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中國社會民生事業發展概述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和正確領導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國民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經濟結構日趨合理,產業結構不斷升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逐步成長。伴隨著國民經濟的長期較快發展,社會民生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

廣義來說,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的發展,都與其民生發展息息相關。狹義而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論述的那樣,民生事業主要由勞動就業、收入分配、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和健康、扶貧脫困等領域組成。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十九大報告還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當然,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交通通信發展、城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城鄉社區生活環境改善以及生態環境狀況,也都時時刻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狀況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我們在考察中國社會民生改善和民生事業發展時,同樣應當看到這些領域的發展。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無論是各種宏觀的統計數據,無論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親身經歷,也無論是我們每天耳聞目睹的各種鮮活的社會事實,都在確鑿無疑地表明,中國社會民生事業的發展成就卓著,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生活質量顯著改善。

勞動就業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統一的勞動力市場逐步形成。勞動就業總量規模不斷擴大,就業質量不斷提高,就業結構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職業結構日趨高級化,和諧勞動關系建設成就顯著。

國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發展成就顯著,收入分配體系在效率與公平之間的合理平衡格局逐步形成。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長,總體上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四十年按可比價格計算的年平均增長率超過7%,貧困人口發生率逐年顯著下降,國家反貧困事業取得世界上最顯著的成就和成功經驗。

居民消費水平隨著收入水平的上升而上升,消費結構不斷改善,消費質量不斷提高,逐步從生存型消費轉變為發展型消費,總體上從溫飽階段邁步進入全面小康階段,一些發展較快的地區跨入寬裕階段。

城鄉居民住房狀況顯著改善,住房質量逐年提高,人均住房面積不斷擴大,住房結構更加合理。農村改水改廁快速推進,城鄉居民家庭衛生設施日益完善,成為中國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提升的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志。

國民經濟的長期較快增長,為中國社會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四十年來,中國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全面進步,現代教育體系不斷完善,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受教育水平顯著提升。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顯著提高,高等教育體系更加完善,各級各類職業教育蓬勃發展。教育事業的發展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文化素質和市場競爭能力,是中國民生事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國家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現代國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日趨完善,城鄉醫療衛生服務供給水平和質量逐年提升。居民個人醫療衛生支出占比逐年下降,城鄉居民個人醫療衛生負擔不斷減輕。國民健康狀況顯著改善,初生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逐年下降,人口死亡率長期穩定在較低水平,人均預期壽命逐年增加。

國家社會保障和社會救濟體制改革朝著建設現代社會保障和社會經濟體制的目標穩步邁進,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社會保障的制度建設實現全覆蓋,社會保障的人口覆蓋面不斷擴大,社會保障支付水平逐年穩定提高,社會保障在保障民生和促進社會公平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顯著增強。現代社會救濟體系不斷完善,救濟水平隨著國民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提升,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體系逐步實現應保盡保,為城鎮低收入人口和鄉村貧困人口的生活提供了有效的托底保障。

國家交通事業發展迅速,顯著提高了城鄉居民出行質量和現代化水平。全國高速公路建設成就舉世矚目,遍布全國的高速公路網基本建成。鐵路建設尤其是高速鐵路建設事業不斷推進,目前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城市地面交通體系日益完善,地下交通體系快速發展。城鄉之間的公共交通體系逐步完善,總體實現村村通的目標。民用航空事業發展迅速,全國所有一、二線城市以及多數三線城市都開通了航線。全國已經形成地下、地面和空中全方位的立體化交通通行網絡格局,極大地方便了城鄉居民的出行。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家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小汽車在全國城鄉的普及率逐年提高,中國正在從“自行車王國”時代邁向“汽車”時代。

國家通信事業取得極大進步,現代通信設施顯著完善,通信工具日益現代化,城鄉居民的現代化通信需要得到滿足的程度不斷提升。全國城鄉居民家庭家用電腦極大普及,以手機等為主要載體的移動通信終端取得奇跡般的發展,數字化現代通信體系全面建成,網絡的發展穩居世界前列。中國現代通信事業的巨大發展,不僅顯著改善了城鄉居民通信狀況,而且為把中國建設成學習型社會提供了堅實的現代化條件和基礎。

城鄉居民生活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生活環境日趨良好。城鎮居民社區生活設施建設和社區環境建設不斷進步,新建小區設施完善,環境優美;老舊小區改造成果顯著,舊貌換新顏。由公園、圖書館、展覽館、文化館、體育館等組成的城鎮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體系建設成就顯著,城鎮居民的公共生活空間日益完備,公共生活質量日益提高。新農村建設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顯著改善了農村的村風村貌,系統的社區道路硬化、生活垃圾處理為農村居民提供了日益改善的生活環境。村級圖書館、閱覽室、衛生室等公共文化衛生設施建設基本普及,比較完備的農村社區公共生活空間初步建成。

生態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生態環境狀況不斷改善。全國土壤、水體和空氣質量,曾經因為片面追求高速經濟增長而受到忽視。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力度,青山綠水的盛世景觀不斷恢復重現,為中國城鄉居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

中國社會民生發展成就的一個最重要的表征,就是全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有了顯著的提高。據統計,從1981年到2015年,中國男性平均預期壽命從66.28歲提高到73.64歲,增加約7.4歲;女性平均預期壽命從69.27歲提高到79.43歲,增加約10.2歲;合計平均預期壽命從67.77歲提高到76.34歲,增加約8.6歲(見圖1.1)。

圖1.1 1981~2015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增長趨勢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湾省| 阜南县| 尚义县| 泾源县| 芜湖市| 同仁县| 射阳县| 建平县| 八宿县| 沁源县| 洛阳市| 南溪县| 昭通市| 寻甸| 图们市| 扶沟县| 建宁县| 霍邱县| 太原市| 万载县| 平阳县| 木兰县| 海城市| 通辽市| 抚宁县| 山阳县| 咸阳市| 澄城县| 祁阳县| 平顶山市| 德兴市| 翼城县| 密云县| 探索| 施秉县| 桐城市| 栾城县| 蛟河市| 敦煌市| 蓬莱市| 安西县|