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上編

第一章 一般與個別的視域

共相是否獨立存在,或者存在于理智之中?如果它們獨立存在,它們究竟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如果它們是無形的,它們究竟與可感事物相分離,還是存在于可感事物之中?

——波菲利

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問題是西方哲學最核心的問題,古希臘哲學一開始沖撞于“一”與“多”之間,對“本原”的尋找時而搖擺向“多”,時而搖擺向“一”。正是在“一”與“多”之間的搖擺使古希臘哲學從宇宙論中分離出了本體論,本體“Being”作為“共相”成為最終的“一”。

到了基督教,“Being”就是上帝,上帝是最高的“一”,基督教的信仰就是最高的真理。然而,基督教的信仰離開了理性缺乏說服力。比如,上帝代表著圣父、圣子、圣靈,如果說圣父、圣子、圣靈是“三位一體”,那么圣父、圣子、圣靈自身是什么?它們究竟是“多”還是“一”?如果是“多”,這與基督教只有最高的“一”相矛盾;如果是“一”,就會有上帝存在于三個位格的嫌疑,蘊含著三神論的危險。于是,他們開始引進哲學,試圖以哲學的理性為基督教建立一個理論體系。

然而,基督教對亞里士多德一般與個別關系學說的引進猶如引進了“特洛伊木馬”,引發了唯名論和唯實論的爭論,最終導致了基督教哲學的崩潰,使西方哲學進入認識論階段。唯名論發展到經驗論,唯實論發展到唯理論。唯名論認為一般僅僅是名字而已,他們主張真實存在的是“多”,而唯理論認為“一”是獨立存在的,它作為“天賦觀念”,往往代表著真理。

到了休謨,他站在經驗論的立場上摧毀了真理,使科學失去了根基,從而引發了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哥白尼革命”是康德站在唯理論的立場上對經驗論的調和,實際上,他再次恢復了“一”的榮耀,在形而上學的范圍內使“真理符合論”走向“真理建構論”,理性獲得了新生,“真理”獲得了一種新的意義。到后來,無論是黑格爾的“絕對精神”還是馬克思的“物質”,他們實際上都在康德的意義上主張最終的原始性的“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安县| 修水县| 习水县| 南宁市| 乃东县| 醴陵市| 三亚市| 乌拉特前旗| 颍上县| 贺兰县| 平舆县| 禄劝| 雷州市| 翼城县| 梅州市| 襄垣县| 平罗县| 乌兰察布市| 湘潭市| 铜山县| 宣城市| 德兴市| 从江县| 香港| 金华市| 江津市| 淄博市| 镇原县| 德清县| 城口县| 南华县| 泰宁县| 潢川县| 航空| 收藏| 元江| 页游| 伽师县| 阿克陶县| 闻喜县| 和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