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閩西義勇軍武平支隊活動片段
林日基 藍大仁
1949年5月22日,閩西通電宣布起義;次日,武平縣縣長練平立即響應,武平縣宣告和平解放。不久,閩西義勇軍武平支隊在總部的指揮下,參加解放長汀戰役。由于敵我裝備懸殊,戰斗失敗,部隊只好撤回。7月,因潰敗南逃的國民黨中央軍胡璉兵團竄擾閩西,盤踞在武平縣城,勾結當地反動勢力,大肆搜捕起義人員和他們的家屬。為保存有生力量,武平支隊人員一部分化整為零,分散回鄉隱蔽;一部分在支隊長王嘉奇的帶領下,轉移到鄉下開展游擊活動。而支隊內的個別壞分子——如鐘勇、鐘國勛、林國梁等——趁機拉攏煽動三個中隊200余人拖槍叛變,上山為匪(以后部分隨胡璉潰逃到金門)。
這時,支隊處境非常困難,但同志們的革命意志毫不動搖。在駐扎于象洞的中共武平縣委領導下,支隊長王嘉奇和中正區區長林日基,帶領著其余同志,活躍在與上杭交界的武東、中堡、十方、高梧等地,一邊深入群眾宣傳開展減租減息,一邊進行游擊活動。支隊運用聲東擊西的戰術,神出鬼沒,深入偽鄉公所、敵軍駐地等處張貼解放軍標語,大大鼓舞了群眾情緒,有力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有一次,區長林日基帶領吳國祥及支隊鐘成信、鐘四滿頭兩名短槍手,深夜潛入中堡,分散張貼標語,弄得敵人驚恐不安。第二天夜里,又襲擊了敵軍駐地的哨所,逼使敵軍倉皇撤走。中堡圩天時,我們的便衣隊在圩上抓到三個下鄉征收苛捐雜稅的征收員,經押到中正區政府審訊,得知他們都是城里人。通過我們的教育,他們了解了我們的政策,表示愿意悔過。我們就把三人放走了。
農歷八月上旬某天,牛券坑有一位姓侯的群眾報告說,楊炯的“烏軍”有一股20余人,在一名營長的率領下,從六甲來,駐扎在陳埔。當時我支隊加上中正區政府武裝班,共有長短槍30余支和輕機槍1挺,考慮到敵寡我眾,決心消滅這股敵人。臨晚,集中在爐坑村,決定兵分三路:由王國平帶領短槍班從李蘭崗(今陳埔小學)搜索至李屋祠堂埋伏;支隊長和警衛排長藍大仁及機槍手登上饒家祠后龍山制高點;區長林日基帶領區武裝班由洋門甲沿現今公路方向搜索前進。
開始行動后,第二路迅速到達制高點,立即向陳埔敵鄉公所打了三槍,探聽敵人反應,結果毫無動靜。接著又用機槍掃射了一排火,還是沒有反應。我們高喊著“同志們沖啊!”,村里的狗才吠叫起來。我們覺得十分奇怪,按照約定用手電為聯絡信號,便到現在的饒家新祠堂集中。問了群眾后我們才知道,原來“烏軍”一到陳埔,看見我們張貼的布告和標語,草木皆兵,嚇得不敢在這里駐扎,大約半個小時以前,就趕快撤回縣城去了。幾天后,我們在洋門甲抓獲了4名楊炯部下的逃兵。經訊問,知道他們都是江西人,是被抓壯丁來的,家中還有老婆孩子。因為受不了匪軍的打罵和非人待遇,就偷偷開了小差。我們按照黨的優待俘虜政策,讓他們飽餐,換上便衣,發給了路費遣散回鄉。他們千恩萬謝地回家去了。
農歷八月二十四日晚上,支隊到中堡互助村包圍土匪頭潘子崠住地,要繳他的槍支。不料戰士王元根被土匪冷槍射中,光榮犧牲。我們怒火萬丈,正準備替他報仇時,突然接到中正區政府吳國恩同志轉來的第四野戰軍某部團長王如珊的親筆信,信中叫我們支隊“火速來城”。于是我們就在八月二十六日派出便衣人員前往武平縣城窺探敵情,準備和大部隊取得聯系。那天剛好逢圩天,我四野大軍某部,在當天下午就已經攻下了武平縣城。聽到這個消息,大家十分高興,立即回區政府,準備了三頭大肥豬,抬到縣城去慰問大軍。大軍領導人叫支隊趕快進城接管,我們便很快趕到城里。區長林日基帶領區政府人員和武裝班駐防在原敵警察局(今梁山書院);公安隊長林安祥帶武裝維持德平樓和城北片的治安;武平支隊駐扎在東門炮樓,負責南片治安并搜剿殘匪及繳其槍支。同時,駐象洞的中共武平縣委來到縣城,成立了武平縣軍事管制委員會。不久,支隊就接受了上級的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