建立中,傣樓外的社會成員形成連接。相對于父子關系或母女關系,夫妻關系是傣樓內部最重要的組織原則。傣樓中的家庭成員不強調縱向的單系繼嗣,而注重從個體出發的對雙邊親屬關系的連接;在村寨集體中,以傣泐男子短暫的“出家”為僧,而后還俗建立自己的家庭,并在晚年生活中與傣泐婦女共同以佛寺生活為重心,確立最終的生命意義歸屬。這與傣泐社會以家屋為單位,實行雙邊繼嗣并偏向父系的特征是吻合的。

通過家神、寨神、勐神的祭祀和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信仰實踐,傣泐在傣樓、神宮、佛寺的儀式實踐中結成緊密的互惠關系。傣樓內部成員的同居共灶,村寨集體的地域神祭祀與頻繁的賧佛儀式,在共享/分享行為背后隱藏的是傣泐對“歡”的存在與流動之認識,以及在此基礎上對人與祖先關系的處理,強調的是人群在現世生活中的分工協作,并追尋人生圓滿的到達。

傣泐的“家”不但是物理空間的存在,也是群體婚姻關系、繼嗣關系的組織單元,更是文化意義上傣泐到達精神家園的過渡性居所。家的概念統合了傣泐生活的全部,豐富了我們對人群關系的組織、社會秩序的建立之認識,也加深了我們進一步理解傣泐對自身“存在”的堅定信念和對“家”之不朽的不懈努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芬河市| 阿荣旗| 视频| 通榆县| 河间市| 台北市| 朔州市| 新河县| 兴国县| 华蓥市| 威宁| 中卫市| 白朗县| 涞源县| 南昌县| 当涂县| 天水市| 噶尔县| 抚松县| 锡林浩特市| 海门市| 澄城县| 板桥市| 金溪县| 陆川县| 满城县| 湄潭县| 吴旗县| 晋中市| 尼勒克县| 浏阳市| 开封县| 靖州| 枣强县| 蒙自县| 和平区| 大同县| 蓝田县| 砀山县| 嘉善县| 湄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